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988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1 16: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以解决穿刺操作时,存在角度偏差,导致成功率降低的问题。本申请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弧形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连接有调节螺栓;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针轨,作为穿刺针的进针轨道;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刺精准度高,与术前设计角度一致,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成本低廉,可作为一次性用品,也可消毒重复使用;该角度仪也适用于CT引导下肺结节切除术前定位及消融治疗,尤其是用于消融治疗时,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肺癌在全世界以及我国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列前茅。在肺癌患者中,一般有症状的患者,发现即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而早期肺癌,大部分是通过体检筛查发现的,经过早诊早治,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早期肺癌一般以肺结节的形式存在,对于比较小的、恶性征象不明显的结节可以继续随访观察;对于比较大、恶性征象明显的结节,就需要行病理学检查,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的,再进一步行手术切除、消融治疗或其他治疗。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术,是病灶病理学检查的一种主要技术,是指在CT扫描定位协助下,通过体外的穿刺针或活检枪对肺内病灶进行负压吸引或切割活检,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手段。
[0003]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过程中,穿刺的精准性是最关键的因素。操作时,首先使用CT机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确定肺结节的位置,再对穿刺过程中周围组织、血管、心脏等可能受损的风险进行评估,设计出最为安全、有效的进针路径,并确定患者体表进针穿刺点,通常医生进行穿刺操作时,进针角度全靠经验来完成,容易产生角度偏差,经常需要多次穿刺进行调整,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并且容易引起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以解决穿刺操作时,存在角度偏差,导致成功率降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弧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
[0007]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且弧形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弧形通孔后与第二连接板连接,调节螺栓的另一端卡挡于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0008]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针轨,所述针轨作为穿刺针的进针轨道。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
[0010]所述第一连接板与CT检查床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位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入所述轴套内的轴心。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通过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采用粘贴方式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端设置有竖板;
[0015]所述弧形板的内壁设置有内凹部并对应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竖板的外壁具有向内的凹陷部。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调节螺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连接件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弧形板的外圈设置有度数标记。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端部均设置有缺口。
[0019]第二方面,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的调试方法,用于非疾病治疗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打开CT机,根据CT影像确定进针点位置,并在进针点位置用记号笔做“十字”标记;
[0021]S2、在工作台上计算好进针角度;
[0022]S3、将本角度仪调节到与S2中进针角度相同的角度;
[0023]S4、左手持S3中调好角度的角度仪,置于进针点处;
[0024]S5、将穿刺针装入针轨处,完成调试。
[0025]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及其调试方法,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弧形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连接有调节螺栓;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针轨,作为穿刺针的进针轨道;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刺精准度高,与设计角度一致,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成本低廉,可作为一次性用品,也可消毒反复使用;此外,本角度仪也适用于CT引导下肺结节切除术前定位及消融治疗,尤其是用于消融治疗时,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角度仪操作方便灵活,即便是患者配合不佳的情况下,也可以灵活调整,适用于多种复杂情况。
[0027]2、本申请采用采用双向水平仪(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使本角度仪的第一连接板平行于地面,且与CT检查床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进而使实际进针角度与设计角度一致;具体是通过在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用于确保本角度仪的纵横两方向均处于水平状态;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0028]3、本申请还在弧形板的内壁设置有内凹部,作为食指或中指的卡位部;在竖板的外壁中部设置凹陷部,作为拇指的卡位部,从而便于手持本角度仪,操作方便。
[0029]4、本申请还在弧形板的外圈设置有一圈度数标记,便于确定角度。
[0030]5、本申请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端部均设置有缺口,便于观察进针情况。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
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0032]图1为本申请实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穿刺前);
[0033]图2为本申请实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二(穿刺前);
[0034]图3为图1所示的正视图;
[0035]图4为图1中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申请实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针轨处装有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图5所示的正视图;
[0038]图7为本申请实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带有CT检查床的俯视图;
[0039]图8为本申请实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目标侧躺于CT检查床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第一连接板;11、轴套;12、竖板;121、凹陷部;
[0042]2、第二连接板;21、针轨;22、轴心;23、连接件;24、缺口;
[0043]3、弧形板;31、弧形通孔;32、内凹部;33、度数标记;4、调节螺栓;5、第一水平仪;6、第二水平仪;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弧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且弧形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弧形通孔后与第二连接板连接,调节螺栓的另一端卡挡于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针轨,所述针轨作为穿刺针的进针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CT检查床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位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入所述轴套内的轴心。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角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仪和第二水平仪通过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张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