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骨部以及颅骨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05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骨部以及颅骨固定系统。所述颅骨固定系统包括锁定部和所述成骨部。所述锁定部能够将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固定对齐。所述成骨部能够通过所述锁定部被设置于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所述成骨部内的第一诱导孔引导位于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两端的骨细胞形成骨连接,所述成骨部在所述骨细胞形成骨连接期间以下述方式占据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即至少在所述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骨连接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之前,通过所述成骨部的至少面向颅内和颅外的两侧来阻止头皮软组织生长进入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间的间隙。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骨部以及颅骨固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颅骨相关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骨部以及颅骨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手术中,在一些常用的手术手段下,需要将患者的颅骨进行切开,切下来的骨头称为骨瓣,需要在术后将其放回原本的位置以实现其后续的骨愈合,在骨愈合完成之前,为防止骨瓣位移,需要使用一定的固定装置。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13440234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成骨部的颅骨锁,其包括:锁定部,其用于将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固定对齐,成骨部,其设置在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内,并用于引导位于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两端的骨细胞向彼此方向增长以形成骨连接,锁定部沿第一方向固定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骨连接是基于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的,其中,成骨部沿第二方向贯通地设置有数个诱导孔,以供在术后骨愈合期,便于骨连接形成骨锚。但是,该专利技术仍存在以下技术不足:由于该专利技术的锁定部与成骨部均采用的是可降解吸收材料,而患者手术开颅间隙附近的头皮软组织的生长速度显著地快于头骨组织(例如颅骨与骨瓣面向手术开颅间隙的一侧的头骨组织)的生长/愈合速度,因此当锁定部与成骨部逐渐降解的同时,手术开颅间隙附近的头皮软组织极有可能逐渐向成骨部降解吸收所形成的空间(例如成骨部除诱导孔以外的部分)生长/延伸,从而逐渐将成骨部除该成骨部的诱导孔以外因降解所形成的空间部分或者全部填满,最终阻碍了手术开颅间隙通过成骨部完成后续的成骨过程(例如致使成骨部除诱导孔以外的部分的成骨进程困难甚至中断),简而言之,即患者的骨瓣和颅骨仍难于重新愈合为一个全部由新生骨质组织构成的整体,最终的手术开颅间隙仅由诱导孔所诱导生长的骨锚固定连接,而成骨部降解所形成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是被后续生长延伸进入的头皮软组织所填充,进而导致颅骨与骨瓣之间的连接仍较为脆弱,手术开颅间隙的骨质成分仍较低,其强度也显著地低于重新愈合为整体的新生头骨组织的强度;而当上述锁定部与成骨部被吸收降解后,骨瓣与颅骨仅能够靠软组织以及少量由诱导孔引导而形成的骨锚进行联接,在手术开颅部位遇到外力冲击时患者头部的手术开颅部位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当患者头部的手术开颅部位遭受外力作用时颅骨与骨瓣之间脆弱的骨连接很可能被破坏,而导致患者颅内组织受到挤压等严重后果。
[0004]人的大脑外侧主要由颅骨及其周围组织构成,自上而下包括头皮、颅骨以及脑膜。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八块,承担着支撑大脑所在空间、保护脑组织的关键任务;根据相对位置,又可将脑颅分解成两部分:颅底骨与颅盖骨。颅盖骨分为三层,即外骨板、板障层以及内骨板。颅骨的形成属于膜内成骨方式,骨形成过程没有软骨出现。首先由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聚集、多层排列成膜状,这些细胞分泌松散的基质,其中含血管、成纤维细胞、骨前体细胞等;成骨细胞分化形成并分泌针状或岛状骨基质,骨基质随即钙化,成骨细胞覆盖在这些
岛状骨基质表面并继续增加骨基质;被骨基质包埋的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最早出现成群的成骨细胞部位被称为骨化中心,原始的骨小梁从原发骨化中心向周围扩展。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由于现有技术中颅骨锁的锁定部与成骨部均采用的是可降解吸收材料,而患者手术开颅间隙附近的头皮软组织的生长速度显著地快于头骨组织(例如颅骨与骨瓣面向手术开颅间隙的一侧的头骨组织)的生长/愈合速度,因此当锁定部与成骨部逐渐降解的同时,手术开颅间隙附近的头皮软组织极有可能逐渐向成骨部降解吸收所形成的空间(例如成骨部除诱导孔以外的部分)生长/延伸,从而逐渐将成骨部除该成骨部的诱导孔以外因降解所形成的空间部分或者全部填满,最终阻碍了手术开颅间隙通过成骨部完成后续的成骨过程,例如致使成骨部除诱导孔以外的部分的成骨进程困难甚至中断。简而言之,即患者的骨瓣和颅骨仍难于通过上述成骨部重新愈合为一个整体,最终的手术开颅间隙仅由诱导孔所诱导生长的骨锚固定连接,而成骨部降解所形成的缺口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是被后续生长延伸进入的头皮软组织所填充,进而导致颅骨与骨瓣之间的连接仍较为脆弱,手术开颅间隙的骨质成分仍降低,其强度也显著地低于重新愈合为整体且全部由骨质组织填充的新生骨组织的强度;而当上述锁定部与成骨部被吸收降解后,骨瓣与颅骨仅能够靠软组织以及少量由诱导孔引导而形成的骨锚进行联接,尤其是上述成骨部在第三方向的抗压强度、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抗剪强度均较低,在手术开颅部位遇到外力冲击时患者头部的手术开颅部位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当患者头部的手术开颅部位遭受外力作用时颅骨与骨瓣之间脆弱的骨连接很可能被破坏,而导致患者颅内组织受到挤压、在颅压偏低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骨瓣以及骨瓣上方的头皮凹陷等严重后果。
[0007]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成骨的易安装颅骨固定系统。所述易安装颅骨固定系统包括锁定部和成骨部。
[0008]锁定部被配置为能够将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固定对齐。
[0009]成骨部能够通过所述锁定部被设置于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所述成骨部内的第一诱导孔引导位于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两端的骨细胞形成骨连接。
[0010]所述成骨部至少在局部呈现如下方式延伸扁平长方体,即所述成骨部具有从靠近所述骨瓣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颅骨开口边缘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方向。所述成骨部延伸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所述第二方向的走向沿着所述骨瓣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开口走向。成骨部延伸的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且大致平行于所述骨瓣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彼此相向的断面。
[0011]而从临床上看,小的结节骨骨折大概六至八周愈合,常见骨折三至六个月愈合,部分骨折区域六至十二个月愈合。而软组织的生长/愈合速度通常为一周甚至更短。因此,所述成骨部在所述骨细胞形成骨连接期间占据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至少部
分间隙,以至少在所述骨瓣和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骨连接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之前通过所述成骨部阻止头皮软组织生长进入所述骨瓣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所述骨性愈合标准是指骨折处或骨断面愈合处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且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或骨断面愈合处。而上述临床愈合标准可以采用:1)骨折处或骨断面愈合处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骨折处或骨断面愈合处局部无异常活动(例如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3)骨折处或骨断面愈合处的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且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0012]占据所述至少部分间隙的成骨部的顶面在第三方向上以不低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顶面的方式从所述骨瓣靠近所述头皮软组织的第一边缘线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骨固定系统,其包括:锁定部(3),被配置为能够将骨瓣(I)和颅骨开口边缘(II)固定对齐,成骨部(2),其能够通过所述锁定部(3)被设置于所述骨瓣(I)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所述成骨部(2)内的第一诱导孔引导位于骨瓣(I)和颅骨开口边缘(II)两端的骨细胞形成骨连接,其中,所述成骨部至少在局部呈现如下方式延伸扁平长方体,即,所述成骨部具有从靠近所述骨瓣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颅骨开口边缘的一侧延伸的第一方向(X);所述成骨部延伸的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所述第二方向的走向沿着所述骨瓣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之间的开口走向;所是成骨部延伸的第三方向(Z)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且大致平行于所述骨瓣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彼此相向的断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骨部(2)在所述骨细胞形成骨连接期间以下述方式占据所述骨瓣(I)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即,至少在所述骨瓣(I)和颅骨开口边缘(II)之间的骨连接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之前,通过所述成骨部(2)来阻止所述间隙周围的软组织生长进入所述骨瓣(I)和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占据所述至少部分间隙的所述成骨部的顶面(U1)在所述第三方向(Z)上以不低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顶面的方式从所述骨瓣(I)靠近所述头皮软组织的第一边缘线(a)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至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的靠近所述头皮软组织的第二边缘线(b),其中,所述第二边缘线(b)与所述第一边缘线(a)大致位于相同高度。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占据所述至少部分间隙的所述成骨部的底面(U2)是与所述顶面(U1)在第三方向(Z)上间隔开地布置的,所述底面(U2)是由所述骨瓣(I)的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一边缘线(a)间隔相对的第一下边缘线(a

)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的在第三方向(Z)上与第二边缘线(b)间隔相对的第二下边缘线(b

)以下述方式共同限定的:所述底面(U2)在朝向颅内的方向上至少与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的底面齐平。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占据所述至少部分间隙的成骨部的面向所述骨瓣(I)的第一侧面(U3)在第三方向(Z)上以不超过所述骨瓣(I)面向成骨部的断面的方式由所述第一边缘线(a)朝向颅内延伸至所述第一下边缘线(a

),所述成骨部面向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的第二侧面(U4)在第三方向(Z)以不超过所述颅骨开口边缘(II)面向成骨部的断面的方式由所述第二边缘线(b)朝向颅内延伸至所述第二下边缘线(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占据所述至少部分间隙的成骨部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京奇张定军张欣英
申请(专利权)人:清源泰硕北京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