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农学院专利>正文

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460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载样盒内的两个三角体夹具和一个载物台;载样盒为具有密封封闭内腔的盒体,其内侧底板中心处设置有矩形凸条,矩形凸条顶面上开设有两个轴向螺纹盲孔,位于矩形凸条两侧的盒体侧板上开设有电极插孔;三角体夹具由矩形板体和在其一侧顶面上水平设置的直三棱柱构成,且其另一侧顶面上设有条形通孔;两个三角体夹具以二者直三棱柱斜面相对的方式通过底面上开设的矩形通槽插装在矩形凸条外侧;载物台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该装置不仅能够放置、夹持和固定岩样,且能使岩样在不同介质下安全、高效、且精准地获得电极对岩样以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对接方式实施的等离子损伤。实施的等离子损伤。实施的等离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等离子损伤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石破碎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破岩技术无论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铁路、勘探、钻井及其工业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炸药爆破和机械冲击进行岩石破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炸药爆破产生的地震、空气冲击波、飞石危害、空气污染、噪声等负面效应越来越难以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而机械冲击破岩也由于效率低下、经济性差等缺点使其适用性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工程需要。
[0003]等离子破岩作为一种新型的破岩技术应运而生,它是利用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射流或等离子通道的力学效应对岩石产生破坏。其原理基础是高压脉冲微放电作用。等离子破岩的优点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岩石细观力学试验主要是通过应用试验仪器对岩石的细观力学特性进行直观测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岩石的变形力学特性,具有精度高、适用于珍贵岩样等优点。
[0004]然而,目前在对等离子破岩结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岩样普遍暴露在外界试验环境中,不仅存在样品放取不便、定位不准,导致后续试验难以开展等问题,且等离子损伤试验操作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基于上述问题,亟待设计一种便于岩样存放、有效获取精准等离子损伤、且具有试验安全性的岩样制备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在不同介质下安全、高效且精准地获得等离子损伤岩样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
[0006]为此,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一载样盒内的两个三角体夹具和一个载物台;其中,
[0008]载样盒为一具有密封封闭内腔的盒体,盒体内侧底板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矩形凸条,且矩形凸条的两端分别抵在位于其两端侧的盒体侧板上;在矩形凸条的顶面中心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轴向螺纹盲孔,在位于矩形凸条两侧的另外两块盒体侧板上居中开设有内置有橡胶圈的电极插孔;
[0009]三角体夹具由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和水平设置在矩形板体一侧顶面上的直三棱柱一体成型构成,且直三棱柱以其斜面朝向外侧、三角形截面朝向两侧、竖直面朝向矩形板体另一侧顶面的方式设置;在矩形板体的底面中心处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矩形凸条相配合的矩形通槽,使三角体夹具通过矩形通槽插装在矩形凸条外侧;在矩形板体的另一侧顶面中心处且沿矩形板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贯通至矩形板体底面的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
与开设在矩形凸条顶面上的轴向螺纹盲孔相配合,以通过穿设在二者中的螺钉将三角体夹具固定在矩形凸条的相应位置处;两个三角体夹具以二者的直三棱柱斜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在载样盒内,并通过沿矩形凸条滑动使二者之间的间距可调;
[0010]载物台由水平设置的矩形载物平台和竖直固定在矩形载物平台底面上的四个等高的支撑柱构成,其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并通过调节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的间距调整载物台在载样盒内的设置高度。
[0011]进一步地,载样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由矩形底板和依次首尾相接并竖直固定在矩形底板上的四块侧板构成;盖体可拆卸地盖装在盒体的顶部开口处,且其与盒体的接触面上设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矩形通槽的槽深与矩形凸条的高度相同,矩形通槽的槽宽略大于矩形凸条宽度。
[0013]进一步地,条形通孔在沿矩形板体长度方向上的开设长度满足:两个三角体夹具在载样盒内移动至间距最大状态和间距最小状态时,每个三角体夹具均能通过穿设在其条形通孔内和其下方轴向螺纹盲孔内的螺钉固定在矩形凸条上。
[0014]进一步地,在矩形凸条的顶面上绘制有刻度线,刻度线为以矩形凸条的顶面中点处对应0刻度并分别向两侧递增至矩形凸条的两端处;刻度线的精度为1mm。
[0015]进一步地,载物平台的宽度与三角体夹具的矩形底板宽度相适应,载物台的长度大于岩样的长度、并与两个三角体夹具在载样盒内的最大间距相适应,且载物平台的侧边与邻侧两根支撑柱底端所在斜面与直三棱柱的斜面相配合,使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的间距最大时,载物台的侧边和四个支撑柱稳定抵在两个三角体夹具的斜面底侧,而当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的间距最小时,载物台的侧边和四个支撑柱均稳定抵在两个三角体夹具的斜面顶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具备放置、夹持并固定样品的功能,为等离子损伤的岩样制备提供了更安全的操作环境,同时该装置还能使岩样在不同介质下安全、高效、且精准地获得电极对岩样以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对接方式实施的等离子损伤,且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在该装置的辅助作用下,仅需远程控制等离子发生装置启动即可完成岩样制备,有效保障了试验人员的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样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1(b)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样盒的侧视图;
[0019]图1(c)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样盒的正视图;
[0020]图1(d)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样盒的俯视图;
[0021]图2(a)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三角体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b)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三角体夹具的侧视图;
[0023]图2(c)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三角体夹具的正视图;
[0024]图2(d)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三角体夹具的俯视图;
[0025]图3(a)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物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b)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物台的侧视图;
[0027]图4(a)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物台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且靠近两个三角体夹具底侧的侧视图;
[0028]图4(b)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的载物台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之间且靠近两个三角体夹具顶侧的侧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与等离子发生器连接进行岩样制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31]该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载样盒1内的两个三角体夹具2和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2之间的载物台3;其中,
[0032]参见图1(a)~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一载样盒(1)内的两个三角体夹具(2)和一个载物台(3);其中,载样盒(1)为一具有密封封闭内腔的盒体,盒体内侧底板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矩形凸条(1a),且矩形凸条(1a)的两端分别抵在位于其两端侧的盒体侧板上;在矩形凸条(1a)的顶面中心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轴向螺纹盲孔(1b),在位于矩形凸条(1a)两侧的另外两块盒体侧板上居中开设有内置有橡胶圈的电极插孔(1c);三角体夹具(2)由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体和水平设置在矩形板体一侧顶面上的直三棱柱(2b)一体成型构成,且直三棱柱(2b)以其斜面朝向外侧、三角形截面朝向两侧、竖直面朝向矩形板体另一侧顶面的方式设置;在矩形板体的底面中心处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矩形凸条(1a)相配合的矩形通槽(2a),使三角体夹具(2)通过矩形通槽(2a)插装在矩形凸条(1a)外侧;在矩形板体的另一侧顶面中心处且沿矩形板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贯通至矩形板体底面的条形通孔(2c),且条形通孔(2c)与开设在矩形凸条(1a)顶面上的轴向螺纹盲孔(1b)相配合,以通过穿设在二者中的螺钉将三角体夹具(2)固定在矩形凸条(1a)的相应位置处;两个三角体夹具(2)以二者的直三棱柱(2b)斜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在载样盒(1)内,并通过沿矩形凸条(1a)滑动使二者之间的间距可调;载物台(3)由水平设置的矩形载物平台和竖直固定在矩形载物平台底面上的四个等高的支撑柱构成,其夹设在两个三角体夹具(2)之间,并通过调节两个三角体夹具(2)之间的间距调整载物台(3)在载样盒(1)内的设置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损伤的细观拉伸岩样制备辅助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琴杨滢臻王弘鉴田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