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59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记录装置。印刷介质的形状频繁改变、印刷介质的配置位置偏离时,需要重新调整。阀体(21b)在不存在印刷介质的第一区域中位于堵塞吸引孔(21a)的第一位置。因此,负压不会经由吸引孔(21a)而向外部释放。另一方面,阀体(21b)在存在印刷介质的第二区域中位于被印刷介质压回且不闭塞而开放吸引孔(21a)的第二位置。阀体(21b)不闭塞而开放吸引孔(21a),因此,负压经由吸引孔(21a)而向外部释放,吸附存在于吸引孔(21a)上的印刷介质。吸附存在于吸引孔(21a)上的印刷介质。吸附存在于吸引孔(21a)上的印刷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记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在织物、平板状的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利用使印刷介质吸引支承于支承面的记录装置。在支承面形成多个吸引孔,通过供给至吸引孔的负压来吸引织物等。为了使不同大小的印刷介质牢靠地吸引于支承面,需要堵塞不面对印刷介质的吸引孔。
[0003]专利文献1通过使吸引控制板与各吸引孔对应地移动,从而能够与印刷介质匹配地堵塞吸引孔。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54442号公报
[0005]根据现有技术,能够与印刷介质的形状匹配地供给负压,但需要按每个印刷介质的形状来调整吸引控制板的位置的工序。印刷介质的形状频繁改变、印刷介质的配置位置偏离时,需要重新调整。
[0006]即便印刷介质的形状、配置位置变化,本技术也能够以最小限度的工序进行记录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构成为具备:记录部,能够在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支承部,支承介质,所述支承部具备:板,为了吸附并支承所述介质而设置有多个吸引孔;吸引源,对所述板的吸引孔供给负压;以及可动部,按各所述吸引孔中的每一个,具有能够在堵塞上述吸引孔的位置与开放所述吸引孔的位置之间移动的阀体和从所述板朝向所述介质的一侧对所述阀体施力的施力部件,所述记录装置能够使得:在不存在所述介质的第一区域中,所述阀体位于堵塞所述吸引孔的第一位置;在存在所述介质的第二区域中,所述阀体位于被所述介质压回且不闭塞而开放所述吸引孔的第二位置。
[0008]在所述结构中,吸引源对板的多个吸引孔供给负压,板能够吸附并支承介质,记录部在被吸附支承的介质上进行记录。各吸引孔分别具备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具有能够在堵塞吸引孔的位置与开放吸引孔的位置之间移动的阀体和从所述板朝向所述介质的一侧对所述阀体施力的施力部件。阀体在不存在介质的第一区域中,位于堵塞吸引孔的第一位置。因此,负压不会经由吸引孔而向外部释放。另一方面,阀体在存在介质的第二区域中,位于被介质压回且不闭塞而开放吸引孔的第二位置。阀体不闭塞而开放吸引孔,因此,负压经由吸引孔而向外部释放,吸附处于吸引孔上的介质。
[0009]这样,对于处于存在介质的区域的吸引孔而吸附保持有介质,在不存在介质的区域中吸引孔闭塞,因此,负压不会逸出。
[0010]根据本技术,不需要按每个介质进行用于使吸引孔开放或闭塞的调整,仅通过载置介质,便能够仅高效地吸引存在介质的场所而吸附支承。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记录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0012]图2是表示记录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外观剖视图。
[0013]图3是表示基于突起部的闭塞吸引孔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0014]图4是表示基于突起部的开放吸引孔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0015]图5是基于阀体的闭塞吸引孔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0016]图6是基于阀体的开放吸引孔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0017]图7是表示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
[0018]图8是表示记录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20:支承部;21:吸附板(板);21a:吸引孔;21b:阀体;21c:弹簧(施力部件);21d:开关;22:吸引电机;30:记录部;41:X轴电路;42:Y轴电路;43:XY控制电路;121:吸附板;121a:吸引孔;121b:阀体;121b1:下部圆板部;121b2:上部圆板部;121b3:连结轴部;121c:弹簧;121e:凹部;221:吸附板;221a:吸引孔;221b:阀体;221c:弹簧;230:记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图1通过概略立体图示出应用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印刷装置。
[0023]在该图中,印刷装置10是平台型打印机,且具备:支承部20,在上表面吸附并支承印刷介质(也仅称为介质或者媒介);以及记录部30,以跨骑该支承部20的上方的方式设置。记录部30通过印刷头一边相对于被支承部20的上表面支承的印刷介质相对地在XY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彩色油墨,从而对于该印刷介质印刷规定图案。针对记录部30的具体印刷工序,省略说明。
[0024]图2通过概略剖视图示出支承部。
[0025]支承部20成为大体中空的薄箱形状,支承部20在上表面具备平板状的吸附板(板)21。在吸附板21沿着XY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吸引孔21a,且相对于各吸引孔21a具备可动部。
[0026]图3以及图4示出吸引孔和可动部。
[0027]相对于各吸引孔21a,从吸附板21的下表面侧插入有圆锥形的阀体21b。阀体21b被弹簧(施力部件)21c从下方朝向上方施力。对于阀体21b而言,上端侧成为小直径,下端侧的直径大于吸引孔21a的开口直径。因此,在通常时,通过由弹簧21c向上方施力而使阀体21b堵塞吸引孔21a。另外,阀体21b的前端贯通吸附板21,且比吸附板21的上表面突出。通过该阀体21b和弹簧21c,构成可动部。
[0028]阀体21b由弹簧21c向上方按压,因此克服弹簧21c的作用力而将阀体21b的前端向下方按压时,阀体21b向下方移动。阀体21b向下方移动时,由于与吸引孔21a的开口相比小直径的部位位于吸引孔21a内,所以阀体21b不能完全闭塞吸引孔21a,产生缝隙。这样,各阀体21b按各吸引孔21a中的每一个而具备,并能够在闭塞各吸引孔21a的位置与开放各吸引孔21a的位置之间移动。
[0029]将阀体21b处于上方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阀体21b处于下方的位置称为第二位
置。此外,为了单独检测各阀体21b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而具备开关21d。针对开关21d的利用方法将在后文叙述,但开关21d不是必需的。
[0030]如图2所示,在支承部20的内部具备吸引电机22,吸引成为中空的薄箱内的空气并向外部排气。因此,通过吸引电机22和附随于它的泵机构等构成吸引源。支承部20的开口实质上为各吸引孔21a,吸引源对吸引孔21a供给负压。对各吸引孔21a供给负压,各阀体21b成为不堵塞各吸引孔21a的第二位置时,经由各吸引孔21a而吸引外部空气,因此,配置为覆盖各吸引孔21a的印刷介质成为被吸附板21吸附并支承。针对各吸引孔21a以格子状配置或者以按邻接的每列赋予高低差的交错状配置等配置方法,能够适当地变更。
[0031]接下来,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2]使吸引电机22运转时,成为中空的支承部20的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因此,对于各吸引孔21a供给负压。但是,各吸引孔21a由阀体21b闭塞,因此无法从吸引孔21a吸引外部气体。
[0033]如图1所示,使平板状的印刷介质载置于吸附板21时,印刷介质的下表面与从和该印刷介质面对的吸引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能够在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支承部,支承所述介质,所述支承部具备:板,为了吸附并支承所述介质而设置有多个吸引孔;吸引源,对所述板的吸引孔供给负压;以及可动部,按各所述吸引孔中的每一个而具有阀体和施力部件,所述阀体能够在堵塞所述吸引孔的位置与开放所述吸引孔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施力部件从所述板朝向所述介质的一侧对所述阀体施力,所述记录装置能够使得:在不存在所述介质的第一区域中,所述阀体位于堵塞所述吸引孔的第一位置;在存在所述介质的第二区域中,所述阀体位于被所述介质压回且不闭塞而开放所述吸引孔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能够检测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的可动部的数量,所述吸引源根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可动部的数量,使供给的负压纳入规定的变动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生佐保武井雄治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