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及优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90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及优化方法,包括花架主体,花架主体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一侧内壁设有反光部件,固定环外壁连接有套环,套环可沿固定环轴向上下升降,且可沿固定环轴向转动,套环下部内壁可与支撑座上部外壁贴合,套环内设有用于填充夜光粉的容腔,容腔内设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上下多层分布且相邻两侧之间左右错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有效改善植株光照环境,有利于植株生长。有利于植株生长。有利于植株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及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及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如何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绿量,称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指标。而城市立体绿化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
[0003]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垂直绿化建筑包括意大利米兰的“垂直森林”——两座摩天“树塔”,是世界上第一对绿色公寓,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共730棵乔木、5000株灌木和1.1万株草本植物;除此之外,还有新加坡垂直农场,高26层,外立面一半的区域种植着当地有机植物,从外观看这栋大厦的外立面是覆盖着满满的绿色。在国内,由地产航母碧桂园开发的惠州潼湖的碧桂园
·
潼湖科技小镇,采用垂直绿化生态建筑理念,将绿色生态系统与建筑物有机组合,错落有致的绿植覆盖建筑楼外立面。在这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全国类似的立体绿色建筑也逐步兴起。
[0004]立体绿色建筑中的绿化绿植品类多样,其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极具观赏性。由于绿植通常喜欢向阳生长,导致其向阳一侧长势较快,背阳一侧长势较缓,其整体呈现向阳弯曲生长,影响其观赏性,再者,背阳一侧光合作用弱,背阳一侧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的效果存在不足,绿植与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对绿植生长形成了限制,使得用于立体建筑物的绿植品类选择也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及优化方法,有效改善植株光照环境,有利于植株生长。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包括花架主体,花架主体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一侧内壁设有反光部件,固定环外壁连接有套环,套环可沿固定环轴向上下升降,且可沿固定环轴向转动,套环下部内壁可与支撑座上部外壁贴合,套环内设有用于填充夜光粉的容腔,容腔内设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上下多层分布且相邻两侧之间左右错开。
[0008]套环、固定环为均透明材质。
[0009]容腔沿套环内壁环状分布。
[0010]套环侧壁设有透气孔二,支撑座包括位于上方的支撑盘,支撑盘上端设有凸环,凸
环侧壁设有透气孔一,透气孔一可与透气孔二连通。
[0011]透气孔一沿凸环周向分布有多个,透气孔二沿套环周向分布且其个数与透气孔一对应。
[0012]套环包括位于底部的套环凸台,套环外壁滑动连接安装有挡环,挡环套入固定环,挡环包括顶盘以及位于顶盘下方的凸环,套环上端面抵住顶盘,套环凸台抵住凸环下端面。
[0013]凸环为半圆环状。
[0014]反光部件为半圆环状。
[0015]凸环外壁设有挡光层。
[0016]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方法,包括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7]①
白天光照条件下,将套环移动至下端极限位置,套环下端面抵住花架主体,转动凸环使其内壁朝向光照一侧,以使套环朝阳一侧暴露在光照下,顶盘下端面与套环上端面贴合,套环凸台抵住凸环下端面,透气孔一与透气孔二可错开或连通;
[0018]②
黑夜条件下,将套环向上移动并带动挡环向上移动,挡环顶部与固定环顶部齐平,将凸环转动至另一侧,凸环外壁与套环一侧内壁贴合,套环凸台抵住凸环下端面,以使凸环对白天朝阳一侧的套环形成遮蔽。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设置反光部件使得位于内侧花盆内侧的植株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使其整体长势均匀,提高植株的观赏性。
[0021]通过套环的容腔内夜光粉的设置,使得在黑夜环境下,植株能够得到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其对环境起到更好的净化作用,并且在白天时,套环对植株阳光照射不产生阻挡,不会对植株生产造成影响。
[0022]通过设置凸起部,使得容腔内夜光粉在光照下其各个位置吸收光能较为均匀,位于内侧的夜光粉也能够得到较多光能,以有利于黑夜环境下释放更多光能,从而促进植株光合作用。
[0023]挡环的设置可以在黑夜时对容腔外侧形成遮蔽效果,以减少夜光粉对外界的光污染。
[0024]通过限位柱插入花架主体且插入深度较深,并且支撑座上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使得整个结构固定可靠,具有一定的防风性能,从而对位于其内部的花盆起到防风作用。
[0025]根据不同的植株喜好,通过塞盖以及透气孔一的开启程度,可以控制植株的生长环境,从而有利于植株更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一;
[0029]图4为实施例中凸起部的平铺图;
[0030]图5为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0031]图6为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二。
[0032]图中:支撑座1、限位柱11、支撑盘12、凸环121、透气孔一1211、连接环1212、固定环2、反光部件21、顶盖3、顶盖凸台31、塞盖4、套环5、容腔51、凸起部511、透气孔二52、套环凸台53、挡环6、顶盘61、凸环62、透气孔三621、花架主体7、花盆8。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1

图6所示,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该装置为绿色建筑外墙绿化系统中的一部分,用于立体绿色建筑外墙壁承载盆栽类绿植,并且对该部分绿植采光进行合理优化,以提高立体绿色建筑外壁面的观赏性,同时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0035]如图1所示,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包括花架主体7,花架主体7上端台面成矩形状,花架主体7台面上安装有支撑座1,支撑座1设置有多个且沿花架主体7台面长度方向分布,如图1、2所示,支撑座1包括位于底部的限位柱11以及位于限位柱11上端的支撑盘12,限位柱11插入花架主体7,支撑盘12底面与花架主体7台面上下贴合并固定。限位柱11穿过花架主体7且其底部延伸至花架主体7底部下方,使得支撑座1整体安装稳固,不易晃动。支撑盘12上端可放置花盆8。
[0036]如图2所示,支撑盘12上端设有凸环121,凸环121为环状结构,凸环121沿支撑盘12上端面向上延伸,支撑盘12上端包括位于上端的连接环1212,连接环1212沿凸环121上端面向上延伸,连接环1212外径小于支撑盘12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包括花架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架主体(7)安装有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端连接有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一侧内壁设有反光部件(21),所述固定环(2)外壁连接有套环(5),所述套环(5)可沿所述固定环(2)轴向上下升降,且可沿所述固定环(2)轴向转动,所述套环(5)下部内壁可与所述支撑座(1)上部外壁贴合,所述套环(5)内设有用于填充夜光粉的容腔(51),所述容腔(51)内设有多个凸起部(511),所述凸起部(511)上下多层分布且相邻两侧之间左右错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固定环(2)为均透明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51)沿所述套环(5)内壁环状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侧壁设有透气孔二(52),所述支撑座(1)包括位于上方的支撑盘(12),所述支撑盘(12)上端设有凸环(121),所述凸环(121)侧壁设有透气孔一(1211),所述透气孔一(1211)可与所述透气孔二(52)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一(1211)沿所述凸环(121)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透气孔二(52)沿所述套环(5)周向分布且其个数与所述透气孔一(1211)对应。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色建筑外墙面绿植光照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包括位于底部的套环凸台(53),所述套环(5)外壁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勇朱莉莉李伟刚贺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