一种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30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一垫圈,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适于穿过被连接件,并伸出被连接件外,伸出被连接件外的部分第一连接端适于与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端适于与被连接件连接;第一垫圈表面上具有力致变色涂层,且第一垫圈适于设置在第二连接端和被连接件之间。通过对第一紧固件的终拧,使得第二连接端与第一垫圈抵紧,此时第二连接端对第一垫圈施加压力,力致变色涂层在压力作用下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复核人员通过对第一垫圈的颜色观察,进而确定该第一紧固件是否进行了终拧。避免了施工人员终拧后在进行颜色涂标,提高了终拧的效率,从而使得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拧。终拧。终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安装的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螺栓连接是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其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强度大和造价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车辆等工业工程中。高强螺栓连接结构的拧紧分为初拧和终拧两步进行,以减少先拧和后拧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之间的差别。
[0003]对于大型钢结构节点,高强螺栓连接结构数量较多,根据《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2001要求在高强螺栓连接结构初拧后,24小时内进行终拧。现有的大六角头高强螺栓连接结构,无原生拧紧标志,为了避免漏拧,需要施工人员在终拧后进行颜色涂标,方便复核人员即时发现漏拧的大六角高强螺栓。但是,在终拧后进行颜色涂标,增加了施工步骤,从而导致终拧的效率降低,进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在终拧后进行颜色涂标,增加了施工步骤,从而导致终拧的效率降低,进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拧。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连接结构,包括:
[0006]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穿过被连接件,并伸出被连接件外,伸出所述被连接件外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与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与所述被连接件连接;
[0007]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表面上具有力致变色涂层,且所述第一垫圈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被连接件之间。
[0008]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端依次穿过所述被连接件和所述固定件,并伸出所述固定件外,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与伸出所述固定件外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
[0009]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力致变色涂层为第一拉致变色涂层,所述第一拉致变色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的径向端面上。
[0010]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拉致变色涂层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和光子晶体的混合物。
[0011]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拉致变色涂层为圆环状。
[0012]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力致变色涂层为第一压致变色涂层,所述第一压致变色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垫圈的轴向端面上。
[0013]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压致变色涂层的材质为压敏变色高分子有机材料。
[0014]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压致变色涂层也为圆环状。
[0015]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紧
固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垫圈上具有第二压致变色涂层和/或第二拉致变涂层。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一垫圈,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适于穿过被连接件,并伸出被连接件外,伸出被连接件外的部分第一连接端适于与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端适于与被连接件连接;第一垫圈表面上具有力致变色涂层,且第一垫圈适于设置在第二连接端和被连接件之间。通过对第一紧固件的终拧,使得第二连接端与第一垫圈抵紧,此时第二连接端对第一垫圈施加压力,由于第一垫圈表面具有力致变色涂层,因此该力致变色材料涂层在压力作用下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复核人员通过对第一垫圈的颜色观察,进而确定该第一紧固件是否进行了终拧。避免了施工人员终拧后再进行颜色涂标,提高了终拧的效率,从而使得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拧。
[0018]2.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还可根据第一垫圈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该高强度螺栓是否失效。
[0019]3.终拧自动变色,规避工人偷工减料操作,即在原本未完成终凝的条件下人为涂标遗留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结构提供的第一垫圈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结构提供的第一垫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结构、被连接件以及固定件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第一紧固件;11、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
[0027]2、第一垫圈;
[0028]3、第二紧固件;
[0029]41、第一拉致变色涂层;42、第一压致变色涂层;
[0030]5、第二垫圈;
[0031]6、被连接件;
[0032]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7]实施例1
[00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紧固件1和第一垫圈2,第一紧固件1具有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12,第一连接端11适于穿过被连接件6,并伸出被连接件6外,伸出被连接件6外的部分第一连接端11适于与固定件7连接,第二连接端12适于与被连接件6连接;第一垫圈2表面上具有力致变色涂层,且第一垫圈2适于设置在第二连接端12和被连接件6之间。
[0039]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对第一紧固件1的终拧,使得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紧固件(1),所述第一紧固件(1)具有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12),所述第一连接端(11)适于穿过被连接件(6),并伸出被连接件(6)外,伸出所述被连接件(6)外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11)适于与固定件(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适于与所述被连接件(6)连接;第一垫圈(2),所述第一垫圈(2)表面上具有力致变色涂层,且所述第一垫圈(2)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12)和所述被连接件(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件(3),所述第一连接端(11)依次穿过所述被连接件(6)和所述固定件(7),并伸出所述固定件(7)外,所述第二紧固件(3)适于与伸出所述固定件(7)外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端(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致变色涂层为第一拉致变色涂层(41),所述第一拉致变色涂层(41)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潮董彦同庄宇飞姚翔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