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9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该滤芯包括壳体与接头组件,壳体包括内壳与外壳,内壳与滤芯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滤芯本体的中心管形成第二流道,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内壳的上端盖内形成有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腔体;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一转接头的入口端伸入至腔体的内部,第一转接头内部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二者分别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第一转接头与外壳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三流道的第三通道。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滤芯一端构造出了与三个流道分别对应的三个通道,形成彼此分隔的三个水路,在实现将水路出入口设置在同一端并在提高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水路之间的串水问题。路之间的串水问题。路之间的串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随着净水行业的快速发展,反渗透净水机也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对于反渗透净水机而言,反渗透膜滤芯结构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反渗透膜的进出水形式有多种,例如圆筒式的侧流膜内芯两端面进预处理水,中间孔出浓水,圆周外表面出纯水。但不管是哪种进出水形式,滤芯中都会有三个水路,即预处理水进水水路、纯水出水水路以及浓水出水水路。
[0003]常规的滤芯一般会把三个水路的进出口分别置于两端,即一端进水、一端出水,例如公开专利CN107998886A。但是这样就要求必对应滤芯的两端分别设置相应的水管线路,不利于净水设备的整体结构紧凑型布局设计,因为将三个水路的进出口集中在滤芯的一端,可以将相应的水路管线布置在同一端,结构上更紧凑。目前也有将三个水路的进出口集中在滤芯的一端的现有技术,例如公开专利CN210786912U,但是其只是在一端简单地设置三个水路进出口结构,结构上还需优化。
[0004]因此,本技术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针对将滤芯中的三个水路进出口设置在滤芯的同一端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结构紧凑型的同时,将三个水路有效的隔开,避免串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净水滤芯存在的结构设计不紧凑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在实现结构紧凑性的同时,对相应的水路进行有效地分隔,避免串水。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反渗透滤芯,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容纳滤芯本体的内壳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滤芯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滤芯本体的中心管形成第二流道,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内壳一端的上端盖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腔体;以及
[0008]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设置所述上端盖上的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入口端伸入至所述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接头内部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三通道。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头内部具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通过其内部的隔板在轴向上分为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
[0010]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入口端且所述入口端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一转接头的与所述入口端相对的出口端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壁
面上在靠近所述隔板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头上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本体以及与所述阀芯本体配合的弹性件,所述阀芯本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地伸出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并封堵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部件还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嵌设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内,所述阀芯本体与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阀座内,所述阀座的壁面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过流口,所述阀芯本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地伸出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并封堵所述过流口。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与形成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中心管的管口直接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入口端穿过所述腔体密封配合至所述中心管的管口内并使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壁面上在靠近所述入口端的位置所设置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腔体。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与所述上端盖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口,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内接口,所述内接口位于所述外接口中,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外接口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所述第三通道。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内接口的口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限位凸起的限位缺口,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缺口彼此限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头在周向上与所述内接口相对固定。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盖为具有多个镂空口的镂空结构,所述镂空口用于使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滤芯本体的靠近所述端盖的上端面部分所在区域连通。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为具有多个镂空口的镂空结构,所述第三流道延伸至所述下端盖处,且第三流道通过所述镂空口与所述滤芯本体的靠近所述下端盖的端面部分所在区域连通。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套在所述第一转接头外的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转接头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通道。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净水机,其包括上述的反渗透滤芯。
[0020]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的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基于滤芯可以内部所形成的三个流道,利用所设计的接头组件在滤芯的一端构造出了与三个流道分别对应的三个通道,以此形成彼此分隔的三个水路,在实现将水路出入口设置在同一端并在提高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水路之间的串水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4]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滤芯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2显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显示了图1中上端盖与第一转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滤芯的第一转接头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显示了本技术的滤芯的第一转接头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9]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30]附图标记:
[0031]1、壳体;11、内壳;12、外壳;121、外接口;13、上端盖;131、腔体;132、内接口;133、镂空口;14、下端盖;2、滤芯本体;21、中心管;3、第一转接头;31、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的入口;312、第一通道的出口;32、第二通道;321、第二通道的入口;322、第二通道的出口;33、隔板;34、限位凸起;35、输出通道;4、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6、第三流道;61、第三通道;7、阀芯部件;71、阀芯本体;72、弹性件;73、阀座;74、过流口;8、第二转接头;9、水路板;91、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参照附图图1与图2,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容纳滤芯本体的内壳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滤芯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滤芯本体的中心管形成第二流道,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内壳一端的上端盖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腔体;以及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包括设置所述上端盖上的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入口端伸入至所述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接头内部具有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转接头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三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内部具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通过其内部的隔板在轴向上分为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入口端且所述入口端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一转接头的与所述入口端相对的出口端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壁面上在靠近所述隔板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上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本体以及与所述阀芯本体配合的弹性件,所述阀芯本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地伸出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并封堵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部件还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嵌设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内,所述阀芯本体与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阀座内,所述阀座的壁面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过流口,所述阀芯本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地伸出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并封堵所述过流口。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陈伟杰黄健荣吴紫阳高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