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933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属于防灾减灾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对山顶陡峻、基岩裸露地区的积雪进行治理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防治装置治理雪崩的防治方法。所述的防治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积雪治理结构,需要治理的积雪通过沿高度方向顺序的布置在雪崩发生区内的各组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分隔成相应数量的各块积雪块降低或消除积雪崩塌的风险。所述的防治方法先收集资料,然后再根据资料确定并设计积雪治理结构,最后再在雪崩发生区布置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完成积雪的治理。的治理。的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属于防灾减灾装备设计制造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的防治装置治理雪崩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术语解释:
[0003]雪崩: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从而威胁边坡下部公路、村落等的安全。
[0004]雪崩是致命的冰雪自然灾害,素有“白色死神”之称。不同于其他灾害,雪崩具有发生突然、运动速度快、崩塌量大的特点,能摧毁大片森林,击毁或埋没房屋、公路、交通、人命安全、基础设施和车辆等,对人类生产活动及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雪崩灾害是高寒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海拔高、边坡陡、爆发突然,给其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雪崩的防治显得尤为必要。
[0005]一般而言,雪崩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递进过程,一部分雪崩受外界扰动或升温融化,内部粘聚力或与坡面摩阻力难以抵抗其自身重量,造成积雪失稳,而失稳部分又会加剧其他部位积雪的失稳,从而爆发大规模的雪崩,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治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积雪治理结构(1),需要治理的积雪通过沿高度方向顺序的布置在雪崩发生区(2)内的各组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1)分隔成相应数量的各块积雪块降低或消除积雪崩塌的风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1)为沿高度方向顺序的布置在该雪崩发生区内的各组积雪拦挡栅格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积雪拦挡栅格组之间的布置距离L按下述公式计算获得,其中,L为防护装置间距(m),H为多年平均积雪厚度(m),β为雪崩发生区山体坡度(
°
),为山坡与积雪的摩擦系数,一般取0.5~0.7。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的积雪拦挡栅格组均包括安装基座(3)、拦挡栅格组件(4)和揽风加固支撑组件(5),沿长度方向顺序布置的拦挡栅格组件(4)的下端通过安装基座(3)布置在雪崩发生区(2)的地基上,沿长度方向顺序布置的拦挡栅格组件(4)的上端通过所述的揽风加固支撑组件(5)保持稳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基座(3)为沿长度方向顺序的镶嵌在雪崩发生区地基内的混凝土座,拦挡栅格组件(4)通过其钢桩立柱(6)的下端分别一一对应的插接在相应的混凝土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挡栅格组件(4)还包括多组钢绳格栅(7),所述的钢桩立柱(6)为多根,各组所述的钢绳格栅(7)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在相邻两根钢桩立柱(6)之间,揽风加固支撑组件(5)分别顺序的与相应的钢桩立柱(6)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挡栅格组件(4)还包括张拉钢绳(8)和缝合钢绳(9),沿周向在相邻两根钢桩立柱(6)上均布置有所述的张拉钢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平张世殊冉从彦林红胡金山邓卫东甘东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