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46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菌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包括架板、培养瓶和通气机构,所述架板水平固定在培养架上,所述培养瓶定位放置在架板上,所述培养瓶包括瓶身和瓶底,所述瓶身螺纹连接于瓶底上,所述瓶底上设有单向进气结构,由架板、具有单向进气结构的培养瓶、通气机构、进气管道、除菌装置和增氧泵配合组成用于培养基增氧的自适应培养基增氧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基质内含氧量,在基质内含氧量低于预设值时自动对培养基进行增氧,培养基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菌丝在其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在适当含氧量的基质环境中,解决了菌丝生长缓慢的问题,保证了菌菇培养质量与效率。菇培养质量与效率。菇培养质量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菇栽培
,具体为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菌菇,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木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红菇、白灵菇和鹿茸菇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
[0003]在菌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也不同,大多数微生物需要氧气才能生长。因此,对需要适量氧气以满足菌菇菌丝快速生长的菌菇来说,培养基必须具有适当的氧气含量,且培养基的氧气含量必须根据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现有的采用培养瓶培养菌菇时,其增氧的方式只能加速培养架层与层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使培养瓶放置在通风的环境中,但这种通风环境难以使培养基内部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且培养基含氧量无法得到控制,菌丝生长期间无法保持在适当的含氧量基质内,导致基质内的菌丝生长缓慢,极大影响了菌菇培养质量与效率。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菌菇培养难以使培养基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培养基内部含氧量无法得到控制,菌丝生长期间无法保持在适当的含氧量基质内,导致基质内的菌丝生长缓慢,极大影响了菌菇培养质量与效率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所述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包括:
[0010]架板,水平固定在培养架上;
[0011]培养瓶,定位放置在架板上,所述培养瓶包括瓶身和瓶底,所述瓶身螺纹连接于瓶底上,所述瓶底上设有单向进气结构;
[0012]通气机构,设置在架板上对应培养瓶的正下方位置,所述通气机构通过进气管道与增氧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有除菌装置;
[0013]所述架板、具有单向进气结构的培养瓶、通气机构、进气管道、除菌装置和增氧泵配合组成用于培养基基质增氧的增氧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架板内部设有定位孔以及与定位孔侧向连通的管通槽,所述架板上对应定位孔的正上方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单向进气结构内部进气通道上下对应;
[0015]所述单向进气结构由单向阀、布气板、布气管和氧气检测探头组成,所述单向阀嵌
装于瓶底上,所述布气板与单向阀固定连接,所述布气板的内部设有布气腔,所述布气管周向均布于布气板上,且布气管与布气腔连通设置,所述布气管上均布有布气孔,所述氧气检测探头固定在布气板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氧气检测探头用于对基质中氧气含量进行测定;
[0016]所述通气机构包括顶板、底板、通气管、第一弹簧和顶推杆,所述顶板通过支柱固定于底板顶部,所述顶板和底板与定位孔孔壁滑动配合,所述通气管的顶部设有管头,所述管头上设有排气头,所述排气头上周向均布有排气孔,所述通气管的端部延伸至贯穿孔内,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顶板与定位孔孔顶之间对应第一弹簧的外围位置,所述顶板的底部设有与进气管道连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通气管连通,所述顶推杆设置于定位孔内对应底板的下方位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是由阀体、阀芯、第二弹簧和定位板组成,所述定位板固定在阀体通道内部,所述阀芯通过第二弹簧安装在定位板上,所述阀芯与阀体内通道壁滑动配合;
[0018]所述阀体的阀口下方设有与管头相适配的流体进口,所述排气头与阀口相适配,所述顶推杆连接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顶升顶推杆,推动通气管上的排气头向上顶推阀芯,克服第二弹簧弹力,使进气管道、通气管和阀体内通道导通。
[0019]进一步地,所述布气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布气管的定位槽,所述布气管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周向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底座通过第三弹簧安装在定位槽内,所述底座与定位槽槽壁滑动配合,所述底座上对应布气管的外围设有防堵塞不锈钢网,所述底座与布气板内槽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底座内嵌装有微型振动器。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具备以下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由架板、具有单向进气结构的培养瓶、通气机构、进气管道、除菌装置和增氧泵配合组成用于培养基增氧的自适应培养基增氧结构,能够实时监测基质内含氧量,在基质内含氧量低于预设值时自动对培养基进行增氧,培养基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菌丝在其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在适当含氧量的基质环境中,解决了菌丝生长缓慢的问题,保证了菌菇培养质量与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布气管与布气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通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架板;101、定位孔;102、管通槽;103、贯穿孔;2、培养瓶;201、瓶身;202、瓶底;203、单向进气结构;2031、单向阀;20311、阀体;20312、阀芯;20313、第二弹簧;20314、定位板;2032、布气板;20321、布气腔;20322、定位槽;2033、布气管;20331、布气孔;20332、底座;2034、氧气检测探头;2035、第三弹簧;2036、防堵塞不锈钢网;2037、密封圈;2038、微型振动器;3、通气机构;301、顶板;302、底板;303、通气管;3031、管头;3032、排气头;304、第一
弹簧;305、顶推杆;306、支柱;4、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所述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包括水平固定在培养架上的架板1、定位放置在架板1上的培养瓶2以及设置在架板1上对应培养瓶2的正下方位置的通气机构3,整体由所述架板1、具有单向进气结构203的培养瓶2、通气机构3、进气管道4、除菌装置和增氧泵配合组成用于培养基基质增氧的增氧结构,对培养瓶2内的基质进行增氧,增强基质通风透气性,实现菌菇菌丝的扩繁复壮深层培养。
[0032]培养瓶2包括瓶身201和瓶底202,瓶身201螺纹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包括:架板(1),水平固定在培养架上;培养瓶(2),定位放置在架板(1)上,所述培养瓶(2)包括瓶身(201)和瓶底(202),所述瓶身(201)螺纹连接于瓶底(202)上,所述瓶底(202)上设有单向进气结构(203);通气机构(3),设置在架板(1)上对应培养瓶(2)的正下方位置,所述通气机构(3)通过进气管道(4)与增氧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4)上设有除菌装置;所述架板(1)、具有单向进气结构(203)的培养瓶(2)、通气机构(3)、进气管道(4)、除菌装置和增氧泵配合组成用于培养基基质增氧的增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菌丝培养用增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1)内部设有定位孔(101)以及与定位孔(101)侧向连通的管通槽(102),所述架板(1)上对应定位孔(101)的正上方设有贯穿孔(103),所述贯穿孔(103)与单向进气结构(203)内部进气通道上下对应;所述单向进气结构(203)由单向阀(2031)、布气板(2032)、布气管(2033)和氧气检测探头(2034)组成,所述单向阀(2031)嵌装于瓶底(202)上,所述布气板(2032)与单向阀(2031)固定连接,所述布气板(2032)的内部设有布气腔(20321),所述布气管(2033)周向均布于布气板(2032)上,且布气管(2033)与布气腔(20321)连通设置,所述布气管(2033)上均布有布气孔(20331),所述氧气检测探头(2034)固定在布气板(2032)顶部中间位置,所述氧气检测探头(2034)用于对基质中氧气含量进行测定;所述通气机构(3)包括顶板(301)、底板(302)、通气管(303)、第一弹簧(304)和顶推杆(305),所述顶板(301)通过支柱(306)固定于底板(302)顶部,所述顶板(301)和底板(302)与定位孔(101)孔壁滑动配合,所述通气管(303)的顶部设有管头(3031),所述管头(3031)上设有排气头(30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雄孟华邵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