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19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主控模块1和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所述主控模块1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源模块7、通信模块8和交互模块9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控制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可由低强度到高强度,由高频到低频,逐步达到预定输出的电刺激频率、幅度,使得经皮电刺激的使用耐受性、操作安全性得到提高;在电刺激前与刺激中联合高频、低频振动,让皮肤感受阈降低、提高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状态,可减轻电刺激带来的皮肤刺痛感,对于耐受性人群的临床使用具有重大意义。使用具有重大意义。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技术介绍

[0002]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放置于皮肤表面的电极向人体注入刺激电流,进而持续轻度的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来达到缓解疼痛、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等目的,凭借其操作相对简易、无创副作用低等优势,经皮神经电刺激技术已在镇痛、偏头痛预防、卒中康复、医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目前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器设备大多采用双向脉冲电压或电流进行人体干预,通过硅橡胶电极或直接金属电极接触皮肤输出电刺激,或多或少都会带来皮肤刺痛、泛红等副作用,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炎症等症状,因此如何提高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使用耐受性对于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绝大部分电刺激设备在设计上都未考虑如何提高使用耐受性的问题,例如常用的颈部脉冲电刺激器,市面上绝大部分产品直接采用金属电极接触皮肤,由于个体皮肤状态差异,使用者主观感受刺痛感相对较高,用户体验感显著降低,同时也限制了其他低耐受群体的使用。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电刺激仪,通过高频渐变刺激以及高低频物理振动,可以显著提高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使用耐受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主控模块1和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所述主控模块1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源模块7、通信模块8和交互模块9电性连接,所述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分别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和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性连接。
[0008]所述主控模块1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功能控制与数据信息处理。所述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用于产生电刺激电流,可动态程控输出0~
±
50V、0~400Hz范围内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流。所述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用于产生高频振荡激励信号,主要由直接数字合成器、信号调理电路组成。
[0009]所述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主要产生常规低频振动按摩激励信号。所述电源模块7用于给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提供相关工作电源。所述通信模块8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与外部
进行数据通信,可采用蓝牙、WIFI、光纤方式。所述交互模块9用于用户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进行交互控制显示,可采用液晶触摸显示屏、LED显示屏、按键方式。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由振动马达41与刺激电极42组成,其中振动马达41用于输出物理振动,刺激电极42用于输出电刺激电流,所述刺激电极42由橡胶电极411与导电凝胶412组成。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与刺激电极42相连,所述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与刺激电极42相连。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控制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可由低强度到高强度,由高频到低频,逐步达到预定输出的电刺激频率、幅度,使得经皮电刺激的使用耐受性、操作安全性得到提高;在电刺激前与刺激中联合高频、低频振动,让皮肤感受阈降低、提高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状态,可减轻电刺激带来的皮肤刺痛感,对于耐受性人群的临床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中刺激振动一体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输出电压的示意图。
[0017]图中:主控模块1、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
[0018]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
[0019]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振动马达41、刺激电极42、橡胶电极411、导电凝胶412、
[0020]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
[0021]电源模块7、通信模块8、交互模块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主控模块1和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所述主控模块1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源模块7、通信模块8和交互模块9电性连接,所述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分别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和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性连接。
[0024]所述主控模块1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的功能控制与数据信息处理。
[0025]所述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用于产生电刺激电流,可动态程控输出0~
±
50V、0~400Hz范围内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电流。
[0026]所述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用于产生高频振荡激励信号,主要由直接数字合成器、信
号调理电路组成。
[0027]所述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主要产生常规低频振动按摩激励信号。
[0028]所述电源模块7用于给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提供相关工作电源。
[0029]所述通信模块8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与外部进行数据通信,可采用蓝牙、WIFI、光纤方式。
[0030]所述交互模块9用于用户与经皮神经电刺激仪进行交互控制显示,可采用液晶触摸显示屏、LED显示屏、按键方式。
[003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由振动马达41与刺激电极42组成,其中振动马达41用于输出物理振动,刺激电极42用于输出电刺激电流,所述刺激电极42由橡胶电极411与导电凝胶412组成。
[0032]所述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与刺激电极42相连,所述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与刺激电极42相连。通过电刺激前、中分别施加高频振动与低频振动,可减少刺激过程中的皮肤刺痛感。其基本原理为:电刺激过程中电极与皮肤交界面的电子离子流动与电荷交换是造成组织疼痛感的主要因素,尤其当电极电压升高时,会使得皮肤刺痛感加强。本技术区别于现有经皮神经电刺激设备在于,可以在刺激前通过高频振动使得刺激电极周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包括主控模块(1)和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源模块(7)、通信模块(8)和交互模块(9)电性连接,所述刺激振动一体电极(4)分别与高频电刺激发生模块(2)、低频电刺激发生模块(3)、高频振动发生模块(5)和低频振动发生模块(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使用耐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敏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思为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