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及其换流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混合低压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及其换流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高比例单相户用光伏的接入可能会导致配电网出现高电压问题和潮流返送,甚至导致配电变压器和低压线路过载。此外,由于负荷用电高峰和光伏的出力高峰不匹配,低压配电网可能同时存在高电压、低压电、过载等多种电能质量问题。
[0003]目前,通过调控配电网传统元件如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等、光伏逆变器无功以及储能有功等都可以提升配电网的调控能力和改善电压水平。然而,受限于开关动作次数,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无法频繁动作。光伏逆变器归用户所有且配电网通信条件有限,无法实现户用光伏逆变器的统一调控。储能的成本较高,目前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较少。此外,上述手段无法打破低压交流配电网辐射状运行的约束,无法实现多条线路或者多个台区间的互联和功率转供。
[0004]直流配电网具有供电容量大、方便光伏等清洁能源接入、功率调控灵活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结构包括,台区内并联直流结构和台区间直流互联结构;在所述台区内并联直流结构中,增加第一直流线路,所述第一直流线路两端并联于原交流线路的两端,用于采用交直流混配给末端用户供电;在所述台区间直流互联结构中,增加第二直流线路,所述第二直流线路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临近台区首端,用于转供两个互联台区间的功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线路和原交流线路采用同杆架设,所述并联于原交流线路的两端通过AC/DC模块和第一DC/AC模块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线路的两端通过AC/DC模块和第二DC/AC模块连接两个临近台区首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流器,采用V
dc
‑
Q控制方式,设置于所述AC/DC模块中,用于建立直流侧电压;第二换流器设置于第一DC/AC模块中;第三换流器设置于第二DC/AC模块中;所述第二换流器和第三换流器均采用P
‑
Q控制方式,用于调节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间的功率。4.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配电台区直流结构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式,用于台区内并联直流结构,所述第一控制模式通过第二换流器获取交流线路末端电压测量值,基于电压测量值和电压灵敏度对台区内换流器功率进行调节;第二控制模式,用于台区间直流互联结构,所述第二控制模式通过第三换流器获取所连配变的出口有功功率值,对台区间的换流器的有功功率进行调节。第三控制模式,用于台区内并联直流结构和台区间直流互联结构共同作用时,将第一换流器作为平衡节点,依据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下分别获取的第二换流器和第三换流器直流侧注入有功功率之和,得到第一换流器的直流侧流出的有功功率,从而对电压越限和过载进行调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宇,蔡永翔,白浩,肖小兵,李跃,李巍,王扬,刘通,刘安茳,熊楠,方阳,宾峰,郑友卓,郝树青,苗宇,徐进,张洋,任佳宽,李新皓,张恒荣,何肖蒙,宋子宏,班诗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