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10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地热铺设时地热管因外界因素影响易发生移位而导致多个地热管的填埋深度不统一、存在差距,填埋后平整性欠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保温板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底置长槽体,所述覆膜片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顶置长槽体,顶置长槽体与底置长槽体一一对应,每个顶置长槽体设置在其对应的底置长槽体内,每个顶置长槽体内设置有地热管,上盖网片设置在下隔离板的上方,上盖网片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爪和多个限位压件,上盖网片通过多个连接爪与下隔离板相插接,每个限位压件的下端紧贴在地热管的外壁上,上盖网片和覆膜片之间形成有填埋镂空腔。成有填埋镂空腔。成有填埋镂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辐射采暖是将温度不高于60摄氏度的热水,暗埋在地热地板下的盘管系统内加热整个地面,通过地面均匀地向室内辐射散热的一种采暖方式。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高空间、大跨度、矮窗式建筑物的热源紧张问题,是一项非常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供热技术。地暖供热方式舒适且卫生,地暖由地面散热,室内温度分布由下而上逐渐递减,室内热环境温度均匀,增强室内居住舒适性,洁净卫生,避免了室内空气对流所导致的尘埃和挥发异味。采暖过程热量主要以辐射传热,室内温度分布合理,无效热损失少;热媒低温输送,输送过程热量损失少;在同样舒适感条件下,室内设计温度可比传统对流采暖室内设计温度低2~3℃,耗热量可节约15%左右,最重要的优点是不占使用面积,传统对流采暖,散热器及管道装饰各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影响内装饰和家具布置,而地暖将加热盘管埋设于地板中,不影响室内美观,不占用室内空间,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此外,地暖热稳定性好填充层蓄热能力大, 间歇供暖条件下,温度变化缓慢可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增加了保温层和填埋层,具有非常好的隔音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楼层噪音,但保温层的铺设以及填埋层的浇筑过程中,涉及操作环节比较多、不仅需要整齐且全面铺设反射膜片、还需要逐一对地热管进行铺设定位,定位后再铺设硅晶网,硅晶网覆盖在地热管上后,因有地热管位置和无地热管位置之间形成待填埋镂空腔,施工人员行走或其他设备用具移动均会对地热管位置造成外力影响,使地热管发生翘起、松脱出原位或其他情况发生,地热管布置位置密集且缺乏复位操作,导致填埋深度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后续填埋质量受影响,填埋后平整性欠佳,以便出现一体式保温模块,保温模块的定位地热管的方式仅能从地热管底部进行包裹定位,不能对地热管进行周向包裹定位,地热管顶部仍容易受外力而移位,硅晶网也会因自身受外力影响而变形而影响后续填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组装自限高地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包括上盖网片、下隔离板、多个连接爪和多个限位压件,所述下隔离板包括底板、保温板和覆膜片,底板、保温板和覆膜片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保温板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底置长槽体,所述覆膜片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顶置长槽体,顶置长槽体与底置长槽体一一对应,每个顶置长槽体设置在其对应的底置长槽体内,每个顶置长槽体内设置有地热管,上盖网片设置在下隔离板的上方,上盖网片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爪和多个限位压件,上盖网片通过多个连接爪与下隔离板相插接,每个限位压件的下端紧贴在地热管的外壁上,上盖网片和覆膜片之间形成有填埋镂空腔。
[0005]作为优选方案:每个连接爪包括竖杆、多个限位片、多个上倒刺和多个下倒刺,所述竖杆的顶端与上盖网片的底面固定连接,多个限位片、多个上倒刺和多个下倒刺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在竖杆外壁上,多个限位片沿竖杆的周向方向形成上限位部,多个上倒刺沿竖杆的周向方向形成中限位部,多个下倒刺沿竖杆的周向方向形成下限位部,每个上倒刺和每个下倒刺的倾斜方向朝上设置,每个限位片的倾斜方向朝下设置。
[0006]作为优选方案:每个限位压件包括两个圆管体,两个圆管体并列设置,每个圆管体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条形豁口,两个条形豁口相背设置,每个圆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上盖网片的底面上,每个圆管体的外圆周面为第一贴靠面。
[0007]作为优选方案:圆管体沿其管壁厚度方向加工有浇筑长孔。
[0008]作为优选方案:两个圆管体替换为两个圆弧形片体,两个圆弧形片体并列设置,每个圆弧形片体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盖网片的底面上,每个圆弧形片体的外圆周面为第二贴靠面。
[0009]作为优选方案:隔离板为矩形板体,上盖网片的形状与下隔离板的形状相配合设置,上盖网片底面的四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爪,上盖网片底面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爪。
[0010]作为优选方案:每个顶置长槽体对应配合有若干个所述限位压件,每两个相邻限位压件之间距离取值范围为50~80cm。
[0011]作为优选方案:覆膜片为镜面反射膜片、铝箔反射膜片或铝箔镜面复合膜片。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中上盖网片、下隔离板、多个连接爪和多个限位压件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对处于上盖网片和下隔离板之间的地热管实现周向多位置夹持定位,确保地热管不松脱、不偏位,还能够通过多个连接爪的支撑确保填埋镂空腔的高度稳定一致。多个连接爪和多个限位压件结合地热管布置的密集程度能够实现在上盖网片和下隔离板之间多个位置均布支撑的效果,即便有外力踩踏,对地热管造成偏移的发生情况较少,确保填埋镂空腔各个位置均匀且填埋深度统一,确保填埋质量均匀以及填埋后顶面平整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下隔离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上盖网片、下隔离板、限位压件和地热管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上盖网片、下隔离板和连接爪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连接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上盖网片和限位压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限位压件处于第一种结构形式;
[0021]图8为上盖网片和限位压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限位压件处于第二种结构形式;
[0022]图9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限位压件处于第二种结构形式;
[0023]图10为多个下隔离板和多个端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上盖网片;1
‑1‑
网格孔;2

下隔离板;2
‑1‑
底板;2
‑2‑
保温板;2
‑3‑
覆膜片;3

地热管;4

连接爪;4
‑1‑
竖杆;4
‑2‑
限位片;4
‑3‑
上倒刺;4
‑4‑
下倒刺;5

限位压件;5
‑1‑
圆管体;5
‑1‑1‑
浇筑长孔;5
‑2‑
条形豁口;5
‑3‑
圆弧形片体;6

顶置长槽体;7

填埋镂空腔;8

端板。
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网片(1)、下隔离板(2)、多个连接爪(4)和多个限位压件(5),所述下隔离板(2)包括底板(2

1)、保温板(2

2)和覆膜片(2

3),底板(2

1)、保温板(2

2)和覆膜片(2

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保温板(2

2)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底置长槽体,所述覆膜片(2

3)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顶置长槽体(6),顶置长槽体(6)与底置长槽体一一对应,每个顶置长槽体(6)设置在其对应的底置长槽体内,每个顶置长槽体(6)内设置有地热管(3),上盖网片(1)设置在下隔离板(2)的上方,上盖网片(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爪(4)和多个限位压件(5),上盖网片(1)通过多个连接爪(4)与下隔离板(2)相插接,每个限位压件(5)的下端紧贴在地热管(3)的外壁上,上盖网片(1)和覆膜片(2

3)之间形成有填埋镂空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限填埋深度地热板,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爪(4)包括竖杆(4

1)、多个限位片(4

2)、多个上倒刺(4

3)和多个下倒刺(4

4),所述竖杆(4

1)的顶端与上盖网片(1)的底面固定连接,多个限位片(4

2)、多个上倒刺(4

3)和多个下倒刺(4

4)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在竖杆(4

1)外壁上,多个限位片(4

2)沿竖杆(4

1)的周向方向形成上限位部,多个上倒刺(4

3)沿竖杆(4

1)的周向方向形成中限位部,多个下倒刺(4

4)沿竖杆(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岩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