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53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Ι)的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其可以用于发光层客体材料。结构(Ι)的异金属双核配合物中的双核产生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从而提升辐射跃迁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平面四方构型的铂或钯单元与八面体构型的铱和锇单元有利于在保持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同时减弱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


[0001]本申请涉及有机发光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显示器件,因其能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色纯度高、自发光、柔性可折叠、超薄、视角宽、响应快、驱动电压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领域,并在电视、笔记本、车载显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对OLEDs的需求和使用频率日益增长,这对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器件寿命有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以解决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低和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结构如(Ι)所示:
[0005][0006]其中,
[0007]M1选自Pt或Pd;
[0008]M2选自Ir或Os;
[0009]X1至X6各自独立地选自C或N;
>[0010]Y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其结构如(Ι)所示:其中,M1选自Pt或Pd;M2选自Ir或Os;X1至X6各自独立地选自C或N;Y1至Y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C或N;A1至A7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14
碳环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2
杂环基团;L
C
选自

O



Cl、

Br、

I、

CN、

OCN、

SCN、C1‑
C8烷基、C1‑
C8烷氧基、C1‑
C8酰氧基、C2‑
C8杂环基团、C6‑
C
12
芳基、C3‑
C
12
杂环芳基或C2‑
C
36
炔基;L1选自单键、

O



S



C(R

)(R”)



C(R

)=C(R”)



C(=O)



C(=S)



C≡C



B(R

)



N(R

)



P(R

)



Si(R

)(R”)



P(=O)(R

)



Ge(R

)(R”)

;R1至R7、R

、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

F、

Cl、

Br、

I、C1‑
C3烷氧基、氰基、肼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4
芳基;k1至k7各自独立地选自0至10的整数;所述C5‑
C
14
碳环基团、C2‑
C
12
杂环基团、C1‑
C4烷基和C6‑
C
14
芳基经取代时,各基团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
12
烷基;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2
杂环基团、所述C2‑
C8杂环基团中的杂原子各自独立地选自O、N、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金属双核配合物,其中,所述A1至A7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14
碳环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2
杂环基团;所述L
C
选自

O



Cl、

Br、

I、

CN、

OCN、

SCN、C1‑
C4烷基、C1‑
C4烷氧基、C1‑
C4酰氧基、C2‑
C4杂环基团、C6‑
C
12
芳基、C3‑
C
12
杂环芳基或C2‑
C6炔基;所述L1选自单键、

O



C(R

)(R”)



C(R

)=C(R”)



C(=O)



C(=S)



C≡C



B
(R

)



N(R

)



P(R

)



Si(R

)(R”)



P(=O)(R

)



Ge(R

)(R”)

;所述R1至R7、R

、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

F、

Cl、

Br、

I、氰基、肼基、C1‑
C3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4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2
芳基;所述k1至k7各自独立地选自0至4的整数;所述C5‑
C
14
碳环基团、C2‑
C
12
杂环基团、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明丰王建刘统治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