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43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涉及视频矩阵领域。该视频混合矩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槽,位于两个所述滑槽一侧壳体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竖槽,两个所述竖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槽的下内壁上,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珠,位于两个所述竖槽下端底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存放槽,两个所述存放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存放槽的后内壁上。通过在壳体的后侧铰接连接有后板,能根据实际使用时接线不便的情况将后板翻转上来,将后板侧壁上的接线区朝向前侧,从而便于使用时进行接线。线。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矩阵
,具体为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

技术介绍

[0002]高清视频混合矩阵,其的特点是采用插卡式机箱设计,非常适合于在的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更少的人力成本来安装新的或替换已有的矩阵切换器板卡,可选择多种型号的输入板卡和接口形式作为输入输出,解决了视音频会议项目中由于视频信号源种类繁多,各种信号不兼容的困难,并程度的节省成本,利于系统升级、扩容及维护。
[0003]然而现有的视频矩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现有的视频矩阵在安装时往往会因为预留的空间不足导致后面接线使用时十分不便,并且现有的安装方式大多都处于固定的状态,安装固定后并不具备可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解决了现有设备因预留空间不足接线不便和安装后无法进行移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槽,位于两个所述滑槽一侧壳体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竖槽,两个所述竖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槽的下内壁上,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珠,位于两个所述竖槽下端底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存放槽,两个所述存放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存放槽的后内壁上,两个所述顶珠的下端面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绳,两个所述连接绳的下端分别贯穿两个竖槽的下内壁并分别通至两个存放槽的内部,且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杆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分别贯穿两个存放槽的前内壁并分别通至外部,且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条,位于两个所述滑条一侧壳体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壳体的后侧壁上铰接连接有后板,所述后板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接线区,位于所述后板的后侧壁中心靠下端处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散热板,两个所述散热板的下端分别贯穿两个放置槽的下内壁并分别通至壳体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中心靠前端边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安装板的前侧壁并分别通至后端。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壁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二安装孔。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条分别配合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的内部,两个所述滑条与两个滑槽的形状均为丄字型。
[0012]优选的,所述顶珠与定位孔的位置互相对应。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散热板的材质均为金属铜。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旋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摩擦纹。
[0015]工作原理:本申请为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通过在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板4,利用在底板4上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滑槽15,两个滑槽15与壳体1下端面上的两个滑条6配合,使得壳体1能在底板4的上端面上进行前后的移动,再利用两个顶珠16在弹簧20的作用下与多个定位孔17之间配合卡接,能实现良好的定位效果,保证放置时的稳定性,再通过两个连接杆18和两个连接绳19配合,通过连接杆18转动带动连接绳19将顶珠16向下拉,从而将顶珠16从定位孔17的内部取出,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节移动的位置,方便使用,同时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放置槽11,在两个放置槽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散热板10,两个散热板10的材质分别采用金属铜支撑,提高吸收热量与散去热量的效果,间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并且在壳体1的后侧铰接连接有后板12,后板12的侧壁上设置有接线区13,能根据实际使用时接线不便的情况将后板12翻转上来,将后板12侧壁上的接线区13朝向前侧,从而便于使用时进行接线。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板,利用在底板上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与壳体下端面上的两个滑条配合,使得壳体能在底板的上端面上进行前后的移动,再利用两个顶珠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多个定位孔之间配合卡接,能实现良好的定位效果,保证放置时的稳定性,再通过两个连接杆和两个连接绳配合,通过连接杆转动带动连接绳将顶珠向下拉,从而将顶珠从定位孔的内部取出,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节移动的位置,方便使用。
[0019]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放置槽,在两个放置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散热板,两个散热板的材质分别采用金属铜支撑,提高吸收热量与散去热量的效果,间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0020]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后侧铰接连接有后板,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接线区,能根据实际使用时接线不便的情况将后板翻转上来,将后板侧壁上的接线区朝向前侧,从而便于使用时进行接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的轴侧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板的轴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仰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板的侧剖视图。
[0026]其中,1、壳体;2、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孔;4、底板;5、旋钮;6、滑条;7、散热孔;8、第二安装板;9、第二安装孔;10、散热板;11、放置槽;12、后板;13、接线区;14、拨块;15、滑槽;16、顶珠;17、定位孔;18、连接杆;19、连接绳;20、弹簧;21、竖槽;22、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板4,底板4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槽15,位于两个滑槽15一侧壳体1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竖槽21,两个竖槽2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20,两个弹簧20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槽21的下内壁上,两个弹簧20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珠16,位于两个竖槽21下端底板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存放槽22,两个存放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切换的视频混合矩阵,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槽(15),位于两个所述滑槽(15)一侧壳体(1)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竖槽(21),两个所述竖槽(2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20),两个所述弹簧(20)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竖槽(21)的下内壁上,两个所述弹簧(20)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珠(16),位于两个所述竖槽(21)下端底板(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存放槽(22),两个所述存放槽(2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8),两个所述连接杆(18)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存放槽(22)的后内壁上,两个所述顶珠(16)的下端面中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9),两个所述连接绳(19)的下端分别贯穿两个竖槽(21)的下内壁并分别通至两个存放槽(22)的内部,且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杆(18)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杆(18)的前端分别贯穿两个存放槽(22)的前内壁并分别通至外部,且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旋钮(5),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滑条(6),位于两个所述滑条(6)一侧壳体(1)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7),所述壳体(1)的后侧壁上铰接连接有后板(12),所述后板(1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接线区(13),位于所述后板(12)的后侧壁中心靠下端处固定连接有拨块(14),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上对称设置有放置槽(11),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耀华游瑾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博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