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109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包括:S1.制备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硅棒制备
,尤其是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硅单晶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材料,需要通过在坩埚中对高纯多晶硅复合体壳1料(纯度大于99.9999%)进行高温融化,再采用晶种进行定向缓慢提拉生长而形成一根单晶硅棒,再通过切削单晶硅棒的工艺得到需要的单晶硅片。做太阳能电池的硅是需要进行P型掺杂或者N型掺杂,因此在拉晶的时候需要在硅水中加入掺杂元素,如P型的加入硼(B)元素或者镓(Ga)元素,或者硼(B)和镓(Ga)元素一起加入。
[0003]掺杂元素硼与硅溶体的分凝系数为0.8(比较接近1),所以硼元素在硅溶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最终形成的硅棒,其棒头至棒尾的硼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表现为整体电阻率比较均匀)。但掺硼的硅片由于硼氧复合体的存在,会在电池片后续使用中产生比较严重的光致衰减问题。
[0004]掺镓硅棒其硅片做太阳能电池时光致衰减问题比掺硼硅片小很多,是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更优选择。然而,掺镓的硅溶体在制备单晶硅棒的时候,一方面由于镓的分凝系数极小(为0.008),另一方面由于镓的熔点(29.8℃)远远低于硅的熔点(1410℃),而现有技术通常是将镓和硅一同放入坩埚中进行熔融,这就导致镓首先融化后再坩埚底部富集,由于单晶硅棒制备过程的高温环境,对硅熔体的搅拌主要依赖坩埚的旋转,因此富集在坩埚底部的镓熔体不易均匀分布在整体硅熔体中。上述原因导致镓在硅水中底部和顶部浓度差别很大,最终导致拉制完成的单晶硅棒头尾掺杂浓度差异很大(也就导致硅棒头尾轴向电阻率分布差异大,如下表1所示,头部拉晶~0%位置,掺镓单晶电阻率2.0Ω.cm远远高于硅棒尾部90%的电阻率0.27Ω.cm,表明头部镓元素含量低,尾步镓含量高,这一差距远远大于掺硼单晶的头部电阻率2.0Ω.cm,尾部电阻率1.3Ω.cm),一方面导致产品性能的不确定性增加,另一方面电阻率区间在0.4~1.5Ω.cm的掺镓硅片是比较合适做太阳能电池的,这导致掺镓单晶硅棒尾部有部分硅料用不了,且难以回收再利用,进而导致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包括:
[0006]S1.制备镓

硅复合体。
[0007]S2.在坩埚中放入多晶硅、镓

硅复合体和高纯含钡材料,并在惰性气氛下熔融,整个过程中坩埚处于第一旋转速度;
[0008]S3.待熔体稳定后,将籽晶预热后熔体熔接,然后进行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引晶操作。
[0009]S4.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放肩操作。
[0010]S5.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转肩操作。
[0011]S6.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等径拉晶操作。
[0012]S7.收尾、冷却、停炉后取出单晶硅棒。
[0013]1.进一步的,所述镓

硅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在硅复合体壳1表面激光开孔,得到注射孔4;然后向注射孔4中注入液态金属镓2;最后用封闭盖3激光熔融密封注射孔4,得到所述镓

硅复合体。
[0014]进一步的,制备镓

硅复合体时全程处于惰性环境气氛下。
[0015]进一步的,所述镓

硅复合体壳厚度为大于5mm,直径为10

20mm。
[0016]优选的,步骤S2所述第一旋转速度的初始速度为

10转/分钟,后期控制坩埚转速从

10转/分钟的速度降低至

6转/分钟。
[0017]优选的,步骤S2所述镓

硅复合体和高纯含钡材料放置于硅料中心位置,离坩埚上边缘距离控制在100~300mm处。
[0018]优选的,步骤S3中籽晶位于熔体旋心一侧,且以旋心至坩埚壁的距离为L1,以旋心至籽晶的距离为L2。其中L1和L2应满足L2=K*L1,其中K=L3/R,其中L3为坩埚直径,单位取:米,R为坩埚引晶操作时的转速,单位取:转/分钟。
[0019]优选的,所述引晶操作的籽晶提拉速度为:0.4

0.8mm/min,初始籽晶转速为4转/分钟,籽晶提升3mm后,晶转在10分钟内均速提升至8转/分钟,坩埚转速为

6转/分钟。
[0020]优选的,所述放肩操作的籽晶提拉速度为:0.5

1.0mm/min,籽晶转速为8

10转/分钟,坩埚转速为

6至

8转/分钟。
[0021]优选的,所述转肩操作的籽晶提拉速度为:1.0

2.0mm/min。籽晶转速为8

10转/分钟,坩埚转速为:
[0022]初始转速:保持

6转/分钟5分钟,或在5分钟内匀速降低至

6转/分钟。
[0023]第一级变速:在5分钟内匀速提升至

8转/分钟。
[0024]第二级变速:在3分钟内匀速降低至

4转/分钟。
[0025]第三极变速:在6分钟内匀速提升至

8转/分钟。
[0026]第四级变速:在4分钟内匀速降低至

6转/分钟。
[0027]重复第一至第四级变速控制至本步骤完成。
[0028]优选的,所述等径拉晶操作的籽晶提拉速度为:1.0

2.2mm/min,晶棒转速为6

10转/分钟,初始坩埚转速为

6转/分钟,后于20分钟内均速提升至

8至

10转/分钟。
[0029]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上述转速中以籽晶和晶棒转动方向为正转动方向,坩埚转动方向与籽晶和晶棒转动方向相反,用
“‑”
符号进行区分表示。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改良了单晶硅棒中掺杂元素的添加方式,另一方面优化了单晶硅棒的制备过程,从而得到了一种掺镓均匀性显著改善的单晶硅棒。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不规则形镓

硅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球形镓

硅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四方形镓

硅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硅复合体壳,2.液态金属镓,3.硅封闭盖,4.密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制备镓

硅复合体;S2.在坩埚中放入多晶硅、镓

硅复合体和高纯含钡材料,并在惰性气氛下熔融,整个过程中坩埚处于第一旋转速度;S3.待熔体稳定后,将籽晶预热后熔体熔接,然后进行控制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引晶操作;S4.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放肩操作;S5.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转肩操作;S6.控制提拉头提拉速度及转速和坩埚转速进行等径拉晶操作;S7.收尾、冷却、停炉后取出单晶硅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

硅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在硅复合体壳(1)表面激光开孔,得到注射孔(4);然后向注射孔(4)中注入液态金属镓(2);最后用封闭盖(3)激光熔融密封注射孔(4),得到所述镓

硅复合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镓

硅复合体时全程处于惰性环境气氛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

硅复合体壳厚度为大于5mm,直径为10

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含钡材料可以为纯钡粉、碳酸钡和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多种。6.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

硅复合体和高纯含钡材料放置于硅料中心位置,离坩埚上边缘距离控制在100~300mm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第一旋转速度的初始速度为

10转/分钟,后期控制坩埚转速从

10转/分钟的速度降低至

6转/分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大尺寸单晶硅棒掺镓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籽晶位于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元马文会任永生吕国强万小涵魏奎先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