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345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包括至少一个栽培架,且多个栽培架位于养鱼池中,养鱼池可设置为长条状,所述栽培架由轴心管和螺旋管组成,其中螺旋管套设在轴心管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栽培架与养鱼池组成鱼菜共生系统,利用水泵和增氧气泵实现养殖水体的活化和增氧,将氧气导向蔬菜根系,补入的流动空气会在栽培水中翻滚气泡,加快水雾的汽化,避免蔬菜根系温度过高影响正常生长,配合智能监测系统以及功率调节器使水泵以三个工作频率进行转换,分别对应根系补氧、根系补水和润湿环境,还能实现定期换水的功能,为蔬菜根系提供水分和养料,既解决了栽培液的浪费问题,又解决了栽培液长时间静置后带来的危害,使鱼与蔬菜相互促进。与蔬菜相互促进。与蔬菜相互促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0003]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因为鱼菜共生系统中有鱼存在,任何农药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会造成鱼和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死亡和系统的崩溃。鱼菜共生脱离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鱼菜共生系统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0004]由于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培养液中存在植物生长营养液,而该营养液不便于参与水循环至养鱼池中,这样可能会对鱼的生长产生影响,也存在营养成分的流失和浪费问题,所以在蔬菜生长过程中通常采用静态培育的方式,即尽可能的减少栽培液的更换,而栽培液在长时间静置后,其内部氧气含量减少,根系难以正常呼吸,从而不能够满足根系生理需要,还可能滋生蚊虫,危害蔬菜根系,造成根腐病发生;另外,对于蔬菜的放置支撑与采收,现有技术中对于蔬菜的管理不便,从而使蔬菜易倾倒和损伤,采收效率较低,不便于快速使用。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及其栽培方法,通过栽培架与养鱼池组成鱼菜共生系统,利用水泵和增氧气泵,实现养殖水体的活化和增氧的同时,将氧气导向蔬菜根系,促进蔬菜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配合智能监测系统以及功率调节器使水泵以三个工作频率进行转换,分别对应根系补氧、根系补水和润湿环境,还能实现定期换水的功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栽培架,且多个栽培架位于养鱼池中,养鱼池可设置为长条状,且养鱼池的宽度以及深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定,便于多个栽培架依次分布,且靠近边缘便于采收和管理,实现鱼菜共生,所述栽培架由轴心管和螺旋管组成,其中螺旋管套设在轴心管的外部,轴心管位于螺旋管轴心部位,且螺旋管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内部均与螺旋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螺旋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套,所述
第二连通管远离螺旋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套,且第一轴套与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高压喷头,用于滴灌或者喷出溶氧水,实现养鱼池的水体增氧,所述轴心管内部设置有空腔,且轴心管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贯穿空腔的通孔,位于顶部的通孔被第一轴套覆盖,第一轴套内部设置有环形空槽,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配合通孔实现水体保压和排出,位于底部的通孔内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远离通孔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水泵和增氧气泵,连接水泵和增氧气泵分别实现水体循环以及氧的补入,氧溶解于水中或者与水一起从三通管进入空腔内部,经通孔排出后绕螺旋管至底端,并从雾化喷头喷出,实现水体活化和增氧,提高鱼养殖的存活率;
[0008]所述螺旋管沿螺旋轨迹的上端面设置为平直面,且平直面上沿螺旋轨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槽兜板,槽兜板设置于螺旋管上开设的槽口内,且槽兜板与螺旋管一体设置,所述槽兜板内部活动插接有培植瓶,所述培植瓶用于放置蔬菜植株,且培植瓶内侧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蔬菜植株的支撑部,所述培植瓶外侧面呈镂空设置,便于培养液接触蔬菜根系,所述螺旋管顶部且位于槽兜板一侧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设有第一电磁阀,且排气孔输出端连通有输气管,且输气管另一端延伸至培植瓶内部,所述槽兜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补液孔,且补液孔内设有第二电磁阀;
[0009]所述槽兜板内侧嵌入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且液位传感器的连接端设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连接端设有功率调节器,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水泵的连接电路上,且功率调节器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水泵在三个工作频率进行转换,三个工作频率分别表示为N1、N2和N3,水泵在N1功率下工作时,第一电磁阀打开且第二电磁阀关闭,水泵在N2功率下工作时,在根系补水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关闭且第二电磁阀打开,在栽培水更换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打开,水泵在N3功率下工作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关闭,单片机的连接端设有计时器,且计时器用于计算水泵在N3功率下工作时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培植瓶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杯状结构,且杯状结构顶部设置为圆筒直段,底部设置为凸弧状,且培植瓶顶部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培植瓶的底部轴心处设有凹口,所述培植瓶由软质塑料材质制成;
[0011]所述支撑部由多个扇形板组成,且多个扇形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扇形板由泡沫材质制成,且扇形板内弧面设置有海绵垫,扇形板内弧面通过海绵垫与蔬菜杆茎接触,具有一定的缓冲保护效果。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管外侧沿螺旋轨迹布设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且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均通过扎带固定在螺旋管外侧;
[0013]所述槽兜板内侧壁中部段位置粘接有环形气囊,所述槽兜板内侧底端设有柱形气囊,且环形气囊与培植瓶安装状态相匹配,所述柱形气囊卡接在凹口内部;
[0014]所述第一气管上延伸出多个第一分支管,且多个第一分支管分别与多个环形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管上延伸出多个第二分支管,且多个第二分支管分别与多个柱形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端设有加压气泵,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均设有球阀以及泄压阀,且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的球阀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打开,与此同时球阀打开管路上的泄压阀保持关闭。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栽培架底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
[0016]底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养鱼池底部,所述底座顶部轴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耳板座;
[0017]T形支撑板,固定连接于轴心管底端,且T形支撑板底部与耳板座铰接,位于底部的通孔贯穿T形支撑板侧壁顶端;
[0018]液压缸,呈倾斜状分布于T形支撑板顶端与底座侧部,且液压缸的底端与底座铰接,所述液压缸输出轴与T形支撑板铰接,所述液压缸的连接端设有提供动力的液压机构。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在轴心管外侧滑动,且第一轴套两端与轴心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20]所述轴心管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位于T形支撑板与第二轴套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栽培架(1),且多个栽培架(1)位于养鱼池(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1)由轴心管(101)和螺旋管(102)组成,其中螺旋管(102)套设在轴心管(101)的外部,且螺旋管(102)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连通管(103)和第二连通管(104),所述第一连通管(103)远离螺旋管(102)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套(105),所述第二连通管(104)远离螺旋管(102)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套(106),且第一轴套(105)与第一连通管(103)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104)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高压喷头(107),所述轴心管(101)内部设置有空腔,且轴心管(101)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贯穿空腔的通孔(108),位于顶部的通孔(108)被第一轴套(105)覆盖,位于底部的通孔(108)内设置有三通管(109),且三通管(109)远离通孔(108)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水泵(10)和增氧气泵,所述轴心管(101)顶端设置有雾化喷头(110);所述螺旋管(102)沿螺旋轨迹的上端面设置为平直面,且平直面上沿螺旋轨迹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槽兜板(111),且槽兜板(111)与螺旋管(102)一体设置,所述槽兜板(111)内部活动插接有培植瓶(3),所述培植瓶(3)用于放置蔬菜植株,且培植瓶(3)内侧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蔬菜植株的支撑部(4),所述培植瓶(3)外侧面呈镂空设置,所述螺旋管(102)顶部且位于槽兜板(111)一侧开设有排气孔(112),所述排气孔(112)内设有第一电磁阀(5),且排气孔(112)输出端连通有输气管(6),且输气管(6)另一端延伸至培植瓶(3)内部,所述槽兜板(1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补液孔(113),且补液孔(113)内设有第二电磁阀(7);所述槽兜板(111)内侧嵌入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且液位传感器(8)的连接端设有单片机(9),且单片机(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所述液位传感器(8)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7)均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水泵(10)的连接端设有功率调节器,且功率调节器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水泵(10)在三个工作频率进行转换,三个工作频率分别表示为N1、N2和N3,所述单片机(9)的连接端设有计时器(11),且计时器(11)用于计算水泵(10)在N3功率下工作时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瓶(3)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杯状结构,且培植瓶(3)顶部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培植瓶(3)的底部轴心处设有凹口,所述培植瓶(3)由软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支撑部(4)由多个扇形板组成,且多个扇形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扇形板由泡沫材质制成,且扇形板内弧面设置有海绵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102)外侧沿螺旋轨迹布设有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13),且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13)均通过扎带固定在螺旋管(102)外侧;所述槽兜板(111)内侧壁中部段位置粘接有环形气囊(14),所述槽兜板(111)内侧底端设有柱形气囊(15),且环形气囊(14)与培植瓶(3)安装状态相匹配,所述柱形气囊(15)卡接在凹口内部;所述第一气管(12)上延伸出多个第一分支管,且多个第一分支管分别与多个环形气囊(14)连通,所述第二气管(13)上延伸出多个第二分支管,且多个第二分支管分别与多个柱形气囊(15)连通,所述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13)的连接端设有加压气泵(16),所述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13)上均设有球阀以及泄压阀,且第一气管(12)和第二气管(13)上的球阀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打开,与此同时球阀打开管路上的泄压阀保持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1)底部设有安装部(17),所述安装部(17)包括:底座(171),通过螺丝固定在养鱼池(2)底部,所述底座(171)顶部轴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耳板座(172);T形支撑板(173),固定连接于轴心管(101)底端,且T形支撑板(173)底部与耳板座(172)铰接,位于底部的通孔(108)贯穿T形支撑板(173)侧壁顶端;液压缸(174),呈倾斜状分布于T形支撑板(173)顶端与底座(171)侧部,且液压缸(174)的底端与底座(171)铰接,所述液压缸(174)输出轴与T形支撑板(173)铰接,所述液压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立茹刘燕高婧王永廉勇张俊关慧明陈华云张一凡狄洁增杨志刚常海文韩云鹏郭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