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60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包括车体底盘和均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的驱动总成和轮组总成,还包括沿着轨道延伸的摩擦板,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以及弹簧缸组件,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均可旋转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且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连接在弹簧缸组件的两端,以通过弹簧缸组件的弹力驱使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夹住摩擦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通过摩擦板、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通过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夹住摩擦板的方式来实现驱动车体底盘移动了,同时也不会增加轮组总成的负荷。轮组总成的负荷。轮组总成的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滑车,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过山车作为一种游乐设备,深受很多人喜爱,特别是集合传统过山车、自驱动车体、多媒体互动和室内外声光电特效的新型整合体动力驱动过山车设备逐渐受到游客青睐,是游乐设备的一大发展方向。
[0003]现有技术的动力驱动过山车多为在传统过山车结构基础上单纯添加驱动装置实现,会造成车体底盘尺寸过大引起车辆过弯半径较大,运行轨道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弯道半径有非常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室内有限空间内难以设计制造具有更大趣味的运行轨道。同时,由于附加的驱动装置一般只具有加减速功能,缺乏主动变向装置,导致在运行轨道转弯处增加了额外阻力,致使驱动功率必须进行增加,不利于过山车的运行经济性,且附加的驱动装置还需要在原有运行轨道之外再增加不同曲率变化的专用驱动轨道,极大地增加了轨道设计、制造难度。
[0004]进而现有技术中有专利号为202010695208.5,名称为一种动力驱动过山车底盘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采用驱动装置分散至车体前、后轮桥,以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然而该现有的驱动装置主要是通过驱动轮、驱动连接轴组合而成,在过山车轨道中间设置一条驱动轨道,通过驱动轮的轮面与驱动轨道摩擦的方式来实现驱动的效果,然而上述方式的驱动装置,为了保证驱动轮与驱动轨道的摩擦力,因而需要通过过山车车体对驱动轮进行加压,如此便会极大增加两侧滑行轨道的负荷,进而增加了轮组总成的负荷,极大的缩短了轮组总成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无法很好的适用于座位处于轨道下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两侧滑行轨道负荷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包括车体底盘和均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的驱动总成和轮组总成,还包括沿着轨道延伸的摩擦板,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以及弹簧缸组件,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均可旋转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且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连接在弹簧缸组件的两端,以通过弹簧缸组件的弹力驱使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夹住摩擦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底盘的下侧面铰接有左摆杆和右摆杆,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安装在左摆杆和右摆杆的端部上,以可摆动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摆杆和右摆杆的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底座,该安装底座的下侧面固定有动力电机,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底座的上侧面上,并与动力电机的转轴联动,所述弹簧缸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底座连接,
以构成驱动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夹持摩擦板的组件,两个所述安装底座分别固定在左摆杆和右摆杆的端部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摆杆和右摆杆均为弧形杆结构,所述左摆杆和右摆杆的弯曲段外凸的一侧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安装底座分别固定安装在左摆杆和右摆杆的弯曲段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底盘的下侧面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开设有贯穿铰接座的轴孔,所述左摆杆和右摆杆端部开设有铰接槽,通过铰接槽套设在铰接座上,并在其上开设有与轴孔相通的通孔,所述轴孔内穿设有铰接轴,所述轴孔的两端内均穿设有铜套,所述铜套的一端设有挡边,该挡边被夹持固定在铰接槽槽壁与铰接座之间,以将铜套固定在轴孔的两端,所述铰接轴从铜套中穿过,并与轴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轴内开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的一端延伸至铰接轴的上端,另一端延伸至铰接轴与铜套相抵的轴壁上,所述铰接轴的上端设有注油杯,该注油杯嵌设固定在过油通道的端部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摆杆和右摆杆弯曲段内凹的一侧固定有铰接夹板,所述弹簧缸组件的端部插入到铰接夹板内,通过插销穿透铰接夹板和弹簧缸组件的端部,以将弹簧缸组件与左摆杆和右摆杆铰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车体底盘、驱动总成和轮组总成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一个电驱滑车结构,而通过摩擦板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一个作用力轨道的效果,而通过将驱动总成设置成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以及弹簧缸组件的方式,便可实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夹住摩擦板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的滚动来实现带动车体底盘沿着轨道移动的效果,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与摩擦板之间不需要额外加压,进而不会增加轮组总成的负荷,并且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座位处于轨道下方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图1中左摆杆和右摆杆铰接轴部分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5为图4中弹簧缸组件铰接部分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0020]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包括车体底盘和均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的驱动总成和轮组总成,还包括沿着轨道延伸的摩擦板1,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以及弹簧缸组件4,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均可旋转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且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连接在弹簧缸组件4的两端,以通过弹簧缸组件4的弹力驱使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夹住摩擦板1,在使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整体装置安装到电驱滑车上即可,在驱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左驱动轮
2和右驱动轮3在摩擦板1上滚动,进而实现驱动车体底盘在轨道移动的效果,并且由于摩擦的压力主要通过弹簧缸组件4提供的,并且力的方向是呈水平方向的,因此并不会增加了轮组总成的负荷,也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座位处于轨道下方的情况。
[002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体底盘的下侧面铰接有左摆杆5和右摆杆6,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安装在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上,以可摆动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通过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可摆动的效果,如此出现摩擦板1弯曲的时候,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随着摆动,有效的实现了一个自适应的功能。
[0022]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底座7,该安装底座7的下侧面固定有动力电机8,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底座7的上侧面上,并与动力电机8的转轴联动,所述弹簧缸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底座7连接,以构成驱动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夹持摩擦板1的组件,两个所述安装底座7分别固定在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将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安装到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包括车体底盘和均安装在车体底盘上的驱动总成和轮组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轨道延伸的摩擦板(1),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以及弹簧缸组件(4),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均可旋转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且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连接在弹簧缸组件(4)的两端,以通过弹簧缸组件(4)的弹力驱使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夹住摩擦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盘的下侧面铰接有左摆杆(5)和右摆杆(6),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安装在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上,以可摆动的安装在车体底盘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均固定有安装底座(7),该安装底座(7)的下侧面固定有动力电机(8),所述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安装底座(7)的上侧面上,并与动力电机(8)的转轴联动,所述弹簧缸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底座(7)连接,以构成驱动左驱动轮(2)和右驱动轮(3)夹持摩擦板(1)的组件,两个所述安装底座(7)分别固定在左摆杆(5)和右摆杆(6)的端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滑车自适应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杆(5)和右摆杆(6)均为弧形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陈丕旺蒋天治何贤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方文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