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266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对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基本参数进行采集;利用采集的基本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考虑海上特点的井筒热损失表征模型,计算得到井底蒸汽参数;基于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表征了热液区实际温度分布,考虑了海上稠油油藏的特殊性,建立了海上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井筒沿程传热与压降模型,进而形成了考虑井筒油藏耦合的一体化吞吐产能评价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海上稠油吞吐开发初期产能的准确评价,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领域。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属于油藏开发


技术介绍

[0002]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方法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及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单井开发方式,单井注蒸汽,并在同一口井中生产,具有加热见效较快,一次投资较少、工艺技术较简单、增产快及前期具有较为可观的产量等特点,因此,该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热力开采技术。
[0003]近年来,海上稠油油藏的热采规模化开发逐步推进。与常规陆上稠油油藏的开采不同,海上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需要考虑隔水管对井筒传热的影响。蒸汽注入油层后,由于原油和蒸汽密度不同产生重力分异作用,蒸汽易于向油层顶部运移,出现蒸汽超覆现象。蒸汽超覆的存在加剧了油层与顶底盖层顶、底部导热造成的热损失。与常规原油不同,当达到某特定温度时,稠油呈现牛顿流体状态,而在该温度值(转化温度)以下时,稠油呈现非牛顿流体状态,即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常用的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计算方法假设加热区为等温区,且温度等于井底蒸汽温度。实际上,由于加热区中的热量不断向外扩散,加热区温度是由蒸汽温度逐渐降低到原始地层温度。考虑到加热区的温度变化,需要建立加热区非等温分布模型。
[0004]然而,已有的稠油油藏吞吐产能模型多针对单层稠油油藏,且未考虑井筒热损失对蒸汽参数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和系统,在考虑海上稠油油藏井筒热损失的基础上,建立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模型,实现海上稠油吞吐开发初期产能的准确评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对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基本参数进行采集;
[0009]利用采集的基本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考虑海上特点的井筒热损失表征模型,计算得到井底蒸汽参数;
[0010]基于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
[0011]进一步,所述利用采集的基本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考虑海上特点的井筒热损失表征模型,计算得到井底蒸汽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0012]对海上稠油油藏热采井管柱沿轴向细分,并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沿程压力梯
度计算模型;
[0013]根据稳态传热理论,分别建立注汽管柱至水泥环外缘以及水泥环外缘至地层之间的传热量计算模型;
[0014]对海水段与泥段传热过程进行处理,并建立海水段的总传热量计算模型;
[0015]考虑井筒摩擦损失对微元体内蒸汽干度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蒸汽干度计算模型;
[0016]基于采集的基本参数,采用细分微元法对上述各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井底蒸汽参数,所述井底蒸汽参数包括井底蒸汽温度和蒸汽干度。
[0017]进一步,所述基于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包括:
[0018]令小层数j=1;
[0019]利用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j层油藏中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
[0020]令小层数j=j+1,比较j与Z的大小,如j>Z则停止计算;如j≤Z,则重复上一步骤,直到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其中,Z为油藏小层数。
[0021]进一步,所述利用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j层油藏中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包括:
[0022]令周期数N=1,将蒸汽注入阶段结束时该小层的油藏地层区域划分为蒸汽区、热液区和冷区,并利用井底蒸汽参数计算得到各区的加热半径;
[0023]确定焖井结束蒸汽区平均温度T
savg
、热液区平均温度T
havg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s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并计算日产油量Q
o

[0024]确定生产阶段蒸汽区平均温度T
as
、热液区平均温度T
ah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p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计算日产油量Q
o

[0025]令周期数N=N+1,比较N与吞吐轮次N
max
的大小,如N>N
max
则计算结束,进行下一步;如N≤N
max
,则计算该周期的加热区余热量E
rs
和E
rh
,并将加热区余热量加入到下一周期吞吐轮次注入热量中,然后重复上述所有步骤,得到各小层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
[0026]进一步,所述将蒸汽注入阶段结束时该小层油藏地层区域进行划分,并利用井底蒸汽参数计算得到各区的加热半径,包括:
[0027]将蒸汽注入阶段结束时地层区域划分为蒸汽区、热液区和冷区三个区域;
[0028]按地层系数劈分各小层蒸汽注入量,并利用井底蒸汽参数和预先建立的蒸汽区、热液区加热半径计算模型,计算得到蒸汽区加热半径和热液区加热半径。
[0029]进一步,所述确定焖井结束蒸汽区平均温度T
savg
、热液区平均温度T
havg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s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并计算日产油量Q
o
,包括:
[0030]确定焖井结束时蒸汽区平均温度T
savg
和热液区平均温度T
havg
,并基于蒸汽区平均温度T
savg
和热液区平均温度T
havg
计算得到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s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0031]基于计算得到的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s
和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焖井结束时的日产油量。
[0032]进一步,所述确定生产阶段蒸汽区平均温度T
as
、热液区平均温度T
ah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p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计算日产油量Q
o
,包括:
[0033]确定生产阶段,蒸汽区平均温度T
as
和热液区平均温度T
ah
,并基于蒸汽区平均温度T
as
和热液区平均温度T
ah
计算得到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p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0034]基于计算得到的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基本参数进行采集;利用采集的基本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考虑海上特点的井筒热损失表征模型,计算得到井底蒸汽参数;基于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采集的基本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考虑海上特点的井筒热损失表征模型,计算得到井底蒸汽参数,包括以下步骤:对海上稠油油藏热采井管柱沿轴向细分,并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沿程压力梯度计算模型;根据稳态传热理论,分别建立注汽管柱至水泥环外缘以及水泥环外缘至地层之间的传热量计算模型;对海水段与泥段传热过程进行处理,并建立海水段的总传热量计算模型;考虑井筒摩擦损失对微元体内蒸汽干度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蒸汽干度计算模型;基于采集的基本参数,采用细分微元法对上述各计算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井底蒸汽参数,所述井底蒸汽参数包括井底蒸汽温度和蒸汽干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包括:令小层数j=1;利用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j层油藏中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令小层数j=j+1,比较j与Z的大小,如j>Z则停止计算;如j≤Z,则重复上一步骤,直到得到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各层的生产动态,其中,Z为油藏小层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井底蒸汽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计算得到j层油藏中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包括:令周期数N=1,将蒸汽注入阶段结束时该小层的油藏地层区域划分为蒸汽区、热液区和冷区,并利用井底蒸汽参数计算得到各区的加热半径;确定焖井结束蒸汽区平均温度T
savg
、热液区平均温度T
havg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s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并计算日产油量Q
o
;确定生产阶段蒸汽区平均温度T
as
、热液区平均温度T
ah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P
avg,p
和平均含水饱和度S
w
,计算日产油量Q
o
;令周期数N=N+1,比较N与吞吐轮次N
max
的大小,如N>N
max
则计算结束,进行下一步;如N≤N
max
,则计算该周期的加热区余热量E
rs
和E
rh
,并将加热区余热量加入到下一周期吞吐轮次注入热量中,然后重复上述所有步骤,得到特定小层不同吞吐轮次的生产动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上多层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蒸汽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立军范廷恩郑伟谭先红宋来明杨仁锋张利军王泰超卢川谢昊君刘凡李竞白玉婷东晓虎江修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