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149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包括多个竖直叠放的种植框,上下相邻的种植框之间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在驳岸打孔安装有膨胀管,最上端的种植框的固定组件与所述膨胀管连接,最下端的种植框的固定组件底部连接有混凝土配重块,所述种植框上前后阵列分布有多个种植盒,所述种植盒内部设有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放置有生物棉,所述种植盒前后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种植盒相配合设置,所述盖板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框内设置生物棉,微生物菌种在生物棉上可大量繁殖,能够不断起到过滤吸附的作用,使得黑臭水体保持水色好、浊度低。浊度低。浊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护墙
,具体涉及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棉(生态护墙)是针对城市内黑臭水体河、断头浜、多排口污染严重、水体交换受阻等诸多特殊水体环境,提供了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载体方法;主要应用于城镇混凝土、砖砌等硬质型驳岸,此类驳岸往往土地与水系隔断,阻碍水系与岸线交流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使得水体质量急剧下降。生物棉(生态护墙)通过发挥生物膜网袋的微生物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黑臭水体中氨氮指数,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提高黑臭水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针对高氨氮黑臭水体中沉水植物存活率的修复方法主要有:添加生物促生剂、氧化剂、生物促进剂等来提高上覆水中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但是以上原位使用化学药剂的修复方法会带来反应不充分、药剂浪费严重等副作用,导致二次污染;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目前,针对高氨氮黑臭水体中沉水植物存活率的修复方法主要有:添加生物促生剂、氧化剂、生物促进剂等来提高上覆水中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但是以上原位使用化学药剂的修复方法会带来反应不充分、药剂浪费严重等副作用,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本技术通过在种植框内设置生物棉,微生物菌种在生物棉上可大量繁殖,能够不断起到过滤吸附的作用,使得黑臭水体保持水色好、浊度低。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包括多个竖直叠放的种植框,上下相邻的种植框之间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在驳岸打孔安装有膨胀管,最上端的种植框的固定组件与所述膨胀管连接,最下端的种植框的固定组件底部连接有混凝土配重块;
[0007]所述种植框上前后阵列分布有多个种植盒,所述种植盒内部设有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放置有生物棉,所述种植盒前后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种植盒相配合设置,所述盖板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盒与盖板转动端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放置槽,所述盖板未转动端放置在放置槽内,此时盖板远离种植腔的一侧与种植盒侧壁持平,所述种植盒与盖板未转动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可转动限位板,转动所述限位板至盖板外侧壁时,对盖板起到限位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种植框顶端和底部以及混凝土配重块顶端的
多个连接块,所述相对应连接块之间穿插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末端与相邻钢丝绳通过卡扣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将两股钢丝绳包裹其中的U型卡环,以及与卡环相对应的U型固定块,所述卡环朝向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卡环带有外螺纹的一侧插接到固定块内部且伸出固定块,所述卡环伸出固定块的一侧通过螺母连接,当卡环与固定块连接时,相邻两股钢丝绳位于两者之间,最后通过螺母进行夹紧。
[0011]进一步的,所述膨胀管远离驳岸的一侧设有圆弧形挂钩,最上端的钢丝绳穿插在挂钩内。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现有的各类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墙发挥了积极的效果,生物棉由黑色聚丙烯网格上热喷pp纤维丝制成,材料环保性能以及强度兼具,聚丙烯网格大小为2cm*2cm宽度70cm,单丝抗拉强度980Pa,高性质稳定,pp纤维丝长度在5

8公分左右,比表面积大,能够有效改善原有驳岸生物菌落难以聚集的情况。
[0014]2.由PPR塑料框熔喷制成的生态护墙,目的在于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实成为微生物菌种栖息的有效载体,微生物菌种在生物棉上可大量繁殖,搭配河道曝气系统,在富氧环境下,好氧微生物菌可大量分解水体内有机物,好氧菌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河道的富营养化,从而消除河道的黑臭。原先白色网状的生物棉安装入河道中后,生物棉颜色会逐渐趋于水体颜色,经过日积月累的水体流动,藻类附着,泥沙翻涌等现象的出现,生物棉能够不断起到过滤吸附的作用,使得水体保持水色好、浊度低;生物棉一般安装于常水位下20

50cm,通常对于体量较小的水体有着较好的清水净水作用,对于水体的吸附过滤协同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往往能够在保持水质指标以及视觉感官上有着不错的成效。
附图说明
[0015]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种植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种植盒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生物棉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种植框;2、固定组件;201、连接块;202、钢丝绳;203、卡扣;204、卡环;205、固定块;206、外螺纹;207、螺母;3、膨胀管;4、混凝土配重块;5、种植盒;6、种植腔;7、生物棉;8、盖板;9、小孔;10、放置槽;11、限位板;1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参照图1

3,本技术包括多个竖直叠放的种植框1,种植框1上前后阵列分布有多个种植盒5,种植盒5内部设有种植腔6,种植腔6内放置有生物棉7,种植盒5前后
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盖板8,盖板8与种植盒5相配合设置,盖板8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9,种植盒5与盖板8转动端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放置槽10,盖板8未转动端放置在放置槽10内,此时盖板8远离种植腔6的一侧与种植盒5侧壁持平,种植盒5与盖板8未转动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可转动限位板11,转动限位板11至盖板8外侧壁时,对盖板8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对种植腔6内部放置生物棉7,且设置小孔9便于生物菌类、藻类的生长。
[0024]参照图5,在现有的各类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墙发挥了积极的效果,生物棉7由黑色聚丙烯网格上热喷pp纤维丝制成,材料环保性能以及强度兼具,聚丙烯网格大小为2cm*2cm宽度70cm,单丝抗拉强度980Pa,高性质稳定,pp纤维丝长度在5

8公分左右,比表面积大,能够有效改善原有驳岸生物菌落难以聚集的情况。
[0025]由PPR塑料框熔喷制成的生态护墙,目的在于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实成为微生物菌种栖息的有效载体,微生物菌种在生物棉7上可大量繁殖,搭配河道曝气系统,在富氧环境下,好氧微生物菌可大量分解水体内有机物,好氧菌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河道的富营养化,从而消除河道的黑臭。原先白色网状的生物棉7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竖直叠放的种植框(1),上下相邻的种植框(1)之间通过固定组件(2)相连接,在驳岸打孔安装有膨胀管(3),最上端的种植框(1)的固定组件(2)与所述膨胀管(3)连接,最下端的种植框(1)的固定组件(2)底部连接有混凝土配重块(4);所述种植框(1)上前后阵列分布有多个种植盒(5),所述种植盒(5)内部设有种植腔(6),所述种植腔(6)内放置有生物棉(7),所述种植盒(5)前后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与种植盒(5)相配合设置,所述盖板(8)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于黑臭水体中微生物存活的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盒(5)与盖板(8)转动端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放置槽(10),所述盖板(8)未转动端放置在放置槽(10)内,此时盖板(8)远离种植腔(6)的一侧与种植盒(5)侧壁持平,所述种植盒(5)与盖板(8)未转动端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可转动限位板(11),转动所述限位板(11)至盖板(8)外侧壁时,对盖板(8)起到限位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于黑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恩特江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