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其中的热调节的模块化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418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结构(10),包括:框架(12),其包括多个杆(14)和将多个杆(14)互连在一起的连接器(16),框架(12)包括由所述多个杆中的对应杆(14)界定的空白空间;多个面板(20),其中一个面板(20)安装在每个空白空间内,并且连接到框架(12)以便创建内部(40);气室层(44),空气可在气室层(44)内循环,所述气室层(44)形成所述内部(4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结构(10)的上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以及安装在结构(10)的下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和下阀系统(46b)可选择性地操作以根据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的气象条件和内部(40)内期望的温度来调节内部(40)内的热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模块化建筑结构(10)的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和下阀系统(46b)的方法。统(46b)的方法。统(46b)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适用于其中的热调节的模块化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模块化建筑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阀系统的模块化建筑结构,该阀系统可操作地适于控制暖通空调(HVAC)需求以根据全年发生的气候变化来调节结构内的热条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模块化建筑结构的阀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结构内具有热条件调节的模块化建筑结构是已经存在的。
[0003]例如,ES1198233U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结构,其包括多个面板,面板的若干侧适于连接到彼此以便形成网格穹顶。每个面板包括附接在间隔物的两侧上的第一嵌板和第二嵌板。间隔物包括形成第一嵌板与第二嵌板之间的内部空间的周边壁。孔口穿过周边壁布置,使得当面板连接到彼此时,它们相应的内部空间与彼此流体连通以便形成通风室。网格穹顶的基部处的下面板包括朝向穹顶的外部布置的空气入口,并且气流穿透这些空气入口,气流通过通风室循环到布置在穹顶的顶部处的上面板中的空气出口。
[0004]这种模块化建筑结构的一个缺点源于这样的事实,即通风室仅与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流体连通,这可能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穹顶内的热条件。
[0005]JP2014051827公开了一种可抑制穹顶结构内结露水的穹顶状结构。为此,穹顶结构包括分别布置在穹顶结构的下部和上部上的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以及从进气端口延伸到排气端口以促进穹顶壁和竖立壁内的通风的通风层。穹顶结构进一步包括位于圆屋顶下方的通风结构,以将空气从穹顶结构的室内抽到室外部。
[0006]然而,穹顶结构仅适用于结构的内部的冷却和换气。因此,这种结构不适用于根据全年发生的气候变化来调节温度。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结构,其包括用于其结构内的最佳生活环境不受全年气候变化影响的HVAC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结构,该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构成其结构的部分易于制造和组装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这些目标通过模块化建筑结构实现,该模块化建筑结构包括框架,该框架包括多个杆和将多个杆互连在一起的中枢连接器。该框架包括由多个杆中的对应杆界定的空白空间。模块化建筑结构还包括多个面板,其中一个面板安装在每个空白空间内,并且连接到框架以便创建内部。模块化建筑结构进一步包括气室层,空气可在气室层内循环。气室层形成内部的壁的至少一部分。
[0010]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安装在模块化建筑结构的上部部分中,而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安装在模块化建筑结构的下部部分中。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和下阀系统可选择性地致动以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任何:a)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将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气室层中,并且通
过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将上升空气从气室层排出到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b)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将内部内的空气吸入到气室层中,并且通过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将上升空气从气室层排出到内部中,c)将气室层和内部与外部密封,使得气室层充当用于内部的绝缘体层,d)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将内部内的空气吸入到气室层中,并且通过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将上升空气从气室层排出到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同时内部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与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流体连通,e)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将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气室层中,并且通过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将上升空气从气室层排出到内部中,同时内部通过至少一个下阀系统与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流体连通,以及f)分别通过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和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在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与内部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创建第一空气连通和第二空气连通。
[0011]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下阀系统是包括热交换器的阀系统。该阀系统包括壳体,该壳体布置在气室层上游并且从外部朝向建筑结构的内部延伸,以冷却从外部进入气室层的空气,或加热从外部或从建筑结构的内部进入气室层的空气。
[0012]在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水室和安装在水室内的至少一个芯。水室包括经由包括泵系统的闭环水回路与布置在模块化建筑结构的基部上的水箱流体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0013]在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限定与至少一个芯流体连通的开口的第一阀瓣壳体部分、第二阀瓣壳体部分和第三阀瓣壳体部分。该阀系统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阀瓣壳体部分、第二阀瓣壳体部分和第三阀瓣壳体部分内的外阀瓣、内阀瓣和气室阀瓣。每个阀瓣布置成受致动以从打开构造变为关闭构造并且反之亦然,以根据所述功能a)至f)中的所选功能激活至少一个下阀系统。
[0014]在实施例中,具有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包括安装在水室内的第一纵向芯和第二纵向芯。第一纵向芯和第二纵向芯彼此垂直延伸。
[0015]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下阀系统包括安装在第一纵向芯和/或第二纵向芯的远端附近或远端处的风扇。
[0016]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芯或第一芯和第二芯由包括蜂窝结构的陶瓷或任何其它亲水性多孔材料制成。
[0017]在实施例中,气室层基本上形成所述内部的整个外表面。
[0018]在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中的一些或所有各自包括包含外嵌板连接器的外嵌板和包含内嵌板连接器的内嵌板。外嵌板连接器连接到不同中枢连接器的对应外嵌板连接部分,而内嵌板连接器连接到所述不同中枢连接器中同一中枢连接器的对应内嵌板连接部分。
[0019]在实施例中,面板的外嵌板和内嵌板各自包括N个直线边。外嵌板和内嵌板分别包括分别安装在外嵌板和内嵌板的两个直线边的会聚部分上的N个外嵌板连接器和N个内嵌板连接器。
[0020]在实施例中,N是选自3与8之间的数字。
[0021]在实施例中,一些或所有面板包括安装在外嵌板与内嵌板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嵌板。
[0022]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中间嵌板和/或外嵌板和/或内嵌板选自太阳能电池面板、
光伏/热(PVT)面板、集热器面板、加热玻璃、智能玻璃、绝缘面板和透明面板/嵌板之间。
[0023]在实施例中,智能玻璃构造成从透明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并且反之亦然。智能玻璃电连接到功率源和控制智能玻璃的外观的控制单元。
[0024]在实施例中,模块化建筑结构进一步包括基部,该基部包括多根棒状物和在水平面中将多根棒状物互连在一起的连接器。多根棒状物连接到框架的下部。填充有液体的一个或多个平板或水箱安装在基部上来为模块化建筑结构带来稳定性。
[0025]在实施例中,第一热条件传感器安装在内部内,并且第二热条件传感器位于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和下阀系统构造成根据由第一热条件传感器和第二热条件传感器感测到的热条件而受电致动。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至少一个上阀系统和下阀系统的方法,以便在第一时间段期间将内部内的空气通过至少下阀系统吸入到气室层中,并且通过所述上阀系统将上升空气从气室层排出到内部中,以增加内部内的温度。
[0027]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二时间段期间操作至少一个上阀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模块化建筑结构(10),包括:框架(12),其包括多个杆(14)和将所述多个杆(14)互连在一起的中枢连接器(16),所述框架(12)包括由所述多个杆中的对应杆(14)界定的空白空间,多个面板(20),其中一个面板(20)安装在每个空白空间内,并且连接到所述框架(12)以便创建内部(40),气室层(44),空气能够在所述气室层内循环,所述气室层(44)形成所述内部(4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结构的上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100),以及安装在所述结构(40)的下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100)和下阀系统(46b;100)能够选择性地致动以执行以下功能a)至f)中的任何:a)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将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室层(44)中,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将上升空气从所述气室层(44)排出到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b)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将所述内部(40)内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室层(44)中,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b)将所述上升空气从所述气室层排出到所述内部(40)中,c)将所述气室层(44)和所述内部(40)与所述外部密封,使得所述气室层充当绝缘体层,d)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将所述内部(40)内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室层(44)中,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将所述上升空气从所述气室层(44)排出到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同时所述内部(40)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与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流体连通,e)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将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室层(44)中,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将所述上升空气从所述气室(44)排出到所述内部(40)中,同时所述内部(40)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与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外部的空气流体连通,以及f)分别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上阀系统(46a)和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46b)在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外部的空气与所述内部(40)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创建第一空气连通和第二空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是具有热交换器的阀系统(100),所述阀系统(100)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气室层(44)上游并且从外部朝向所述建筑结构(10)的内部(40)延伸,以冷却从所述外部进入气室层(44)的空气,或加热从所述外部或从所述建筑结构(10)的内部(40)进入所述气室层(44)的空气。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包括水室(106)和安装在所述水室(106)内的至少一个芯(102a,102b),所述水室(106)包括优选经由包括泵系统的闭环水回路与布置在所述模块化建筑结构(10)的基部(50)上的水箱(56)流体连通的入口(108a)和出口(108b)。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包括限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芯(102a,102)流体连通的开口的第一阀瓣壳体部分(105a)、第二阀瓣壳体部分(105b)和第三阀瓣壳体部分(105c),所述阀系统(100)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阀瓣壳体部分(105a)、第二阀瓣壳体部分(105b)和第三阀瓣壳体部分(105c)内的外阀瓣(104a)、内阀瓣(104b)和气室阀瓣(104c),每个阀瓣(104a,104b,105b)布置成受致动以从打开构造带至关闭构造并且反之亦然,以根据所述功能a)至f)中的所选功能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100)。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具有热交换器的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100)包括安装在所述水室(106)内的第一纵向芯(102a)和第二纵向芯(102b),所述第一纵向芯(102a)和所述第二纵向芯(102b)彼此垂直延伸。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阀系统(1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纵向芯(102a)和/或所述第二纵向芯(102b)的远端附近或远端处的风扇(112)。7.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芯或所述第一芯(102a)和第二芯(102b)由包括蜂窝结构的陶瓷或任何其它亲水性多孔材料制成。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建筑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层(44)基本上形成所述内部(40)的整个壁。9.根据任一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鲜猿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