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347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凝结水精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包括分离塔、阴塔、阳塔、废水树脂捕捉器和废水池;分离塔、阴塔、阳塔均通过分支管路、汇流总管连通至废水树脂捕捉器,废水树脂捕捉器通过地沟连通至废水池顶部,另外在阳塔废酸水排放管路增加了旁路管道连通至废水池底部,旁路管道呈密封状态,且旁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通过设置旁路管道与废水池直接连通,可以实现将阳塔产生的含有铵根离子的酸溶液通过密封的管道排入废水池底部,使氨溶于大量废水中,同时阴塔产生的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碱溶液通过汇流总管排入废水池顶部,氢氧根同样溶于大量废水中,氨、碱分别和废水池大量水混合后,就不会产生氨气挥发的现象。就不会产生氨气挥发的现象。就不会产生氨气挥发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凝结水精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凝结水一般是指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轮机做功后,经循环冷却水冷却凝结的水。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由于凝汽器、轴封等泄漏而进入部分盐类及空气等杂质,以及热力系统本身的腐蚀产物及补给水中杂质未能完全除尽且没有排污等原因,必然影响锅炉水质,进而导致汽机、锅炉的腐蚀、结垢和积盐,从而危及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超临界机组特别是超临界直流机组的凝结水精处理是极为必要的。
[0003]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由混床单元、再生单元和辅助单元组成;其中再生单元主要由分离塔、阴塔、阳塔、废水树脂捕捉器和废水池组成,三塔再生时产生的废水先排入废水树脂捕捉器,经滤网过滤后由地沟明渠排入废水池,由于树脂再生过程中阳树脂结合的氨根离子被置换出来,与再生废水中存在的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并释放氨气,氨气对人体呼吸道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性,具有毒性,由于废水树脂捕捉器和地沟都是开放式的,再生产生的氨气会对工作人员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正常再生系统阳塔、阴塔再生和置换时酸、碱排出后会一起汇合至废水树脂捕捉器,然后从水沟排出,由于酸水中上午氨和碱水的激烈反应使氨气挥发,我们对系统改造在阳塔出口新增了一条旁路管阀直接往废水池排水,可将阳塔产生的酸水(含氨和酸)通过密封的管道排入废水池底部,和废水池大量的废水混合,氨融于水中;而阴塔产生的碱水(含)仍然通过原来管道通过树脂捕捉器流向水沟再流向废水池顶部,氨、碱分别和废水池大量水混合后,就不会导致氨气挥发。所以当再生系统进行“进酸碱”操作步骤时,可通过切换阀门让阳塔废水选择密封旁路管道排放废水;而当再生系统进行其它再生操作步骤时,由于废水没有发生上述反应,不产生氨气,则通过原开放式管道地沟排放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以解决现有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中再生单元释放大量氨气,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包括分离塔、阴塔、阳塔、废水树脂捕捉器和废水池;所述分离塔依次通过第一分支管路、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阴塔依次通过第二分支管路、所述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阳塔依次通过第三分支管路、所述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通过地沟连通至所述废水池顶部;
[0009]所述阳塔通过旁路管道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旁路管道呈密封状态,且所
述旁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0010]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所述旁路管道包括第四分支管路和出水管道;
[0011]所述出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汇流总管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0012]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分支管路出口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水管,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
[0013]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所述旁路管道包括第四分支管路和出水管道;
[0014]所述出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汇流总管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0015]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一端与所述阳塔出口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水管,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
[0016]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废水树脂捕捉器,且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位于所述第二阀门后侧或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上。
[0017]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所述汇流总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所述汇流总管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处的后侧。
[0018]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还包括树脂分离检测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分离塔、所述阳塔,用于检测阴阳树脂是否分离彻底以及阳树脂是否再生合格;
[0019]控制单元,与所述树脂分离检测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检测数据,并根据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启停。
[0020]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中,所述树脂分离检测装置为光电检测装置或电导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阴阳树脂间色差或电导率的差异。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消除氨气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1)树脂输出:失效高混树脂导入分离塔;
[0023](2)擦洗分离塔:分离塔顶压排水至树脂顶部,启动压缩空气擦洗、反洗分离树脂,树脂分离后阴树脂输送至阴塔,阳树脂输送至阳塔;
[0024](3)进酸碱、擦洗:分别向阳塔、阴塔树脂进酸碱置换后擦洗,阴塔产生的碱性废水通过汇流总管流至废水树脂捕捉器,再通过地沟排至废水池顶部,阳塔产生的废水经旁路管道排放至废水池底部;
[0025](4)阴阳混合:阴塔树脂送至阳塔,阴阳树脂空气混合并漂洗,备用。
[0026]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方法中,步骤(1)-(4)中所述分离塔产生的废水依次经第一分支管路、汇流总管、废水树脂捕捉器、地沟排放至废水池顶部;
[0027]步骤(1)-(4)中所述阴塔产生的废水依次经第二分支管路、汇流总管、废水树脂捕捉器、地沟排放至废水池顶部;
[0028]步骤(1)、(2)、(4)中所述阳塔产生的废水依次经第三分支管路、汇流总管、废水树脂捕捉器、地沟排放至废水池顶部;
[0029]进一步地,步骤(1)-(4)中汇流总管上的第三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0030]步骤(1)、(2)、(4)中出水管道上第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0031]步骤(3)中出水管道上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0032]优选的,在上述消除氨气的再生方法中,当树脂分离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超出预设差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开启;
[0033]当树脂分离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关闭。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旁路管道与废水池直接连通,可以实现将阳塔产生的含有铵根离子的酸溶液通过密封的管道排入废水池底部,使氨溶于大量废水中,同时阴塔产生的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碱溶液通过汇流总管排入废水池顶部,氢氧根同样溶于大量废水中,氨、碱分别和废水池大量水混合后,就不会产生氨气挥发的现象;
[0036]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树脂分离检测装置,可以检测阴阳树脂是否分离彻底以及阳树脂是否再生合格,并以此由控制单元控制旁路管道中阀门的启停,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塔、阴塔、阳塔、废水树脂捕捉器和废水池;所述分离塔依次通过第一分支管路、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阴塔依次通过第二分支管路、所述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阳塔依次通过第三分支管路、所述汇流总管连通至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通过地沟连通至所述废水池顶部;所述阳塔通过旁路管道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旁路管道呈密封状态,且所述旁路管道上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道包括第四分支管路和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汇流总管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分支管路出口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水管,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道包括第四分支管路和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汇流总管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水池底部,所述出水管道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一端与所述阳塔出口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出水管,且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废水树脂捕捉器,且所述废水树脂捕捉器位于所述第二阀门后侧或所述第四分支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总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所述汇流总管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处的后侧。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除氨气的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树脂分离检测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分离塔、所述阳塔,用于检测阴阳树脂是否分离彻底以及阳树脂是否再生合格;控制单元,与所述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进村沈洋秦楠陈顺宝杨华林伟滨陈昶潘翊佳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广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汕头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