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85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杆,且四个支杆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多个连接绳一端的内螺纹筒旋出并将相邻螺栓旋出,并将海绵垫一端从相邻连接框内抽出,启动驱动电机通过螺杆控制滑板移动到任一托板下方,将旋接头与该托板上旋合环旋合并启动电动推杆将该托板顶起,而后将内螺纹筒旋入相邻螺纹环使弹性板夹持相邻连接绳,并使螺栓旋入相邻螺纹孔抵紧相邻连接绳,从而使被顶起的托板通过连接绳带动其他托板移动,使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可任意部分进行突出,便于使用人员身体躺靠在突出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姿势。躺靠在突出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姿势。躺靠在突出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主要针对神经方面病症进行治疗,使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针对一些痴呆、癫痫、脊髓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肌无力等病症进行诊疗的科室,神经内科在进行检查时一般通过CT、脑电图等多种方式相互配合检查,并利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治疗方法对这些病症的症状进行缓解或治疗。
[0003]而在通过针灸、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时,患者一般是躺在床上进行治疗,由于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部分病人可能较难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需要变动姿势,并且部分病人可能由于自身需要或治疗需要,造成部分身体需要挺直,例如腰背,或部分身体部位需要抬起以使身体舒适,例如,部分病人在腿部进行针灸、按摩时,身体上半部分需要处于半躺靠状态较为舒适,而部分病人在身体上半部分需要针灸、按摩时,腿部架起则会感觉舒适,而现有的医疗床则较难灵活调节床面某一部分凸起以适应患者变换姿势的需要,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通过将多个连接绳一端的内螺纹筒旋出并将相邻螺栓旋出,并将海绵垫一端从相邻连接框内抽出,启动驱动电机通过螺杆控制滑板移动到任一托板下方,将旋接头与该托板上旋合环旋合并启动电动推杆将该托板顶起,而后将内螺纹筒旋入相邻螺纹环使弹性板夹持相邻连接绳,并使螺栓旋入相邻螺纹孔抵紧相邻连接绳,从而使被顶起的托板通过连接绳带动其他托板移动,使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可任意部分进行突出,便于使用人员身体躺靠在突出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姿势。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杆,且四个支杆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板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
[000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框体,且框体底面四角处分别与四个支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底面开设有矩形槽,且框体内部活动嵌入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托板,多个所述托板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通线孔,所述框体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绳,且多个连接绳一端依次贯穿多个托板,且多个连接绳位于相邻的通线孔内部,多个所述连接绳两端均设置有卡固机构,通过利用驱动机构顶起任一托板,并将多个竖直的连接绳利用卡固机构进行锁紧,使顶起的托板通过多个连接绳将相邻的部分托板拉起,使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可以实现任意部分突出,并使突出部分的位置通过连接绳拉动托板使突出部分的各个托板自然形成曲线状态,而后使用人员躺在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上,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依靠顶起的托板可以在变换姿势时,使身体靠躺在突出部分,从而使用人员在进行针灸、按摩变换姿势时便于调节自身姿势。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托板底面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板,且底板顶面位于两个转板下方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转板滑动嵌入相邻U型板两臂之间,使托板依靠转板与U型板进行限位,避免多个托板部分突出时拉动其他托板移动。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托板相对两侧均为弧形面,使相邻托板间减少摩擦点,使相邻托板间的转动不会造成抵触。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底板一端,所述底板一端开设有滑槽,且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且滑板一侧开设有旋合孔,螺杆外侧壁与旋合孔内部相旋合,所述滑板顶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活动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臂,且两个连接臂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旋接头,多个所述托板底面中心均转动连接有旋合环,旋接头一端与旋合环内部相旋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通过旋合孔带动滑板移动,而后在电动推杆移动到某一托板下放后,将旋接头与该托板上旋合环连接,而后启动电动推杆将该托板顶起,使托板被顶起后可以自由转动,并便于使用人员固定和移动电动推杆。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卡固机构包括螺纹环,且螺纹环与相邻的连接绳外侧壁滑动套接,所述螺纹环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部旋合有螺栓,螺栓一端与相邻连接绳活动抵触,在任一托板被电动推杆顶起前,将多个连接绳一端的螺栓旋松,使多个连接绳一端可在相邻螺纹环上自由滑动,而后待任一托板被顶起后,将多个连接绳拉紧,而后将多个螺栓旋紧抵触相邻连接绳固定相邻螺纹环位置,而多个螺纹环会与相邻托板抵触,从而使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通过多个连接绳的拉扯而不易变形。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螺纹环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布置的弹性板,且螺纹环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一端开设有卡口,且内螺纹筒另一端内侧壁与螺纹环外侧壁相旋合,卡口比内螺纹筒另一端开口直径要小,并且多个弹性板一端均位于卡口内部,使得旋合内螺纹筒时可通过卡口挤动多个弹性板一端相靠近将相邻连接绳夹持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螺纹环与相邻连接绳之间的固定效果。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框体上方设置有海绵垫,且框体底面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两个所述连接框底面中心均开设有旋接孔,且两个旋接孔内部均旋合有旋合杆,两个所述旋合杆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压板,通过将海绵垫铺在多个托板上,使使用人员躺在海绵垫上提高舒适感,同时,在任一托板被顶起后,可将一个连接框上压板通过旋合杆旋动,松开夹持的海绵垫一端,而后将海绵垫整理使其与多个托板贴合后,再将利用压板压紧,从而使使用人员在进行治疗时可躺在海绵垫提高舒适感。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通过将多个连接绳一端的内螺纹筒旋出并将相邻螺栓旋出,使多个连接绳可在相邻螺纹环上滑动,并将海绵垫一端从相邻连接框处抽出,而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控制滑板位置,将滑板移动到任一托板下方,将旋接头与该托板上旋合环旋合,继而启动电动推杆将该托板顶起,而后将内螺纹筒旋入相邻螺纹环使卡口挤压相邻弹性板夹持相邻连接绳,并将螺栓旋入相邻螺纹孔抵紧相邻连接绳,从而使被顶起的托板通过连接绳带动其他托板移动,使多个托板构成的床面可任意部分进行突出,而后将海绵垫一端重新塞入相邻连接框内用压板夹紧,便于使用人员身体躺靠在突出部分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调节姿势。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调节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卡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中卡固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底板;101、滑槽;110、支杆;200、调节机构;210、框体;211、矩形槽;220、托板;221、通线孔;230、连接绳;240、转板;250、U型板;260、旋合环;300、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底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顶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杆(110),且四个支杆(110)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200),所述底板(100)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300);所述调节机构(200)包括框体(210),且框体(210)底面四角处分别与四个支杆(110)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10)底面开设有矩形槽(211),且框体(210)内部活动嵌入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托板(220),多个所述托板(220)一侧均开设有多个通线孔(221),所述框体(210)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绳(230),且多个连接绳(230)一端依次贯穿多个托板(220),且多个连接绳(230)位于相邻的通线孔(221)内部,多个所述连接绳(230)两端均设置有卡固机构(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20)底面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板(240),且底板(100)顶面位于两个转板(240)下方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250),转板(240)滑动嵌入相邻U型板(250)两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20)相对两侧均为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电机(310),且驱动电机(310)固定连接于底板(100)一端,所述底板(100)一端开设有滑槽(101),且驱动电机(31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螺杆(320),所述滑槽(101)内部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