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134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属于机床用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包括下清洗组件、联动组件和上清洗组件,下清洗组件连接有联动组件;下清洗组件连接有排水组件;下清洗组件进料端设有逐片下料组件和传送组件,逐片下料组件设于传送组件上方,逐片下料组件包括摆动组件和推料组件,摆动组件与清洗箱固定连接,摆动组件连接有推料组件,逐片下料组件将机床用零部件逐片摆放至传送组件上,实现逐片下料;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现机床用零部件逐片下料,且实现均匀摆放,上料过程电学元器件使用数量少,控制程序简单,利于实际上料。利于实际上料。利于实际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用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机床需要使用大量的圆形零部件,圆形零部件包括圆形切刀、圆形打磨盘等,这些圆形零部件在生产后和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处理。
[0003]现在针对圆形零部件清洗设计一些传送带清洗装置,清洗装置上一般安装上料结构,现有的上料结构一般时气缸带动吸盘移动至供料位置处,吸盘吸取圆形零部件,接着气缸带动圆形零部件向上移动,然后直线模组滑台带动吸取的圆形零部件移动至传送带上,接着气缸带动圆形零部件移动至传送带上,最后吸盘将圆形零部件放到传送带上,同时为了一次上料多个圆形零部件需要设置多个吸盘,整个上料过程电学元器件使用数量多,控制程序复杂,不利于实际上料。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支撑架:
[0008]所述支撑架顶部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下清洗组件、联动组件和上清洗组件,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有上清洗组件,且下清洗组件和上清洗组件转动方向相同,实现机床用零部件双面清洗;
[0009]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喷水组件,且喷水组件设于上清洗组件上方,喷水组件用于布水;
[0010]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用于收集清洗废水;
[0011]所述下清洗组件进料端设有逐片下料组件和传送组件,所述逐片下料组件设于传送组件上方;
[0012]所述逐片下料组件包括摆动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摆动组件与清洗箱固定连接,所述摆动组件连接有推料组件,逐片下料组件将机床用零部件逐片摆放至传送组件上,实现逐片下料。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清洗组件包括清洗箱、第一下驱动辊、第三皮带轮组件、第二下驱动辊和下清洗辊,所述清洗箱进料端等间距转动连接有第一下驱动辊,所述清洗箱在第一下驱动辊出料端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下驱动辊和下清洗辊,且第二下驱动辊和下清洗辊交错排出,第一下驱动辊、第二下驱动辊和下清洗辊的连接轴均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件。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清洗组件包括上清洗辊、上驱动辊和第二皮带轮组件,所述清洗箱上端转动连接有上清洗辊和上驱动辊,且上清洗辊和上驱动辊交错排布,上清洗辊和
上驱动辊的连接轴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件;
[0015]上清洗辊和下清洗辊位置一一对应,上驱动辊和第二下驱动辊位置一一对应。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三齿圈和第四齿圈,第三齿圈啮合连接有第四齿圈,第四齿圈安装于最左侧所述的第二下驱动辊连接轴后端,所述第三齿圈安装于最左侧所述的上驱动辊连接轴后端。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和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固定安装于清洗箱底部,集水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组件和传送带,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架内底部,驱动电机驱动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件,第一皮带轮组件与传送带转动连接,传送带与清洗箱转动连接。
[0019]更进一步的,传送带的连接轴与最右端的所述第一下驱动辊连接的第三皮带轮组件固定连接。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直筒、安装架、第一齿圈、第一电机、第二齿圈和圆形储料箱,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清洗箱顶部,清洗箱中端处的安装孔内安装有直筒,所述直筒底部通过轴承与圆形储料箱转动连接,圆形储料箱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安装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第二齿圈与第一齿圈啮合连接。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安装板、气缸、推板、推板滑孔、U形导板和横滑孔,所述圆形储料箱远离下清洗组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板,圆形储料箱远离下清洗组件的侧壁开设有与推板配合使用的推板滑孔,所述圆形储料箱靠近下清洗组件的侧壁开设有横滑孔,且圆形储料箱在横滑孔外端处固定连接有U形导板。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逐片下料组件的摆动组件的第一电机带动第二齿圈往复转动,第二齿圈带动第一齿圈转动,第一齿圈带动圆形储料箱沿着直筒转动,圆形储料箱带动推料组件转动,推料组件的气缸间歇性推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圆形储料箱内最下层的机床用零部件向U形导板移动,推动U形导板的机床用零部件移动,U形导板内靠近下清洗组件的机床用零部件落到传送组件上,实现机床用零部件逐片下料,且实现均匀摆放,上料过程电学元器件使用数量少,控制程序简单,利于实际上料。
[0024]本技术通过传送组件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组件转动,第一皮带轮组件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驱动机床用零部件向清洗组件移动,同时,传送带给予清洗组件动力,清洗组件实现双面清洗,单组驱动组件实现送料和双面清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一;
[002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结构正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结构左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二;
[0030]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三;
[0031]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四;
[0032]图7为沿着图3的A

A方向剖视图。
[0033]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0034]1.支撑架2.逐片下料组件21.直筒22.安装架23.安装板24.气缸25.第一齿圈26.第一电机27.第二齿圈28.推板29.推板滑孔210.圆形储料箱211.U形导板212.横滑孔3.传送组件31.驱动电机32.第一皮带轮组件33.传送带4.清洗组件41.清洗箱42.第三齿圈43.第四齿圈44.上清洗辊45.上驱动辊46.第一下驱动辊47.第二皮带轮组件48.第三皮带轮组件49.第二下驱动辊410.下清洗辊5.喷水组件51.进水管52.喷管6.排水组件61.排水管62.集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清洗组件(4),所述清洗组件(4)包括下清洗组件、联动组件和上清洗组件,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有上清洗组件,且下清洗组件和上清洗组件转动方向相同,实现机床用零部件双面清洗;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喷水组件(5),且喷水组件(5)设于上清洗组件上方,喷水组件(5)用于布水;所述下清洗组件连接有排水组件(6),所述排水组件(6)用于收集清洗废水;所述下清洗组件进料端设有逐片下料组件(2)和传送组件(3),所述逐片下料组件(2)设于传送组件(3)上方;所述逐片下料组件(2)包括摆动组件和推料组件,所述摆动组件与清洗箱(41)固定连接,所述摆动组件连接有推料组件,逐片下料组件(2)将机床用零部件逐片摆放至传送组件(3)上,实现逐片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清洗组件包括清洗箱(41)、第一下驱动辊(46)、第三皮带轮组件(48)、第二下驱动辊(49)和下清洗辊(410),所述清洗箱(41)进料端等间距转动连接有第一下驱动辊(46),所述清洗箱(41)在第一下驱动辊(46)出料端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下驱动辊(49)和下清洗辊(410),且第二下驱动辊(49)和下清洗辊(410)交错排出,第一下驱动辊(46)、第二下驱动辊(49)和下清洗辊(410)的连接轴均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件(4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洗组件包括上清洗辊(44)、上驱动辊(45)和第二皮带轮组件(47),所述清洗箱(41)上端转动连接有上清洗辊(44)和上驱动辊(45),且上清洗辊(44)和上驱动辊(45)交错排布,上清洗辊(44)和上驱动辊(45)的连接轴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组件(47);上清洗辊(44)和下清洗辊(410)位置一一对应,上驱动辊(45)和第二下驱动辊(49)位置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用零部件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三齿圈(42)和第四齿圈(43),第三齿圈(42)啮合连接有第四齿圈(43),第四齿圈(43)安装于最左侧所述的第二下驱动辊(49)连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彬余才义陈井龙贺凤平陈云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固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