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902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绝缘膜结构包括:主体部及开口端,主体部包括密封连接的侧面;开口端位于主体部的上端,极组适于经由开口端装入主体部中;主体部的材质为多微孔膜,多微孔膜适于通过电解液,并适于阻隔颗粒异物。通过将主体部的上端设置为开口端,从而形成一端开口的袋状结构,便于将极组从开口端装入主体部中,并且主体部的侧面形成的密闭连接结构对从极组上掉落的异物颗粒具有阻挡作用,可以防止主体部内部的异物颗粒随电解液经由侧面迁移至绝缘膜结构与电池壳体之间,从而避免电池壳体因接触异物颗粒而腐蚀的现象,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完极组的装配并且完成极耳的终焊后,通常在极组外侧再包裹一层mylar膜将极组和壳体隔离开,达到提升电芯安全性的目的。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片会有一定的膨胀和收缩,伴随着正负极片的膨胀和收缩,极片和隔膜中的电解液也不可避免地被挤压或吸收,进而达到电芯内部游离电解液和吸附电解液的循环往复流动。常规mylar膜结构是直接将薄膜结构包裹在极组外侧,底部或侧边不是密闭的,例如存在圆孔或者切痕,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循环往复流动会带动颗粒异物(例如在极片上粘结不牢固的正负极主材颗粒或者制程过程中模切位置容易掉料的颗粒等)迁移,极组极片上的颗粒异物不可避免地会从mylar膜未封闭的底部或侧边迁移至mylar膜和壳体之间,进而到达极组底部接近壳体的部位,从而造成极组极片和壳体发生电子导通,再加上电芯内部天然存在的离子通道,在合适的条件下即可发生锂嵌入铝壳层发生腐蚀,进而导致电芯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mylar膜结构无法有效阻断颗粒异物随电解液由极组内部迁移至mylar膜与壳体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阻断可以异物随电解液迁移至mylar膜与壳体间的绝缘膜结构及电池。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膜结构,包括:主体部,包括密封连接的侧面;开口端,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极组适于经由所述开口端装入所述主体部中;所述主体部的材质为多微孔膜,所述多微孔膜适于通过电解液,并适于阻隔颗粒异物。
[0005]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呈长方体。
[0006]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极组的高度,所述主体部的高度与所述极组的高度之间的差值为0.5~4mm。
[0007]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极组的宽度,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与所述极组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0.5~4mm。
[0008]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极组的长度,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与所述极组的长度之间的差值为0.5~4mm。
[0009]可选的,所述多微孔膜的厚度为10~100μm。
[0010]可选的,所述多微孔膜包括基底层和涂层,所述涂层涂覆在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侧。
[0011]可选的,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和/或,所述涂层的材质为陶瓷层或陶瓷层与胶层。
[0012]可选的,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5~5um。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的绝缘膜结构。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绝缘膜结构,通过将所述主体部的上端设置为所述开口端,从而形成一端开口的袋状结构,便于将极组从所述开口端装入所述主体部中,并且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侧面形成的密闭连接结构对从极组上掉落的异物颗粒具有阻挡作用,可以防止所述主体部内部的异物颗粒随电解液经由所述侧面迁移至绝缘膜结构与电池壳体之间,从而避免电池壳体因接触异物颗粒而腐蚀的现象出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0016]2、本技术提供的绝缘膜结构,所述主体部呈长方体状,长方体的形状加工简单,且能够与极组的外形贴合,使用方便。
[0017]3、本技术提供的绝缘膜结构,通过设置绝缘膜结构的长、宽、高均略大于极组的长、宽、高,保证绝缘膜可以有效包裹极组,并且方便将极组装入绝缘膜结构中,提高工作效率,而后,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经过电芯烘烤工序后,绝缘膜结构会有明显的热收缩,可以保证绝缘膜结构紧紧包裹在极组外侧,起到绝缘的效果。
[0018]4、本技术提供的绝缘膜结构,所述多微孔膜包括基底层和涂层,所述涂层涂覆在所述基底层的至少一侧,能够提高绝缘膜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的绝缘膜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的绝缘膜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图1的绝缘膜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主体部;101、基底层;102、涂层;11、底面;121、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20、开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结构包括:主体部10及开口端20,主体部10包括密封连接的侧面;开口端20位于所述主体部10的上端,极组适于经由所述开口端20装入所述主体部10中;所述主体部10的材质为多微孔膜,所述多微孔膜适于通过电解液,并适于阻隔颗粒异物。其中,上端指的是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所在方向的一端;所述侧面包括与所述开口端20相对的底面11及位于底面11与开口端20之间的周向面,所述底面11位于所述主体部10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下”所在方向的一端。
[0032]应用本实施例的绝缘膜结构,通过将所述主体部10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包括密封连接的侧面;开口端,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极组适于经由所述开口端装入所述主体部中;所述主体部的材质为多微孔膜,所述多微孔膜适于通过电解液,并适于阻隔颗粒异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长方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极组的高度,所述主体部的高度与所述极组的高度之间的差值为0.5~4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极组的宽度,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与所述极组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0.5~4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史童男丁佩岭胡玥杨超朱开鑫郭小森刘立淮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