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第一光学电路和第二光学电路的光学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其中该第一光学电路和该第二光学电路固定地彼此连接。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该光学装置的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该第二光学电路上的波导的柔性波导端,该柔性波导端从该第二光学电路向上延伸以光学耦接到该第一光学电路上的波导。学电路上的波导。学电路上的波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第一光学电路和第二光学电路的光学组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其中第一光学电路和第二光学电路固定地彼此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光学装置的方法。
[0002]由WO 2016/131906已知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光学组件。在这种已知的光学组件中,第一光学电路是光学有源电路并且包括光学有源基板、形成在光学有源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以及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的第一端附近的光学有源基板中的第一锥形凹槽,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具有底表面、端表面、以及从底表面延伸的一对侧表面。
[0003]在已知的光学组件中,第二光学电路是由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的内插器形成的光学无源电路。内插器使得光学有源电路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波导能够耦接到至少一个光纤。更具体地,在内插器的一端,至少一个第二波导耦接到光纤,而在另一端,至少一个第二波导耦接到光学有源电路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
[0004]通过完全移除光学无源电路的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的端部下方的基板,形成指状物。该指状物从内插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均是可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组件(100),包括:第一光学电路(10),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包括:第一光学基板(11);在所述第一光学基板(11)中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12);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基板(11)中的第一锥形凹槽(13A),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中的第一光波导(12)的第一端附近,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具有底表面(131)、端表面(133)以及从所述底表面(131)延伸的一对侧表面(134);以及第二光学电路(20),所述第二光学电路被配置为固定地耦接到所述第一光学电路(10)并且包括:第二光学基板(21);在所述第二光学基板(21)中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22);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中的第二光波导(22)的第一端下方的第一凹槽(23A),其中第二光波导(22)的所述第一端形成第一柔性端(22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电路(1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波导中的第一光波导(12)的第二端附近的第二锥形凹槽(13B),所述第二锥形凹槽(13B)具有底表面、端表面以及从所述底表面延伸的一对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光学电路(20)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中的第二光波导(22)的第二端下方的第二凹槽(23B);其中第二光波导(22)的所述第二端分别形成第一柔性端(22A)和第二柔性端(22B),其中在没有外力作用于其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柔性端(22A)和所述第二柔性端(22B)沿着至少部分相反的方向远离所述第二光学基板(21)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22A)和所述第二柔性端(22B)被配置为分别被接收在所述第一锥形凹槽(13A)和所述第二锥形凹槽(13B)中,目的是当固定地耦接所述第一光学电路(10)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20)时,允许所述第一柔性端(22A)和所述第二柔性端(22B)分别将弹簧力施加到所述第一锥形凹槽(13A)和所述第二锥形凹槽(13B)的所述端表面上;其中,当所述第一光学电路(10)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20)固定地连接时,具有布置在其第一端附近的所述第一锥形凹槽(13A)的所述第一光波导(12)经由所述第一锥形凹槽(13A)的所述端表面(133)光学耦接到具有布置在其第一端附近的所述第一凹槽(23A)的所述第二光波导(22),并且具有布置在其第二端附近的所述第二锥形凹槽(13B)的所述第一光波导(12)经由所述第二锥形凹槽(13B)的所述端表面光学耦接到具有布置在其第二端附近的所述第二凹槽(23B)的所述第二光波导(22);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电路(10)是光学有源电路和光学无源电路中的一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电路(20)是所述光学有源电路和所述光学无源电路中的另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电路是光学有源电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电路是光学无源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二端是相同第一光波导的相对侧处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二端是不同第一光波导的端部,所述不同第一光波导优选地平行布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电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接触焊盘(14)和第一对准标记(15),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电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接触焊盘(24)和第二对准标记(25);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接触焊盘被配置为固定地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接触焊盘;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接触焊盘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接触焊盘优选地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金属层,以允许它们使用同时施加热和压力通过焊接,优选地共晶焊接,或结合,优选地共晶结合来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被配置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已经相互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和所述第二对准标记进入预定义的横向配准并且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随后在基本上不改变横向配准的情况下更靠近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分别由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和所述第二锥形凹槽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引导朝向所述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二端,从而实现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一柔性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以及第一光波导的所述第二柔性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光学耦接。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彼此接合之前,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所述端表面和所述第二锥形凹槽的所述端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弯曲成与对应的第二光波导成一直线,则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所述端表面和所述第二锥形凹槽的所述端表面之间的距离。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远离所述第二光学基板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基板的分量和垂直于所述第二光学基板的分量,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的平行分量指向至少部分相反的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每个平行分量能够被分成沿着第三方向的第二分量和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的第三分量,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分量与对应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分量相反,并且/或者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三分量与对应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三分量相反。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包括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波导的多个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波导的多个所述第二锥形凹槽、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波导的多个所述第一柔性端、以及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波导的多个所述第二柔性端,每个第一柔性端和第二柔性端被配置为分别被接收在相应的第一锥形凹槽和第二锥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各自分别沿着相应的第一方向和相应的第二方向远离所述第二光学基板延伸,所述相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相应的第二方向中的每一者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基板的分量和垂直于所述第二光学基板的分量;其中每个相应的平行分量能够被分成沿着第三方向的第二分量和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的第三分量;其中所述第二分量的总和和/或所述第三分量的总和基本上为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波导包括布置在第二层上的第一层;其中,当所述第一光学电路和所述第二光学电路被固定地连接时,所述第一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一光学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层处于拉伸应变下,或者其中所述第二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处于压缩应变下。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层仅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的区域中的所述第二层上。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相对于平行于所述第二光学基板的平面的最大倾斜角度在1度和45度之间,并且更优选地在3度和30度之间的范围内。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的长度可以在50微米和1000微米之间的范围内。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的宽度在0.5微米和20微米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述第二柔性端的厚度分别在所述第一柔性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伊
申请(专利权)人:福托纳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