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53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包括立柱,两根立柱的上方安装有门机箱,两根立柱的下方安装有地坎,门机箱和地坎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门扇组件,门扇组件包含门板,门板的上方设有上框,门板的下方设有下框,门板的靠近立柱的侧边设有侧框,上框和下框的靠近立柱端均设有与侧框相连接的框角件,上框连接的框角件与门机箱之间连接有上门轴,下框连接的框角件与地坎之间连接有下门轴,门机箱上设有与上门轴相连接的门轴固定座,门轴固定座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门扇组件的结构强度高,门板固定牢固且不易变形;便于门扇组件的安装、调节,有效提高门扇组件的安装效率;门扇组件与门机箱、地坎之间的间隙调节容易。调节容易。调节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
,具体为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梯也从企业、大型商场、高层楼房进入到个人家庭。在电梯行业中,特别是家用电梯中,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手动门及半自动门,实用性和便捷性相对较差,而且在家用电梯自动平开门领域中,门板与门框的连接普遍采用铰链方式,在门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门铰链会出现磨损的情况,造成门板与门框之间间隙变大,运行效果变差,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门板脱落。且传统设计门板采用螺栓固定,门板容易变形,门板和立柱采用上下轴固定,固定尺寸,门扇间隙不好调节。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2982200U所公开的一种家用电梯自动平开门装置,其虽然改变了传统的铰链连接方式,但是在该申请中采用的是螺栓固定门板和门框,其门扇间隙依旧不好调节,同时,门板的结构单一,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包括立柱,两根所述立柱的上方安装有门机箱,两根所述立柱的下方安装有地坎,所述门机箱和地坎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门扇组件,所述门扇组件包含门板,所述门板的上方设有上框,所述门板的下方设有下框,所述门板的靠近立柱的侧边设有侧框,所述上框和下框的靠近立柱端均设有与侧框相连接的框角件,所述上框连接的框角件与门机箱之间连接有上门轴,所述下框连接的框角件与地坎之间连接有下门轴,所述门机箱上设有与上门轴相连接的门轴固定座,所述门轴固定座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上门轴的上端穿设于第一轴承内。
[0005]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框、下框、侧框和框角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框角件与上框、下框以及侧框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使得上框、下框、侧框和框角件组成的门板框架的结构强度更高,且重量轻,门板的固定牢固且不易发生变形。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框角件上设有上下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光孔,便于上门轴和下门轴的安装、转动。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门轴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和螺帽固定于门机箱上,所述门机箱上设有用于固定螺栓穿过的腰形孔,便于对门轴固定座的位置调整,保证门扇组件的安装位置准确。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上门轴包含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凸缘和第一旋转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凸缘和第一旋转部为同轴设置的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凸缘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旋转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和上框连接的框角件上,所述
第一旋转部穿设于第一轴承内,实现上门轴与框角件、门轴固定座的连接,通过第一凸缘保证上门轴不会从框角件的连接孔内掉落,且形成对门轴固定座的支撑,保证门扇组件与门机箱之间存在间隙。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轴承采用浮动设计安装于门轴固定座内,便于对上门轴的高度调节,进而实现对门扇组件的高度调节。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地坎上设有用于下门轴安装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下方设有垫片,通过垫片的增加,能够调节门扇组件的高度,进而实现对门扇组件与门机箱、地坎之间的间隙调节,且调节方便、容易。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下门轴包含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连接部、第二凸缘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凸缘和第二旋转部为同轴设置的圆柱结构,所述第二凸缘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于和下框连接的框角件上,所述第二旋转部穿设于第二轴承内。通过下门轴和上门轴的设置,实现门扇组件的转动;通过第二凸缘实现对门扇组件的支撑。
[0012]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门扇组件设计为门板、上框、下框、侧框和框角件的组合结构,且上框、下框、侧框和框角件采用铝合金材质焊接形成框架,使得门扇组件的结构强度更高,门板固定更加牢固可靠,且不易变形;通过门轴固定座与上门轴连接,门轴固定座的位置可调,且调节方便,便于门扇组件的安装、调节,有效提高门扇组件的安装效率;通过在第二轴承下方设置垫片,便于对门扇组件的高度调整,方便对门扇组件与门机箱、地坎之间的间隙调节,保证门扇组件打开、关上顺畅。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平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立柱,2

门机箱,3

地坎,4

门扇组件,41

门板,42

上框,43

下框,44

侧框,45

框角件,5

上门轴,51

第一连接部,52

第一凸缘,53

第一旋转部,6

下门轴,61

第二连接部,62

第二凸缘,63

第二旋转部,7

门轴固定座,8

第一轴承,9

固定螺栓,10

螺帽,11

第二轴承,12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包括立柱1,两根立柱1的上方安装有门机箱2,通过立柱1实现对门机箱2的支撑,门机箱2用于电控设备的安装;两根立柱1的下方安装有地坎3,门机箱2和地坎3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门扇组件4,通过门扇组件4实现开门、关门。门扇组件4包含门板41,门板41的上方设有上框42,门板41的下方设有下框43,门板41的靠
近立柱1的侧边设有侧框44,上框42和下框43的靠近立柱1端均设有与侧框44相连接的框角件45,通过上框42、下框43、侧框44和框角件45形成门板框架结构,便于对门板41的安装,且上框42、下框43、侧框44和框角件45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框角件45与上框42、下框43以及侧框44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不仅门板框架结构的重量轻,且结构强度高,门板41的固定牢固可靠,不易发生变形。上框42连接的框角件45与门机箱2之间连接有上门轴5,下框43连接的框角件45与地坎3之间连接有下门轴6,通过上门轴5和下门轴6实现门扇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包括立柱(1),两根所述立柱(1)的上方安装有门机箱(2),两根所述立柱(1)的下方安装有地坎(3),所述门机箱(2)和地坎(3)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门扇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组件(4)包含门板(41),所述门板(41)的上方设有上框(42),所述门板(41)的下方设有下框(43),所述门板(41)的靠近立柱(1)的侧边设有侧框(44),所述上框(42)和下框(43)的靠近立柱(1)端均设有与侧框(44)相连接的框角件(45),所述上框(42)连接的框角件(45)与门机箱(2)之间连接有上门轴(5),所述下框(43)连接的框角件(45)与地坎(3)之间连接有下门轴(6),所述门机箱(2)上设有与上门轴(5)相连接的门轴固定座(7),所述门轴固定座(7)内安装有第一轴承(8),所述上门轴(5)的上端穿设于第一轴承(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42)、下框(43)、侧框(44)和框角件(45)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框角件(45)与上框(42)、下框(43)以及侧框(44)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角件(45)上设有上下设置的连接孔(451),所述连接孔(451)为光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轴固定座(7)通过固定螺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原点智能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