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50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操作杆、螺纹连接、连接螺栓、收集板、吸油绵、固定铆管、柔性绳、油水收集器和回收槽;收集板设置在油水收集器上方,且收集板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槽;连接螺栓与固定铆管分别连接在收集板上,操作杆通过连接螺栓与收集板连接,且通过螺纹连接可调整操作杆的长度;吸油绵通过柔性绳固定在收集板的固定铆管上,且柔性绳通过中空的固定铆管穿出,通过浮油回收装置的吸油绵对集水井内的浮油进行吸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种小面积水域、偶发性浮油回收工作,较一般传统的人工回收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在不使用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电站运行维护以及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电站厂房内设置有渗漏集水井,用于收集水轮机顶盖的排水以及厂房各层的渗漏水。在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以及检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油系统管路渗漏、废油回收不及时的情况,渗漏的油掺杂着水形成油水混合物,最终流入集水井。一般需要在检修期间或不定期对集水井内浮油情况进行检查、收集和回收。
[0003]水电站运行过程中集水井内产生渗漏浮油的概率较低,机组检修期间存在渗油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各水电站对渗漏集水井的浮油回收工作投入较少,主要采用吸油绵、吸油纸对集水井内的浮油进行人工收集和处理,操作不方便,且回收效率较低。
[0004]近些年,出现了不少针对浮油回收装置方面的技术专利,大大提高了水面浮油回收的效率。但已公布专利大多是针对大面积水域、大范围浮油回收的情况,一般采用船舶搭载真空泵的方式进行回收,不适用于小面积水域、偶发的浮油原始收集工作。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1620120 U、CN207862043U,分别公开了一种水电站集水槽表面浮油回收装置和全自动集水井表面浮油回收装置,主要通过漂浮的浮油收集头传感器感知表面浮油的厚度,采用PLC进行控制对油膜厚度、真空泵启停、抽油泵启停和各种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全自动控制,节约了人力。但专利设备涉及后端的油水分离设备,存在造价高、高能耗、传感器误报、系统总体利用率低、实际应用中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不适合水电站日常零星的浮油回收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
[0006]本实用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操作杆、螺纹连接、连接螺栓、收集板、吸油绵、固定铆管、柔性绳、油水收集器和回收槽;
[0008]收集板设置在油水收集器上方,且收集板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槽;连接螺栓与固定铆管分别连接在收集板上,操作杆通过连接螺栓与收集板连接,且通过螺纹连接可调整操作杆的长度;吸油绵通过柔性绳固定在收集板的固定铆管上,且柔性绳通过中空的固定铆管穿出,通过浮油回收装置的吸油绵对集水井内的浮油进行吸附。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连接螺栓与固定铆管分别焊接在收集板上。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操作杆由中空的薄壁镀锌钢管制成,直径20mm、单根长度不大于1.2m,根据电站集水井的深度,通过螺纹连接调整操作杆的长度。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与收集板连接的最下端操作杆为上部圆形底部扁平状,通过连接螺栓与收集板连接,能够在紧固连接螺栓之前,调整操作杆与收集板之间的
角度,以便于吸附集水井较远处的表层浮油。
[0012]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收集板为薄壁金属铝制成,表层应涂抹防锈涂层,面积不大于800mm
×
800mm,便于一个人操作。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油绵采用厚度不大于50mm的吸水、吸油较强的海绵。
[0014]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油水收集器和回收槽由具有抗锈蚀、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油水收集器的平板部分与收集板的尺寸相匹配。
[0015]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回收槽的容积大于5次吸油绵回收、挤压析出的液体体积。
[0016]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与回收槽连通的阀门。
[0017]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待回收槽液位高度达到阀门的管口高程,能够将回收槽静置8~10min,根据油和水比重不同,通过阀门能够将表层浮油放至废油回收桶。
[0018]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该装置适用于一种小面积水域、偶发性浮油回收工作,较一般传统的人工回收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在不使用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初步的油水分离;并且避免了大投入、高能耗的、需定期维护的自动化回收系统。该装置具有简便实用、成本低、无需能源动力、可靠性高、效果显著、免维护、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水电站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浮油回收装置操作柄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操作杆、2

螺纹连接、3

连接螺栓、4

收集板、5

吸油绵、6

固定铆管、7

柔性绳、8

油水收集器、9

回收槽、10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操作杆1、螺纹连接2、连接螺栓3、收集板4、吸油绵5、固定铆管6、柔性绳7、油水收集器8、油水回收槽9和阀门10。
[0026]连接螺栓3与固定铆管6分别焊接在收集板4上,操作杆1通过连接螺栓3与收集板4连接。吸油绵5通过柔性绳7固定在收集板4的固定铆管6上,柔性绳7可通过中空的固定铆管6穿出。根据螺纹连接2可调整操作杆1的长度。通过浮油回收装置的吸油绵对集水井内的浮油进行吸附,每次吸附完之后,直接在油水收集器8上进行挤压,油水混合物会流入回收槽
9,经过吸附、挤压若干次后,待回收槽9积满后静置,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特性,可通过阀门10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0027]操作杆1由中空的薄壁镀锌钢管制成,直径20mm、单根长度不大于1.2m。根据电站集水井的深度,通过螺纹连接2调整合适的操作杆1的长度。
[0028]与收集板4连接的最下端操作杆1为上部圆形底部扁平状,通过连接螺栓3与收集板4连接,可在紧固连接螺栓3之前,调整操作杆1与收集板4之间的角度,以便于吸附集水井较远处的表层浮油。
[0029]收集板4为薄壁金属铝制成,表层应涂抹防锈涂层,面积不大于800mm
×
800mm,便于一个人操作。
[0030]吸油绵5可采用厚度不大于50mm的吸水、吸油较强的海绵。
[0031]油水收集器8和回收槽9由具有抗锈蚀、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油水收集器8的平板部分应与收集板4的尺寸相匹配;回收槽9的容积应大于5次吸油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1)、螺纹连接(2)、连接螺栓(3)、收集板(4)、吸油绵(5)、固定铆管(6)、柔性绳(7)、油水收集器(8)和回收槽(9);收集板(4)设置在油水收集器(8)上方,且收集板(4)的一侧设置有回收槽(9);连接螺栓(3)与固定铆管(6)分别连接在收集板(4)上,操作杆(1)通过连接螺栓(3)与收集板(4)连接,且通过螺纹连接(2)可调整操作杆(1)的长度;吸油绵(5)通过柔性绳(7)固定在收集板(4)的固定铆管(6)上,且柔性绳(7)通过中空的固定铆管(6)穿出,通过浮油回收装置的吸油绵(5)对集水井内的浮油进行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螺栓(3)与固定铆管(6)分别焊接在收集板(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杆(1)由中空的薄壁镀锌钢管制成,直径20mm、单根长度不大于1.2m,根据电站集水井的深度,通过螺纹连接(2)调整操作杆(1)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渗漏集水井内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收集板(4)连接的最下端操作杆(1)为上部圆形底部扁平状,通过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俊波程帅李志华南江马优刘诚威夏绍云郭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