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59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面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平板玻璃或反射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光学镜头及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设置于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用于接收光学镜头输出的光信号并形成与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至少具有长焦距、短总长、高解像质量的优点。高解像质量的优点。高解像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便携式电子产品成像质量的追求,多摄像头已经成了手机产品的标配。为了提高对远距离物体的成像质量,大多数手机厂的旗舰机都搭载了一颗长焦光学镜头,用以实现拍摄远景时将景物清晰的放大,从而提升手机拍摄的质量。
[0003]现有的多摄像头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大多数常规的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组合搭配使用可使变倍比达到3~5倍,然而与传统的变焦镜头相比光学变焦倍数仍较小,难以满足顾客日益提高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高清成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至少具有长焦距、短总长、高解像质量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0<R12/R11<0;其中,R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0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反射元件,包括多个反射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CT23/(CT2+CT3)<0.3,6<CT1/(CT12+CT23)<20;其中,C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000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图像传感器及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用于接收所述光学镜头输出的光信号并形成与所述光信号对应的电信号。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通过合理分配三片透镜的厚度及光焦度,合理的控制各个透镜的面型,使得该光学镜头具有长焦距、短总长、高解像质量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1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2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3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曲线图。
[002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2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4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5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子实施例6中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平板玻璃。
[0030]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同时,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均为非球面镜片。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条件式:

5.0<R12/R11<0。本专利技术采用三片非球面镜片组合,通过特定的表面形状搭配和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利于增大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使该光学镜头具有长焦距、短总长、高解像质量的特点。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可满足:

3.0<R12/R11<

1.5。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和满足条件式:0<CT23/(CT2+CT3)<0.3;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
间隔CT12及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3之和满足条件式:6<CT1/(CT12+CT23)<20。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中心厚度之和的关系,以及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的关系,有利于减小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长度,减小镜筒的体积,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与长焦距的均衡。进一步,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和可满足:0&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0<R12/R11<0;其中,R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CT23/(CT2+CT3)<0.3;6<CT1/(CT12+CT23)<20;其中,C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2/f<

0.4;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1<R21/R32<1.6;0.7<R22/R31<0.9;其中,R21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90<FFL/TTL<0.92;其中,FFL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4.0<R12/R21<

2.0;其中,R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1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平板玻璃,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65<CT4/FFL<0.90;其中,CT4表示所述平板玻璃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FFL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雨辰章彬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