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066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该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养殖箱隔开为进水仓和养殖仓,隔板的底端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水孔,呈鱼梳状,养殖仓的底面远离隔板处设置有出水孔,进水仓连通有进水管。通过过水孔使进水仓内的水均匀的流入到养殖仓内,且由于过水孔和出水孔均位于养殖仓内水流的底层,从而在养殖仓的养殖水底层产生较为均匀的流动水体,模仿适合黄石爬鮡生活的水体环境,提升养殖质量。提升养殖质量。提升养殖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隶属鲇形目、鮡科、石爬鮡属,地方名石爬子、石斑鮡,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生活环境、繁殖习性和进化地位特殊,是鰋鮡鱼类中除原鮡属外最原始的种类,是研究鱼类进化的重要对象。黄石爬鮡分布于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水系,为中小型底栖鱼类,常匍匐在河流砾石滩上生活,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0003]近些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梯级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黄石爬鮡生境,加上人类对其捕捞力度不断加大,该黄石爬鮡野生种质资源急剧衰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而其生活的高原环境温度很低,导致其生长缓慢,性成熟时间长,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自发地恢复受破坏的种群,因此对黄石爬鮡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开展黄石爬鮡的人工繁殖工作,旨在培育出更多的苗种,恢复和补充其野生群体数量。这些渔业资源保护措施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004]由于缺乏人工驯养的黄石爬鮡,现在开展黄石爬鮡人工繁殖的亲本全部来源于栖息地天然水体的自然群体,需要为其提供与自然环境相似的条件以适应其生活习性。由于黄石爬鮡底栖的生活特性,在养殖区底部需要有流动水体,现有的养殖装置比如:普通的池塘养殖没有明显水流;利用水泵在在养殖箱抽水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底层水流流动不明显,均不适合用于黄石爬鮡的人工养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在养殖水体的底层为黄石爬鮡提供稳定的流动水体,提高养殖质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养殖箱隔开为进水仓和养殖仓,所述隔板的底端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水孔,所述养殖仓的底面远离所述隔板处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仓连通有进水管。
[0007]在上述黄石爬鮡养殖装置中,通过过水孔使进水仓内的水流入到养殖仓内,由于过水孔和出水孔均位于养殖仓内水流的底层,从而在养殖仓的养殖水底层产生稳定的流动水体,模仿适合黄石爬鮡生活的水体环境,提升养殖质量。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改进,养殖时,所述进水仓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养殖仓。使进水仓内的水能够自动的经过水孔流入到养殖仓内,且具有一定的流速,在养殖水体的底层能够产生流动水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养殖仓的顶面开口,所述进水仓的顶面设置有封闭盖板。
[0010]通过封闭盖板在进水仓内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通过控制进水管进水流量,可以改
变进水仓内的压力,进而调节从过水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最终实现对养殖仓内养殖水体流速的调节,以适应黄石爬鮡对水流速度的需求。
[0011]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进水仓内的压力,进而调节所述过水口的出水速率。调节阀可以是压力调节阀或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进水管的流量,进而实现对过水孔出水速度的调节,进而调节养殖仓内底层水流速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再一种改进,所述过水孔沿所述隔板的底端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呈长条状的鱼梳结构。采用鱼梳结构,结构简单,分流均匀,在养殖水体的底层产生均匀的水流。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箱呈长方形的箱体状,过水孔呈长方形孔状。过水孔的长边和宽边,分别与养殖箱的长边、宽边平行,相较于圆孔,长方形孔中流出的水流更加均匀、平稳。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再一种改进,所述养殖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呈倒置的U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有回水管。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管段水平,且高于所述养殖仓的底面设定距离d,d的取值决定了养殖箱内的液面高度,可以根据黄石爬鮡的生活环境确定。
[0016]通过倒U型的出水管可以有效控制养殖仓内的液面高度,设计时根据需要的液面高度设计第三管段相对于养殖仓底面的高度,从而保证养殖仓始终具有合适容量的养殖用水。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段的中部与所述出水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底端连通有排污管,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处设置有排污阀。
[0018]通过在第一管段的中部与出水孔连通,使得从出水孔流出的水流在第一管段内向上流入第三管段的过程中,将携带的粪便等杂质沉淀到第一管段的下部管道内,进而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打开排污阀即可方便快捷的清理,便于养殖管理。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支撑放置有若干列所述养殖箱,每列包括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所述养殖箱,且每列的所有所述养殖箱共用一个所述进水管、所述回水管和所述排污管。将多个养殖箱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节约空间;而且每列竖直的养殖箱共用一个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有效减少设备成本,便于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
[002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黄石爬鮡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在养殖箱内建立水深15~25cm、水温10~18℃的养殖水体,并在养殖水体的一端底部设置一排进水口,每个进水口均不断喷入养殖用水,另一端底面上设置出水口,使养殖水体呈流动状态。
[0022]优选的,进水口呈长方形孔状。
[0023]在上述养殖方法中,通过上述黄石爬鮡养殖装置,能够形成黄石爬鮡生活的养殖水体,且在养殖水体底部形成较为均匀的水流层,最大限度模仿适合黄石爬鮡自然生活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质量。
[0024]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及方法,不仅能够使养殖水层底部形成较为均匀的水流,而且能够控制调节养殖水层底部的水体流动速度,最大限度模仿适合黄石
爬鮡生活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质量;另外,养殖箱的出水管采用倒U型结构,同时具有排污和回水功能,设计巧妙,做到轻松排污,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力消耗。
附图说明
[0025]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结构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出水管结构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支架支撑养殖箱结构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支架上一列养殖箱的回水管结构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黄石爬鮡养殖装置的支架上一列养殖箱的进水管结构图。
[0031]图中,1、养殖箱;101、进水仓;102、养殖仓;11、隔板;12、过水孔;13、出水孔;14、进水管;141、调节阀;15、封闭盖板;16、出水管;161、第一管段;162、第二管段;163、第三管段;17、回水管;18、排污阀;19、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所述养殖箱(1)隔开为进水仓(101)和养殖仓(102),所述隔板(11)的底端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水孔(12),所述养殖仓(102)的底面远离所述隔板(11)处设置有出水孔(13),所述进水仓(101)连通有进水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养殖时,所述进水仓(101)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养殖仓(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02)的顶面开口,所述进水仓(101)的顶面设置有封闭盖板(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调节阀(141),所述调节阀(141)用于调节所述进水仓(101)内的压力,进而调节所述过水口(12)的出水速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12)沿所述隔板(11)的底端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呈长条状的鱼梳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石爬鮡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1)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呈倒置的U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161)和第二管段(16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61)和第二管段(162)的第三管段(163),所述第一管段(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斌刘强夏勇常安代任西甫杨学芬易礼强方锡坤赵子龙余宗泽张善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