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13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安装外框设置在端部盖板外周,限位内框半环绕于轴承安装孔外周,电容元件设置两组且固定在电容安装腔内,电感限位框设置两组且对应于限位内框的两端,电感元件竖直固定在电感安装腔内且底部对应在电感安装槽中,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并排设置且对应在限位内框的开口端,第一安装柱下端外周设有支撑凸环,碳刷盒固定在端部盖板上,碳刷盒对应在第一安装柱的左侧和第二安装柱的右侧,碳刷可滑动地安装在碳刷盒内,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安装柱上且底部与支撑凸环顶触,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安装柱上且对应于支撑凸环,其优点是结构紧凑,在同类大小的微电机中兼具了优良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以及超长使用寿命。性能以及超长使用寿命。性能以及超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微型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有刷电机中,需要安装碳刷与转子换向器接触运转换极,而为了提高电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通过欧盟EMC标准测试,一般会在电机后盖板内安装电容和电感,但是对于相对微型的电机而言,其后盖板空间有限,在同时安装电容和电感的情况下,其碳刷的长度受到了限制,只能安装较短的碳刷,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而如果采用较长的碳刷,则没有多余的空间进行电感的安装,对其抗电磁干扰能力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包括后盖板本体、碳刷盒、碳刷、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后盖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盖板、安装外框、限位内框、电感限位框、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端部盖板中部设置有轴承安装孔,安装外框设置在端部盖板外周,限位内框为弧形凸台并半环绕于轴承安装孔外周,限位内框和安装外框围合形成电容安装腔,电容元件设置两组且固定在电容安装腔内,电感限位框设置两组且对应于限位内框的两端,电感限位框为弧形凸台且开口朝向安装外框,电感限位框与安装外框围合形成电感安装腔,端部盖板上设置有电感安装槽,电感安装槽对应于电感安装腔内,电感元件竖直固定在电感安装腔内且底部对应在电感安装槽中,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并排设置且对应在限位内框的开口端,第一安装柱下端外周设有支撑凸环,碳刷盒固定在端部盖板上,碳刷盒设置两组且分别对应在第一安装柱的左侧和第二安装柱的右侧,碳刷可滑动地安装在碳刷盒内,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安装柱上且底部与支撑凸环顶触,第一扭簧的内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柱上,第一扭簧的外端为弹性端,第一扭簧的外端穿设过碳刷盒且与碳刷的外端顶触,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安装柱上且对应于支撑凸环一侧,第二扭簧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柱上,第二扭簧的外端为弹性端,第二扭簧的外端穿设过碳刷盒且与碳刷的外端顶触。
[0006]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端部盖板上还设有两组过线孔,两组过线孔分别对应于两组电容元件的外侧。
[0007]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碳刷外端设置有V型槽,V型槽沿水平方向设置。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并排设置,且在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支撑凸环,使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实现上下错位设置,减小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之间的水平距离,节省后盖板本体内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设置电感限位框,与安装
外框形成电感安装腔,使电感元件能够竖直安装在后盖板本体内,进一步为后盖板本体腾出安装空间,从而使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均能够有足够空间安装在微型电机的后盖板本体内,提高电机的抗电磁干扰性能,而且能够安装较长的碳刷,以提高微型电机的使用寿命,本设计结构紧凑,且兼具了优良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1]图3是本技术在图2中A

A位置的剖视图;
[0012]图4是本技术中碳刷盒、碳刷、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结构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后盖板本体;11、端部盖板;111、轴承安装孔;112、电感安装槽;113、过线孔;12、安装外框;13、限位内框;131、电容安装腔;14、电感限位框;141、电感安装腔;15、第一安装柱;151、支撑凸环;16、第二安装柱;2、碳刷盒;3、碳刷;31、V型槽;4、电感元件;5、电容元件;6、第一扭簧;7、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至4所示,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包括后盖板本体1、碳刷盒2、碳刷3、电感元件4、电容元件5、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后盖板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盖板11、安装外框12、限位内框13、电感限位框14、第一安装柱15和第二安装柱16,端部盖板11中部设置有轴承安装孔111,安装外框12设置在端部盖板11外周,限位内框13为弧形凸台并半环绕于轴承安装孔111外周,限位内框13和安装外框12围合形成电容安装腔131,电容元件5设置两组且固定在电容安装腔131内,电感限位框14设置两组且对应于限位内框13的两端,电感限位框14为弧形凸台且开口朝向安装外框12,电感限位框14与安装外框12围合形成电感安装腔141,端部盖板11上设置有电感安装槽112,电感安装槽112对应于电感安装腔141内,电感元件4竖直固定在电感安装腔141内且底部对应在电感安装槽112中,第一安装柱15和第二安装柱16并排设置且对应在限位内框13的开口端,第一安装柱15下端外周设有支撑凸环151,碳刷盒2固定在端部盖板11上,碳刷盒2设置两组且分别对应在第一安装柱15的左侧和第二安装柱16的右侧,碳刷3可滑动地安装在碳刷盒2内,第一扭簧6套设在第一安装柱15上且底部与支撑凸环151顶触,第一扭簧6的内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柱15上,第一扭簧6的外端为弹性端,第一扭簧6的外端穿设过碳刷盒2且与碳刷3外端顶触,第二扭簧7套设在第二安装柱16上且对应于支撑凸环151一侧,第二扭簧7的内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柱16上,第二扭簧7的外端为弹性端,第二扭簧7的外端穿设过碳刷盒2且与碳刷3外端顶触。
[0017]安装外框12的外侧用于与电机外壳匹配组装,轴承安装孔111用于安装与转子配合的轴承,第一安装柱15和第二安装柱16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的内端,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的外端与碳刷3的外端面顶触,并推动碳刷3向内侧压紧转子。
[0018]通过将第一安装柱15和第二安装柱16并排设置,且在第一安装柱15上设置支撑凸环151,使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实现上下错位设置,减小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之间的水
平距离,节省后盖板本体1内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设置电感限位框14,与安装外框12形成电感安装腔141,使电感元件4能够竖直安装在后盖板本体1内,进一步为后盖板本体1腾出安装空间,从而使电感元件4和电容元件5均能够有足够空间安装在微型电机的后盖板本体1内,提高电机的抗电磁干扰性能,而且能够安装较长的碳刷3,以提高微型电机的使用寿命,本设计结构紧凑,且兼具了优良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0019]所述端部盖板11上还设有两组过线孔113,两组过线孔113分别对应于两组电容元件5的外侧,过线孔113用于穿设导线,便于导线与电容元件5和电感元件4连接。
[0020]所述碳刷3外端设置有V型槽31,V型槽31沿水平方向设置,V型槽31能够对第一扭簧6和第二扭簧7的外端进行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刷直流电机后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板本体、碳刷盒、碳刷、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后盖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盖板、安装外框、限位内框、电感限位框、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所述端部盖板中部设置有轴承安装孔,所述安装外框设置在所述端部盖板外周,所述限位内框为弧形凸台并半环绕于所述轴承安装孔外周,所述限位内框和所述安装外框围合形成电容安装腔,所述电容元件设置两组且固定在所述电容安装腔内,所述电感限位框设置两组且对应于所述限位内框的两端,所述电感限位框为弧形凸台且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外框,所述电感限位框与所述安装外框围合形成电感安装腔,所述端部盖板上设置有电感安装槽,所述电感安装槽对应于所述电感安装腔内,所述电感元件竖直固定在所述电感安装腔内且底部对应在所述电感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并排设置且对应在所述限位内框的开口端,所述第一安装柱下端外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芳罗佳敏李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威利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