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结构及应用其的室内温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59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出风结构及应用其的室内温控设备,其包括壳体、导流件、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其中,壳体设有出风口和用于面向受风对象的出风工作侧,出风口延伸到出风工作侧,第二风道与导流件衔接设置,导流件的导流路径设置成由第二风道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设置为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辐射发散,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第一风道发出的第一气流与第二风道发出的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的覆盖范围由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到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具有出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具有出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具有出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结构及应用其的室内温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出风结构及应用其的室内温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具有取暖或降温功能的送风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对于具有取暖或降温功能的送风装置(例如应用于卫浴室内的暖风换气装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市面上现有送风装置存在着出风覆盖范围窄小的问题,不能够均匀地提供温度调节效果,给使用者造成了不便;例如现有用于卫浴室内的暖风换气装置由于存在吹风范围小的问题,现有暖风换气装置处于暖风工作模式下时,发出的暖风气流只能直吹到人体头部,且由于流动发散范围受到局限,且暖风气流的密度小于室内冷空气的密度,暖风气流只局限于发散悬浮在人体上肢空间区域,而不能覆盖人体下半身区域,不能够均匀地提供温度调节效果,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其包括:壳体、导流件、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其中,壳体设有出风口和用于面向受风对象的出风工作侧,出风口延伸到出风工作侧,第二风道与导流件衔接设置,导流件的导流路径设置成由第二风道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设置为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辐射发散,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导流件的导流路径交汇在出风口,以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第一风道发出的第一气流与第二风道发出的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的覆盖范围由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到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
[0004]这样,在将本技术组装到具体的送风装置(例如风扇、凉霸、空调等)时,本技术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与风源连接,壳体的出风工作侧设置在送风装置的送风面板上,送风面板面向受风对象,即出风工作侧面向受风对象,送风装置工作时,送风装置的风源发生单元启动,产生的风源分别进入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由于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设置为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辐射发散,第一风道所发出的第一气流朝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吹送,而由于导流件的导流路径设置成由第二风道经由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第二风道所发出的第二气流经过导流件的导流后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发散吹送,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在出风口交汇混合产生送风气流,第一气流推动部分第二气流朝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所在方向进行偏置,以使得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的覆盖范围由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到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不管是正对着出风工作侧的受风对象,还是斜对着出风工作侧的受风对象均能够接收到送风气流,具有出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均匀地提供温度调节效果,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口设置有多个送风方向,导流件设有多个导流路径,多个
导流路径与多个送风方向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风道的出风范围设置成覆盖导流件的全部导流路径,以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出风口向多个方位分别发出送风气流。
[0006]这样,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为具有多个送风方向,并在导流件设有与送风方向一一对应的多个导流路径,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出风口向多个方位分别发出送风气流,进一步增强了使用本出风结构的送风装置的出风覆盖范围。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口设置成圆环形,出风口的多个出风方向设置成分别沿不同径向角度辐射,导流件设置成圆锥状,导流件的锥底座与出风口的中间位置对齐,导流件的锥顶与第二风道对齐,以使得导流件的锥面的倾斜方向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多个导流路径设置为分别以不同的径向角度沿着导流件的锥面延伸。
[0008]这样,由于导流件的锥顶与第二风道对齐,且导流件的锥面为360
°
旋转形成的,当第二风道获得风源时,第二气流沿着导流件的锥面从各个径向角度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从而使得出风口具备360
°
出风的效果,具有出风均匀的特点。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筒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设置在筒体内,筒体和导流件的锥底座共同合围形成呈圆环形的出风口;第一风道沿着筒体的内壁设置成螺旋形,第二风道设置在筒体的中间位置,第一风道设置成围绕第二风道,当第一风道获得风源时,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气流吹向出风口的同时,第一气流沿着筒体的内壁螺旋吹送,以使得第一风道的出风范围沿筒体的内壁覆盖出风口。
[0010]这样,导流件的锥底座与筒体的边缘嵌套,筒体和导流件的锥底座之间形成有环形缝口,即筒体和导流件的锥底座共同合围形成了呈圆环形的出风口,当第一风道获得风源时,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气流吹向出风口的同时,第一气流沿着筒体的内壁螺旋吹送,即第一气流的运动轨迹覆盖筒体的整个圆周,以使得第一风道的出风范围沿筒体的内壁覆盖出风口,由于导流件的全部导流路径均经过出风口,即实现了“第一风道的出风范围设置成覆盖导流件的全部导流路径”;此外,设置成螺旋形的第一风道引导第一气流进行螺旋吹送,使得第一气流从出风口向外进行360
°
分散吹送,使得风量分布更加均匀。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设置成螺旋形,以在第二风道获得风源时,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气流经过导流件的导流后,从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的同时,第二气流从出风口的各径向角度以螺旋吹送的方式辐射散发。
[0012]这样,当第二风道获得风源时,第二气流在第二风道的引导下螺旋转动,第二气流经过导流件的导流后,从出风口朝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的同时,第二气流从出风口的各径向角度以螺旋吹送的方式辐射散发,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沿同样的螺旋方向从出风口向外进行360
°
分散吹送,进而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的风量分布更加均匀。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设有第一收缩区域,第一收缩区域的横截面积沿着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逐渐缩小。
[0014]这样,第一气流沿着第一风道移动时,经过第一收缩区域时,随着空间的缩小,第一气流的气量被压缩,而提升了第一气流的风速,使得第一气流可以吹送得更远,吹风覆盖范围更广阔。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设有第二收缩区域,第二收缩区域的横截面积沿着第二风道的出风方向逐渐缩小。
[0016]这样,第二气流沿着第二风道移动时,经过第二收缩区域时,随着空间的缩小,第二气流的气量被压缩,而提升了第二气流的风速,即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可以吹送得更远,吹风覆盖范围更广阔。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件的锥底座伸出出风口,壳体还包括整流环,整流环套设在筒体,整流环设有与锥底座平行的整流部,整流部和锥底座在出风口上共同形成出风整流通道。
[0018]这样,由于整流环设有与锥底座平行的整流部,整流部和锥底座在出风口上共同形成的出风整流通道的引导方向与导流件的导流路径重合,即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从出风口喷射出后,经过出风整流通道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流件、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和用于面向受风对象的出风工作侧,所述出风口延伸到所述出风工作侧,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导流件衔接设置,所述导流件的导流路径设置成由所述第二风道经由所述出风口朝所述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辐射发散;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设置为经由所述出风口朝所述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辐射发散,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流件的导流路径交汇在所述出风口,以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所述第一风道发出的第一气流与所述第二风道发出的第二气流交汇混合产生的送风气流的覆盖范围由所述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到所述出风工作侧的中间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多个送风方向,所述导流件设有多个所述导流路径,多个所述导流路径与多个所述送风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范围设置成覆盖所述导流件的全部所述导流路径,以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同时获得风源时,所述出风口向多个方位分别发出所述送风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成圆环形,所述出风口的多个所述出风方向设置成分别沿不同径向角度辐射,所述导流件设置成圆锥状,所述导流件的锥底座与所述出风口的中间位置对齐,所述导流件的锥顶与所述第二风道对齐,以使得所述导流件的锥面的倾斜方向朝所述出风工作侧的周边区域延伸,多个所述导流路径设置为分别以不同的径向角度沿着所述导流件的锥面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和所述导流件的所述锥底座共同合围形成呈圆环形的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沿着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成螺旋形,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风道设置成围绕所述第二风道,当所述第一风道获得风源时,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所述第一气流吹向所述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名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