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唯梁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374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通风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包括安装框、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以及滑动件;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底面设置有电磁吸盘;滑动件包括:均滑动设置在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之间的两隔音板;用于连接两组隔音板的绝缘滑杆,绝缘滑杆与挡板滑动配合;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发电组件;内隔音玻璃均对称贯穿设置有通气管组件。该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应阀门开启或关闭,控制电磁吸盘周期性得失电,配合连接弹簧,使得滑动件上的两组隔音板沿着两隔音玻璃内壁往返滑动,将外部冷空气吸入下活动腔中后送入室内,同时,室内的空气被抽进上活动腔后排出室外,提高了通风窗的通风效果以及通气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窗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的窗户主要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铰链、执手、滑轮等)三部分组成,起到通风、采光、隔音等多重作用;然而对一些靠近马路的写字楼来说,马路上来回汽车鸣笛噪音大,极大影响了写字楼内的人们的工作,为此需要关闭窗户来隔绝噪音,但是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房间内的通风效果与透气性。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111720029A的一种具有隔绝噪音功能的通风窗,包括窗体,窗体的侧壁开设有条形腔,条形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隔音板,隔音板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条形腔的两个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且隔音板的下端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条形腔的内底部。该装置通过设置压电陶瓷片、弹簧、隔音板等部件,在窗外汽车鸣笛噪音大时,迫使压电陶瓷片共振产生感应电流并向弹簧供电,可使弹簧收缩并带动隔音板下移,将可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隔绝,从而避免噪音通过空气传入室内,给室内人们的工作带动影响,在无噪音时,窗内外的空气可通过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发生交互,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效果与透气性。
[0004]然而,当外界处于长时间的噪音环境下,该通风窗中的隔音板降落,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始终隔绝,影响室内的正常通风效果;同时,该通风窗只能单独进行外部空气的抽进或室内空气的抽出,不能实现室外空气抽进的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抽出,降低了通风效果以及通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应阀门开启或关闭,控制电磁吸盘周期性得失电,配合连接弹簧,使得滑动件上的两组隔音板沿着两隔音玻璃内壁往返滑动,将外部冷空气吸入下活动腔中后送入室内,同时,室内的空气被抽进上活动腔后排出室外,提高了通风窗的通风效果以及通气性能的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包括安装框以及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框内壁之间的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所述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面设置有电磁吸盘;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外隔音玻璃与内隔音玻璃之间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隔音板,两所述隔音板均滑动设置在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之间;用于连接两组所述隔音板的绝缘滑杆,所述绝缘滑杆与挡板滑动配合;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发电组件;所述挡板将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之间分隔成上工作腔、下工作腔;一所述隔音板将上工作腔分隔为上活动腔与制冷腔;另一所述隔音板将下工作腔分隔为制热腔与下活动腔;所述外隔音玻璃、内隔音玻璃均对称贯穿设置有通气管组件;所述安装框内壁且
靠近内隔音玻璃处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电磁吸盘、制热腔、制冷腔以及通气管组件通过电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隔音板内部的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用于连接所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上表面的第一导体;两组第二导体,两所述第二导体分别设置在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下表面;热端,所述热端设置在第一导体表面;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第二导体下表面的冷端。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冷端均连接有电源线缆;所述上活动腔以及下活动腔中的安装框内部均贯穿设置有电源线缆导线管;所述安装框内壁位于控制器两侧对称设置有为控制器供电的蓄电池组;所述电源线缆分别穿过对应的电源线缆导线管与对应的蓄电池组电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端以及冷端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导热杆。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滑杆与热端表面之间设置有铁块;所述铁块周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与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贯穿设置有第一导线管、第二导线管以及第三导线管;所述制热腔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制冷腔内壁设置有制冷片;所述电加热板、制冷片以及电磁吸盘上的连接线缆分别穿过第一导线管、第二导线管以及第三导线管与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气管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通风管以及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第二通风管靠近一端处均设置有电磁截止阀;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各电磁截止阀通过电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靠近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通风管靠近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内部开有蛇形通风槽;所述蛇形通风槽内壁设置有隔音棉层。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外隔音玻璃与内隔音玻璃的双层结构设计,提高了通风窗的隔音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内部蛇形通风槽内壁设置隔音层,进一步地提高了隔音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应阀门开启或关闭,控制电磁吸盘周期性得失电,配合连接弹簧,使得滑动件上的两组隔音板沿着两隔音玻璃内壁往返滑动,将外部冷空气吸入下活动腔中后送入室内,同时,室内的空气被抽进上活动腔后排出室外,提高了通风窗的通风效果以及通气性能。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热端以及冷端表面均设导热杆,增加了热端以及冷端的换热面积,提高了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
[0019]4、本专利技术在冬季时,控制电加热板打开,使得制热腔升温,为热端提供热源,被吸入下活动腔中的冷空气为冷端提供冷源,通过温差实现发电组件的发电;夏季时,控制启动制冷板,使得制冷腔降温,为冷端提供冷源,被吸入上活动腔中的热空气为热端提供热源,通过温差实现发电组件的发电;发出的电对对应的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从而为各电气件提供电源,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6的B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安装框;2、外隔音玻璃;3、内隔音玻璃;4、挡板;5、电磁吸盘;6、滑动件;7、隔音板;8、绝缘滑杆;9、上活动腔;10、制冷腔;11、制热腔;12、下活动腔;13、通气管组件;14、控制器;15、N型半导体;16、P型半导体;17、第一导体;18、第二导体;19、热端;20、冷端;21、电源线缆;22、电源线缆导线管;23、蓄电池组;24、导热杆;25、铁块;26、绝缘板;27、连接弹簧;28、第一导线管;29、第二导线管;30、第三导线管;31、电加热板;32、制冷片;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包括安装框(1)以及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框(1)内壁之间的外隔音玻璃(2)、内隔音玻璃(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隔音玻璃(2)、内隔音玻璃(3)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底面设置有电磁吸盘(5);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外隔音玻璃(2)与内隔音玻璃(3)之间的滑动件(6);所述滑动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隔音板(7),两所述隔音板(7)均滑动设置在外隔音玻璃(2)、内隔音玻璃(3)之间;用于连接两组所述隔音板(7)的绝缘滑杆(8),所述绝缘滑杆(8)与挡板(4)滑动配合;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发电组件;所述挡板(4)将外隔音玻璃(2)、内隔音玻璃(3)之间分隔成上工作腔、下工作腔;一所述隔音板(7)将上工作腔分隔为上活动腔(9)与制冷腔(10);另一所述隔音板(7)将下工作腔分隔为制热腔(11)与下活动腔(12);所述外隔音玻璃(2)、内隔音玻璃(3)均对称贯穿设置有通气管组件(13);所述安装框(1)内壁且靠近内隔音玻璃(3)处设置有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输出端分别与电磁吸盘(5)、制冷腔(10)、制热腔(11)以及通气管组件(13)通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隔音板(7)内部的N型半导体(15)、P型半导体(16);用于连接所述N型半导体(15)、P型半导体(16)上表面的第一导体(17);两组第二导体(18),两所述第二导体(18)分别设置在N型半导体(15)、P型半导体(16)下表面;热端(19),所述热端(19)设置在第一导体(17)表面;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第二导体(18)下表面的冷端(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通风窗,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冷端(20)均连接有电源线缆(21);所述上活动腔(9)以及下活动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唯梁
申请(专利权)人:谭唯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