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5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雨水回收过滤设施。包括均匀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集水沟渠,设置在施工现场并和集水沟渠相连通的蓄水沉淀池,蓄水沉淀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过滤池,在过滤池底部的一侧设有第二管道,过滤池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第一储水池,在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在过滤池的底部设有和过滤池相连通的第二储水池,第二储水池通过第三管道和蓄水沉淀池相连通,在第三管道上靠近蓄水沉淀池的一侧设有第二电动阀门,蓄水沉淀池底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有沉淀物收集沟渠,沉淀物收集沟渠上连接有第三储水池。可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施工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

技术介绍

[0002]水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宝贵礼物,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已日渐成为国际潮流,而雨水是自然界无偿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同时由于雨水水质条件较好,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
[0003]在我司所承建一处项目,常年降雨,由于没有相应的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雨水被直接排入地下管网,而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同样没有相应的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如果能够合理收集利用这些水资源,用于围挡喷淋降尘、施工道路冲洗、混凝土养护、生活区用水等,可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节约施工成本,也会大大减轻用水压力。
[000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可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施工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包括均匀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集水沟渠,以及设置在施工现场并和集水沟渠相连通的蓄水沉淀池,在所述蓄水沉淀池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道,蓄水沉淀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过滤池,过滤池的上部和第一管道相连通,在过滤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过滤池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第一储水池,在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在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有和过滤池相连通的第二储水池,第二储水池通过第三管道和蓄水沉淀池相连通,在第三管道上靠近蓄水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蓄水沉淀池底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有沉淀物收集沟渠,沉淀物收集沟渠上连接有第三储水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呈蛇状蜿蜒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砾石过滤层、砂石过滤层以及海绵过滤层;所述过滤池和第二储水池之间设置有分格板网,海绵过滤层位于分格板网上。
[0008]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0009]所述蓄水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呈喇叭状的开口,蓄水沉淀池的底部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呈倾斜状设置。
[0010]在所述蓄水沉淀池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网,第一过滤板网位于第一管道的上方。
[0011]在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板网。
[0012]在所述第四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有开启阀门。
[0013]所述沉淀物收集沟渠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沉淀物收集段、砂石过滤段以及海绵过滤段。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15]本技术通过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集水沟渠收集雨水,集水沟渠收集的雨水流入蓄水沉淀池进行沉淀,经过沉淀后的雨水流入过滤池过滤,过滤完成后流入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经过过滤后的水源储存至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即可实现雨水的再次利用;当蓄水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过多需要清理时,关闭第一电动阀门,开启第二电动阀门使第二储水池内的水源对沉淀物进行清理,沉淀物被冲刷至收集沟渠内,沉淀物和水源经过沉淀物收集段、砂石过滤段以及海绵过滤段,沉淀物留存在沉淀物收集段可以及时清理,水源经过过滤可流入第三储水池内再次被利用;可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施工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中:1、蓄水沉淀池;2、第一管道;3、过滤池;4、第二管道;5、第一储水池;6、第一电动阀门;7、第二储水池;8、第三管道;9、第二电动阀门;10、第四管道;11、沉淀物收集沟渠;12、第三储水池;13、砾石过滤层;14、砂石过滤层;15、海绵过滤层;16、分格板网;17、第一过滤板网;18、第二过滤板网;19、开启阀门;20、沉淀物收集段;21、砂石过滤段;22、海绵过滤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0019]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20]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回收过滤设施,包括均匀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集水沟渠,以及设置在施工现场并通过管路和集水沟渠相连通的蓄水沉淀池1,蓄水沉淀池1采用砖混结构砌筑,在所述蓄水沉淀池1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道2,第一管道2从靠近蓄水沉淀池1的一端向靠近过滤池3的一端倾斜设置,蓄水沉淀池1通过第一管道2连接有过滤池3,过滤池3采用砖混结构砌筑,过滤池3的上部和第一管道2相连通,在过滤池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4,过滤池3通过第二管道4连接有第一储水池5,第一储水池5采用砖混结构砌筑,在第二管道4的出水口上安装有第一电动阀门6,在过滤池3的底部设置有和过滤池3相连通的第二储水池7,第二储水池7采用砖混结构砌筑,第二储水池7通过第三管道8和蓄水沉淀池1相连通,在第三管道8上靠近蓄水沉淀池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动阀门9,所述蓄水沉淀池1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0连接有沉淀物收集沟渠11,沉淀物收集沟渠11上连接有第三储水池12,沉淀物收集沟渠11和第三储水池12均采用砖混结构砌筑;所述过滤池3内设置有
呈蛇状蜿蜒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和第一管道2相连通,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砾石过滤层13、砂石过滤层14以及海绵过滤层15;所述过滤池3和第二储水池7之间设置有分格板网16,所述分格板网16采用孔径小于1cm的钢板网,海绵过滤层15位于分格板网16上。
[0021]所述蓄水沉淀池1的上部设置有呈喇叭状的开口,蓄水沉淀池1的底部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呈倾斜状设置;上述的结构设置有利于蓄水沉淀池1收集雨水,有利于沉淀物聚集在和沉淀物收集沟渠11相连通的出口处,沉淀物便于流出清理。
[0022]在所述蓄水沉淀池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网17,第一过滤板网采17用孔径小于10cm的钢板网,第一过滤板网17位于第一管道2的上方;上述的结构设置有利于雨水的沉淀,使的漂浮物便于打捞清理。
[0023]在所述第一管道2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板网18,所述第二过滤板网18采用孔径小于2cm的钢板网;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管道2被堵塞。
[0024]在所述第四管道10的出口处设置有开启阀门19;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使沉淀物从蓄水沉淀池1内流出。
[0025]所述沉淀物收集沟渠11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设置的沉淀物收集段20、砂石过滤段21以及海绵过滤段22;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对清理沉淀物的水源过滤,进一步的提升水源的利用效率。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雨水回收过滤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匀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集水沟渠,以及设置在施工现场并和集水沟渠相连通的蓄水沉淀池,在所述蓄水沉淀池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管道,蓄水沉淀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过滤池,过滤池的上部和第一管道相连通,在过滤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过滤池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第一储水池,在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在过滤池的底部设置有和过滤池相连通的第二储水池,第二储水池通过第三管道和蓄水沉淀池相连通,在第三管道上靠近蓄水沉淀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蓄水沉淀池底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有沉淀物收集沟渠,沉淀物收集沟渠上连接有第三储水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呈蛇状蜿蜒的过滤通道,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砾石过滤层、砂石过滤层以及海绵过滤层;所述过滤池和第二储水池之间设置有分格板网,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禹龚荣伟沈凌云林祥基逯永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