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98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槽绳轮罩,所述槽绳轮罩的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松紧测量机构,所述槽绳轮罩内贯穿滑动连接有钢丝绳,所述轿厢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所述轿厢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度测量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松紧测量机构与加速度测量机构分别对曳引钢丝绳的松紧度与电梯的加速度进行测量,若发现异常,则通过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提醒使用者。提醒使用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故障报警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广泛运用于现代多数楼房的一种运输装置,电梯通常由曳引机驱动,曳引机由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等机构组成,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牵引电梯上下移动,因此电梯出现故障通常是由于曳引机或钢丝绳故障,曳引机故障导致电梯会坠落或上升速度过快,钢丝绳故障会导致电梯失去牵引力。
[0003]而电梯由于本身的密闭性与高度,一旦发生故障容易导致重大伤亡,因此现在亟需一种电梯故障报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梯缺乏对钢丝绳与电梯状态的监测机构,难以对电梯故障进行报警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槽绳轮罩,所述槽绳轮罩的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松紧测量机构,所述槽绳轮罩内贯穿滑动连接有钢丝绳,所述轿厢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所述轿厢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度测量机构。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电梯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通知使用者进行避难。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绳轮罩内转动连接有反绳轮,所述反绳轮外套设有钢丝绳。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松紧测量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壳体内靠近第一滚轮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壳体内远离第一滚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滚轮。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均与钢丝绳相互挤压滚动配合。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钢丝绳的松紧度进行监测。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速度测量机构包括内腔,所述内腔内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动触点,所述内腔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静触点,所述内腔的下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电梯上升方向的加速度进行监测。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轨道相互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楔形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腔内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内腔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静触点,所述内腔的上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电梯下降方向加速度进行监测。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轨道相互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楔形块与配重块相互滑动配合。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 本技术通过在槽绳轮罩上安装有松紧测量机构,松紧测量机构内安装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滚轮,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挤压钢丝绳,由于钢丝绳处于绷紧状态,会给第三滚轮一个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这个压力,若钢丝绳出现故障导致不再绷紧,压力传感器数值下降,就会发出信号给报警器,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及时撤离电梯,或不上电梯;
[0019]2. 本技术通过在轿厢底部安装有加速度测量机构,加速度测量机构内安装有配重块,加速度测量机构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楔形块、第一弹簧、第一静触点,第一楔形块沿第一轨道移动,第一楔形块下端安装有动触点,加速度测量机构上端两侧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楔形块和第二静触点,第二楔形块沿第二轨道移动,第二楔形块上端安装有第二动触点,当电梯不论向上还是向下的加速度过快,配重块会挤压电梯移动方向相反的楔形块,使楔形块上端动触点与内腔中的静触点接触,发信号给报警器,继而使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及时撤离电梯,或不上电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槽绳轮罩剖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加速度测量机构。
[0024]图中:1、轿厢;2、支架;3、槽绳轮罩;4、钢丝绳;5、松紧测量机构;51、壳体;52、第一滚轮;53、第二滚轮;54、压力传感器;55、第三滚轮;6、加速度测量机构;61、内腔;62、第一弹簧;63、第一轨道;64、第一静触点;65、第一楔形块;66、第一滑块;67、第一动触点;68、配重块;69、第二楔形块;610、第二动触点;612、第二滑块;613、第二静触点;614、第二轨道;615、第二弹簧;7、报警器;8、反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6]请参阅图1,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包括轿厢1,轿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
架2,支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槽绳轮罩3,槽绳轮罩3的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松紧测量机构5,槽绳轮罩3内贯穿滑动连接有若干钢丝绳4,轿厢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7,轿厢1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度测量机构6。
[0027]如图2和图3示,槽绳轮罩3内转动连接有反绳轮8,反绳轮8外套设有钢丝绳4,松紧测量机构5包括壳体51,壳体51内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2,壳体51内靠近第一滚轮52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53,壳体51内远离第一滚轮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4,压力传感器54远离壳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滚轮55,第一滚轮52、第二滚轮53和第三滚轮55均与钢丝绳4相互挤压滚动配合。
[0028]如图4示,加速度测量机构6包括内腔61,内腔61内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2,第一弹簧62远离内腔6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65,第一楔形块65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动触点67,内腔61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静触点64,内腔61的下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轨道63,第一楔形块6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6,第一滑块66与第一轨道63相互滑动配合,第一楔形块65远离第一弹簧62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配重块68,内腔61内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15,内腔61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静触点613,内腔61的上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轨道614,第二弹簧615远离内腔6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69,第二楔形块69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槽绳轮罩(3),所述槽绳轮罩(3)的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松紧测量机构(5),所述槽绳轮罩(3)内贯穿滑动连接有若干钢丝绳(4),所述轿厢(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7),所述轿厢(1)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度测量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绳轮罩(3)内转动连接有反绳轮(8),所述反绳轮(8)外套设有钢丝绳(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测量机构(5)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内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2),所述壳体(51)内靠近第一滚轮(52)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53),所述壳体(51)内远离第一滚轮(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54),所述压力传感器(54)远离壳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滚轮(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52)、第二滚轮(53)和第三滚轮(55)均与钢丝绳(4)相互挤压滚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故障智能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测量机构(6)包括内腔(61),所述内腔(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奇升电梯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