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80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及方法,包括脱附腔、吸附腔、连接腔;所述脱附腔与连接腔相连通,脱附腔与发动机的进气歧道相连通;所述吸附腔与连接腔相连通,吸附腔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连接腔与燃油箱相连通;所述脱附腔、吸附腔、连接腔内分别设有不同型号的碳粉。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在炭罐系统的脱附通路上额外增加了一种吸附能力较差的碳粉,该碳粉仅参与脱附过程不参与吸附过程,其作用是降低脱附过程中碳氢化合物浓度的变化率。脱附过程的混合气体的碳氢化合物浓度变化率平缓,不出现大的波动,可有效保证发动机燃烧质量,降低脱附过程对尾气排放的影响。降低脱附过程对尾气排放的影响。降低脱附过程对尾气排放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环保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汽车环保领域为重中之重,汽车炭罐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吸附来自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不让其进入大气污染环境,而炭罐脱附过程相当于对炭罐吸附能力的再生。
[0003]炭罐脱附过程主要是利用发动机进气歧道的负压环境,通过炭罐电磁阀的开闭使新鲜空气通过炭罐将炭罐内储存的碳氢化合物带入进气系统,进而进入发动机燃烧,实现对燃油蒸发排放控制及炭罐反复使用的目的。
[0004]然而,由于炭罐所储存的碳氢化合物量的不确定性,进入发动机会造成此时刻缸内燃烧的过稀或者过浓,从而造成尾气排放污染物量的增加。
[0005]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控制系统为了应对这种问题通过后氧传感器信号计算脱附带入的碳氢化合物浓度,从而修正下一时刻的空燃比,这样的方式存在滞后性,如果碳氢化合物浓度变化不大可以应对,但炭罐浓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则可能造成尾气排放污染物进一步恶化。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附腔(3)、吸附腔(2)、连接腔(1);所述脱附腔(3)与连接腔(1)相连通,脱附腔(3)与发动机的进气歧道相连通;所述吸附腔(2)与连接腔(1)相连通,吸附腔(2)与大气环境相连通;所述连接腔(1)与燃油箱相连通;所述脱附腔(3)与进气岐道之间设有电磁阀;所述脱附腔(3)、吸附腔(2)、连接腔(1)内分别设有不同型号的碳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腔(3)内的碳粉与连接腔(1)内的碳粉通过脱附隔板(4)隔断,所述吸附腔(2)的碳粉与连接腔(1)的碳粉通过吸附隔板(5)隔断;所述脱附隔板(4)与吸附隔板(5)均为网状隔板,只隔绝固体流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2)腔体的侧壁向连接腔(1)内侧延伸形成吸附通道,所述脱附腔(3)腔体的侧壁向连接腔(1)内侧延伸形成脱附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1)内碳粉的吸附能力高于脱附腔(3)内碳粉的吸附能力;所述吸附腔(2)内碳粉的吸附能力高于连接腔(1)内碳粉的吸附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1)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紧挡板;所述压缩弹簧顶紧压紧挡板,所述压紧挡板顶紧连接腔(1)内的碳粉,同时通过连接腔(1)内的碳粉顶紧脱附隔板(4)与吸附隔板(5),所述脱附隔板(4)与吸附隔板(5)分别顶紧脱附腔(3)与吸附腔(2)内的碳粉。6.应用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降低尾气脱附影响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有如下两种工作状态:吸附状态:当设备处于吸附状态时,燃油箱内含有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连接腔(1)、吸附通道、吸附腔(2)后,进入大气环境;混合气体由燃油箱进入大气环境的过程中,连接腔(1)内的碳粉A与吸附腔(2)内的碳粉B吸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方茂东李菁元刘昱仲崇智张泰钰闫峰邹雄辉吕赫钱国刚窦艳涛杨志文李哲孙家兴王梦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