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贝克顿专利>正文

感测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29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4
本公开涉及感测导管。一种导管系统,可包括导管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通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血管内的大量血液和药物从血管到血管附近的软组织中的外渗。其它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导管腔和耦合到导管腔的感测芯片。感测芯片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血管内的大量血液和药物从血管到血管附近的软组织中的外渗。近的软组织中的外渗。近的软组织中的外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测导管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7月3日,申请号为202010630773.3,专利技术名称为“感测导管”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介绍

[0002]导管通常用于各种输注治疗。例如,导管可以用于将流体,例如生理盐水溶液、各种药物和全胃肠外营养物输注到患者中。导管也可用于从患者抽取血液。
[0003]一种常见类型的导管是针上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顾名思义,针上PIVC可以安装在具有尖锐远侧末端的引导器针上。PIVC和引导器针可以组装,使得引导器针的远侧末端延伸超过PIVC的远侧末端,针的斜面背离患者的皮肤。PIVC和引导器针通常以小角度穿过皮肤插入患者的血管,例如患者的动脉、静脉或任何其它脉管系统。
[0004]为了验证引导器针和/或PIVC在血管内的正确放置,临床医生通常将要注意在PIVC内发生的血液“闪回”。当血液在引导器针的外表面和PIVC的内表面之间向近端流动时,发生血液闪回,PIVC可以是透明的。因此,临床医生可以观察血液并确认引导器针在脉管系统内的放置。一旦确认了针的放置,临床医生可暂时阻塞静脉中的流动并移除引导器针,将PIVC留在适当位置以用于将来的抽血和/或流体输注。
[0005]然而,由于血管周围的软组织内的毛细血管血液,血液闪回方法也可能导致假阳性。在引导器针和/或PIVC已经正确地放置在血管内之前,该毛细血管血液可能给临床医生提供错误的信号。
[0006]此外,一旦PIVC已被放置在血管内且药物经由PIVC输送到血管,则可能发生药物从血管向往到血管附近的软组织中的外渗。传感器可以附着到靠近导管插入部位的患者皮肤,以监视患者的药物外渗事件。然而,这种检测方法仅在大量药物已经从导管/血管泄漏出来并迁移到患者皮肤附近之后才起作用。此外,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的传感器是对患者的附加附件(和成本),其必须被周期性地移除和重新附接(例如,当患者需要去卫生间时)。
[0007]本文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如上所述的任何缺点或仅在诸如上述环境中操作的实施例。相反,仅提供该背景以示出其中可以实践本文描述的一些实现方式的一个示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一般涉及血管接入装置以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包括导管,该导管可包括具有近端、远端、内腔表面和外腔表面的导管腔。导管还可以包括耦合到导管腔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药物传感器也可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通。导管腔的远端可以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使得:(1)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所述患者的邻近所述血管的软组织内;(2)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经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患者的所述软组织彼此电连通;以及(3)药物传感器通过感测与患者的软组织相关联的阻抗来检测是否发生了药物从血管到患者的软组织中的外渗。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将药物传感器电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附接特征件和被配置成将药物传感器电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二附接特征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沉积在导管的外腔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沿着导管的外腔表面彼此间隔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可以包括放置在沿着导管腔形成的第一通道内的导电材料,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放置在沿着导管腔形成的第二通道内的导电材料,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沿着外腔表面彼此间隔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包括开放通道,并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远侧部分可以包括电绝缘盖,该电绝缘盖被配置为当导管腔的远端插入患者的血管中时电隔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部分。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包括封闭通道,并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至少部分地被切削以允许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经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软组织彼此电连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第三电极,该第三电极包括放置在沿着导管腔形成的第三通道内的导电材料,并且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以沿着外腔表面彼此间隔开。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包括导管,该导管包括导管腔,该导管腔具有近端、远端、内腔表面和外腔表面。导管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血液传感器可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通。导管腔的远端可以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使得:(1)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所述患者的所述血管内;(2)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经由驻留在所述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彼此连通;以及(3)血液传感器通过感测与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特性来检测导管腔的远端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与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阻抗、电容、压力和电磁信号。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将血液传感器电耦合到第一电极的第一附接特征件和被配置为将血液传感器电耦合到第二电极的第二附接特征件。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沉积在外腔表面上的导电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位于导管腔的远端附近,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导管腔的外腔表面上彼此间隔开。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材料包括导电墨水。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腔由导电塑料制成,导管腔包括第一电极,导管系统还包括引导器针,并且引导器针包括第二电极。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血液传感器被配置成通过感测与驻留在导管腔与引导器针之间的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电特性来检测导管腔的远端何时被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腔的内腔表面还包括电绝缘层,并且血液传感器被配置成通过感测与驻留在导管腔的远端和引导器针的远侧部分之间的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电特性来检测导管腔的远端何时被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系统可包括导管,该导管包括导管腔,该导管腔具有近端、远端、内腔表面和外腔表面。导管还可以包括耦合到导管腔的药物感测芯片。当导管腔的远
端插入患者的血管中时:(1)药物感测芯片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嵌入在患者的邻近血管的软组织内;以及(2)药物感测芯片可以检测是否已发生药物从血管到患者的软组织中的外渗。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感测芯片被配置成通过感测与患者的软组织相关联的阻抗来检测药物从血管到患者的软组织中的外渗。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感测芯片被配置为通过感测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检测药物从血管到患者的软组织中的外渗:与患者的软组织相关联的压力、与患者的软组织相关联的电容、以及与患者的软组织相关联的红外信号。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感测芯片包括输出,所述输出被配置为在检测到药物从血管到患者的软组织中的外渗时提供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系统,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导管腔,包括:近端;远端;内腔表面;以及外腔表面;以及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血液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连通,其中当所述导管腔的所述远端插入患者的血管中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患者的血管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彼此连通,以及血液传感器通过感测与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特性来检测导管腔的远端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与驻留在患者的血管内的血液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阻抗;电感;电容;压力;以及电磁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系统,还包括:第一附接特征件,所述第一附接特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血液传感器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附接特征件,所述第二附接特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血液传感器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沉积在所述外腔表面上的导电材料;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沉积在所述外腔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管腔的所述远端附近,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外腔表面上彼此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墨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所述导管腔由导电塑料制成;所述导管腔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导管系统还包括引导器针;以及所述引导器针包括所述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系统,其中,所述血液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