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害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049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S1、选地整地;S2、选苗消毒;S3、施肥作畦;S4、移栽,进行竹节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害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材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节参是(Panaxjaponicus C.A.Mey.)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云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湖南、江西和浙江。以根茎入药,性甘、微苦、温,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苷,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壮。用于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竹节参被誉为“草药之王”,应用前景广阔。
[0003]以往竹节参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近年来野生资源短缺,竹节参由野生转向家植,随着长时间的连作,竹节参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病虫害高发,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时出现绝收的现象。竹节参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发生时叶片先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白色,有时破裂穿孔,以后不断扩大,密布全叶,严重时叶片枯死,产量下降;根腐病发生时先从须根、支根开始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全株枯死。由于缺乏合理的栽培措施,且这些病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一方面增加了致病菌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增大了竹节参药材农药残留的风险,不符合竹节参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一种合适、有效和绿色的竹节参生态栽培方法降低其病害发生率,提高药材质量,保证药材安全对竹节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0004]以往种植竹节参都是搭棚单作,竹节参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一般种过竹节参的土壤需要种植其他农作物3年以上方可进行复种。间作也是消减连作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同作物间作可以优化根际微生物种群的结构与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根系分泌特性,具有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效果。
[0005]大蒜是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植株具有强烈辛辣的蒜臭味,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苦参是豆科槐属亚灌木植物,具有驱虫杀虫功效及天然的固氮能力,在间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培肥土壤,是适宜与竹节参间作的重要农作物。根瘤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杆菌,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态氮。目前,尚没有竹节参的间作种植方法,与苦参、大蒜间作的生态栽培技术尚未见报道。
[0006]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7](1)现有技术中,一种竹节参堆积种植方法(CN115568390A),通过金属管堆建基肥堆,基肥堆外周采用空心转围实,再将竹节参种苗种植于空心砖空洞内。该专利技术利用堆积种植实现精细划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时间投入,但农户多习惯大田种植,不容易接受堆积种植方法,不适于应用推广。
[0008](2)现有技术中,一种可移动式竹节参种植方法(CN112166986A),该专利技术利用泡沫箱种植竹节参,当出现染病虫害植株时搬走种植容器,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竹节
参的病虫害。
[0009](3)现有技术中,一种中药材竹节参的林下栽培技术(CN107926514B),该专利技术在林下竹节参种植过程中采用杀虫颗粒进行病虫害防治,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药剂,杀虫药剂难以制备,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具备培肥改土的效果,不利于竹节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
[0010](4)现有技术中,一种富硒竹节参标准化种植方法(CN111937701A),该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多菌灵溶液浸泡或喷施来预防竹节参病虫害。多菌灵是一种低毒内吸性广谱化学杀菌剂,不宜在中药材竹节参中长期施用。
[0011]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申请的竹节参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选地整地
[0014]选取三年内未种植过竹节参的地块,将地块深翻后按照200

250kg/亩撒施土壤调理剂,然后翻耕均匀;
[0015]S2:选苗消毒
[0016]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两年生竹节参种苗以及一年生苦参种苗,于消毒保护液Ⅰ中浸泡后,控水备用;
[0017]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大蒜蒜头,于消毒保护液Ⅱ中浸泡后,晾干备用;
[0018]S3:施肥作畦
[0019]移栽前,按照300

500kg/亩向所述地块撒施高效生物有机肥,翻耕碎土,然后耙匀作畦,顺坡面挖沟,放置至少一周;
[0020]S4:移栽
[0021]9月份,将苦参种苗栽植于畦面两端,然后在两列苦参种苗之间按照行距15~20cm、株距20~25cm栽植竹节参,接着在竹节参种植区域按照株距45~50cm、行距45~50cm播种大蒜蒜头,每个畦面栽植竹节参种苗5列,苦参种苗2列,大蒜蒜头3列,畦面均匀喷淋根瘤生物复合液,然后覆土2~4cm;
[0022]S5:田间管理
[0023]移栽后及时浇水,并进行除草操作;
[0024]S6:适时采收
[0025]大蒜成熟后采挖鳞茎,并选择健康的大蒜蒜头再次按照S4方法播种于畦面;畦面两端的苦参栽培两年后采挖根茎,并选择健康的苦参种苗再次按照S4方法移栽于畦面;竹节参移栽4年后于秋季成熟,采挖根茎,除去泥土杂物带回干燥储藏。
[0026]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地块优选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的地块;且在撒施土壤调理剂前,将地块深翻30cm以上。本专利技术选择的地块具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优选10

30度),开沟后有利于排水。
[0027]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选择三年内未种植竹节参的地块,是因为竹节参存在连作障碍现象,需要间隔三年后才能重新种植,否则会影响竹节参的生长以及产量。
[0028]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将竹节参和苦参种苗在消毒保护液Ⅰ中浸泡至少1h,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浸泡时间,浸泡消毒后,取出控水备用;将大蒜蒜头在消毒保护液Ⅱ中浸泡至少0.5h,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浸泡时间,浸泡消毒后,取出晾干后备用。
[0029]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耙匀作畦,畦面宽优选100

120cm,顺坡面挖沟用于排水,沟的尺寸优选,沟宽20

30cm,深10

15cm,放置一周后可用于作物移栽。
[0030]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在畦面的两端各种植一列苦参,苦参种苗按照50cm的株距穴载于畦面,然后在两列苦参之间种植竹节参,竹节参的行距为20cm,株距为25cm,再在竹节参的种植区域间作大蒜蒜头,具体的,在第一行和第二行竹节参之间种植第一行大蒜蒜头,剩下的大蒜蒜头按照株距50cm,行距50cm进行间作。
[0031]优选的,所述土壤调理剂是由复合生物质炭、蛭石、黄腐酸钾、钙镁磷肥按照10

12:5

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地整地选三年内未种植过竹节参的地块,将地块深翻后按照200

250kg/亩撒施土壤调理剂,然后翻耕均匀;S2:选苗消毒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两年生竹节参种苗以及一年生苦参种苗,于消毒保护液Ⅰ中浸泡后,控水备用;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大蒜蒜头,于消毒保护液Ⅱ中浸泡后,晾干备用;S3:施肥作畦移栽前,按照300

500kg/亩向所述地块撒施高效生物有机肥,翻耕碎土,然后耙匀作畦,顺坡面挖沟,放置至少一周;S4:移栽9月份,将苦参种苗栽植于畦面两端,然后在两列苦参种苗之间按照行距15~20cm、株距20~25cm栽植竹节参,接着在竹节参种植区域按照株距45~50cm、行距45~50cm播种大蒜蒜头,每个畦面栽植竹节参种苗5列,苦参种苗2列,大蒜蒜头3列,畦面均匀喷淋根瘤生物复合液,然后覆土2~4cm;S5:田间管理移栽后及时浇水,并进行除草操作;S6:适时采收大蒜成熟后采挖鳞茎,并选择健康的大蒜蒜头再次按照S4方法播种于畦面;畦面两端的苦参栽培两年后采挖根茎,并选择健康的苦参种苗再次按照S4方法移栽于畦面;竹节参移栽4年后于秋季成熟,采挖根茎,除去泥土杂物带回干燥储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是由复合生物质炭、蛭石、黄腐酸钾、钙镁磷肥按照10

12:5

6:3

5:7

10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充分研磨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水稻秸秆20份、小麦秸秆15份、玉米秸秆15

20份、艾草秸秆8

10份、独活秸秆20

30份,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充分混匀,采用限氧升温法于400

600℃下热解1

2小时,冷却至室温过0.1

0.3mm筛,即得所述复合生物质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的粒径为30

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间作预防竹节参病虫该并提质增效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保护液Ⅰ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芦荟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媛媛郭杰游景茂郭晓亮王帆帆唐涛穆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