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86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涉及烟机技术领域。集成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包括安装腔、风道和进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壳体顶部,安装腔位于风道周侧,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风道的另一端与安装腔连通;离心风机,设于安装腔内,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背离进风口,且与第一壳体的底壁相间隔;其中,部分第一壳体的底壁朝第一壳体内侧凹陷,在风道和/或安装腔内侧形成凸台,凸台包括排水孔,排水孔位于凸台的侧壁。凸台的侧壁。凸台的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烟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下吸式集成灶需要自上而下抽取油烟,抽入集成灶的油脂和水蒸气会堆积在集成灶内,同时台面上的液体还可能直接由油烟抽取口倾倒入集成灶,以至于集成灶内腔底部产生积液,积液容易损坏集成灶内部的电器结构,且容易产生异味,导致集成灶的可靠性下降,且破坏用户使用体验。
[000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包括安装腔、风道和进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壳体顶部,安装腔位于风道周侧,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风道的另一端与安装腔连通;离心风机,设于安装腔内,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背离进风口,且与第一壳体的底壁相间隔;其中,部分第一壳体的底壁朝第一壳体内侧凹陷,在风道和/或安装腔内侧形成凸台,凸台包括排水孔,排水孔位于凸台的侧壁。
[0007]本申请限定了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能够嵌入安装至橱柜的台面上,且集成灶能够在橱柜的台面上自上而下抽取油烟。在此基础上,集成灶包括第一壳体和离心风机,第一壳体对应集成灶的风机组件,在完成集成灶的安装后,第一壳体位于橱柜内侧,开启离心风机后,油烟被抽取至第一壳体内,并最终通过烟管集中排放至指定区域。
[0008]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和风道,且第一壳体顶部形成有进风口。具体地,安装腔布置在风道周侧,进风口位于风道顶部,风道的上端与进风口连通,风道的下端与周侧的安装腔连通。离心风机设置在安装腔内,离心风机的轴向进气口朝下,背离朝上的进风口,且进气口与安装腔的底壁相间隔。开启离心风机后,油烟由进风口自上而下进入风道,并由风道流横向动至进气口和安装腔底壁之间的区域,其后油烟由进气口被抽入至离心风机内,并最终在被离心风机加压后由第一壳体的周侧排入外部烟管。其中,因油烟在被抽入离心风机前需要转向,部分油脂和水分会被甩至第一壳体的底壁上,即便油烟被抽入离心风机,附着在离心风机内的油脂和水也会在离心风机停机后由进气口滴落至第一壳体的底壁,另外因进风口开设在第一壳体顶部,集成灶台面上的水会有进风口直接灌入第一壳体内,最终导致第一壳体内会堆积大量油水混合物。
[0009]在此基础上,在第一壳体的底壁上,至少部分区域朝第一壳体的内侧凹陷,以在第一壳体内侧形成凸台,在第一壳体外侧形成凹槽。其中,凸台的侧壁上设置有横向贯通的排水孔。通过设置该凸台,堆积在第一壳体底壁上方的油水混合物能够经由排水孔横向流出第一壳体,具体因油水混合物具备一定粘性,先前流出排水孔的油水混合物会连带第一壳
体内的油水混合物流出,从而排空第一壳体内的油水混合物,以满足第一壳体内部的排液需求,避免第一壳体内过量堆积的油水混合物损毁其他电器结构,且避免第一壳体内产生异味。
[0010]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壳体的底壁构造凸台和排水孔,使第一壳体内的油水混合物可以及时排出,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集成灶易损坏、集成灶易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集成灶结构,提升集成灶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0011]具体地,通过构造内凹的凸台还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壳体内侧的空间,使用于封堵排水孔的封堵结构可以布置在凸台内侧,不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底面,从而避免封堵结构增大集成灶的厚度,并保证集成灶可以平放在橱柜中。进而实现降低集成灶安装难度,为集成灶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12]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集成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台包括:第一凸台,位于风道内,第一凸台包括第一排水孔;第二凸台,位于安装腔内,第二凸台包括第二排水孔。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位于风道内,且第一凸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堆积在风道底部的油水混合物能够通过第一排水孔排出至第一壳体外。第二凸台位于安装腔内,且第二凸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堆积在安装腔底部的油水混合物能够通过第二排水孔排出至第二壳体外。
[0015]通过分别在风道和安装腔内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一方面可以使风道和安装腔内堆积的油水混合物由就近的凸台及时排出第一壳体,以提升油水混合物排放及时性和排放速率,另一方面同时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有利于消除第一壳体内的排水死角,降低油水混合物堆积在第一壳体内无法排出的可能性。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凸筋,设于第一壳体的底壁,凸筋位于第一壳体内,且凸筋横设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凸筋,凸筋呈条状,且凸筋的两端与第一壳体的侧壁连接。其中,第一凸筋横设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以配合第一壳体的底壁和第一壳体的侧壁围合出第一储储液区域和第二储液区域。第一储液区域位于第一凸筋的第一侧,第一凸台位于第一储液区域内,风道内甩出的油水混合物或直接由进风口灌入的液体堆积在第一储液区域中,打开第一排水孔即可排出第一储液区域中的液体。第二储液区域位于第二凸筋的第二侧,第二凸台位于第二储液区域内,由离心风机进气口滴出的油水混合物堆积在第二储液区域,打开第二排水孔即可排出第二储液区域中的液体。
[0018]通过设置凸筋,使堆积在第一壳体内的液体可以分区存储和分区排放,具体第一储液区域中堆积液体的速率较快,尤其是有液体灌入进风口时,第一储液区域会快速灌满。对此,在液体堆积速率较慢时,因存在凸筋的遮挡,用户可单独打开第一排水孔排出第一储液区域内的液体,免去频繁打开第二排水孔的操作。在液体堆积速率较快时,液体跨过凸筋流入第二储液区域,以通过第二储液区域分摊储液压力。进而实现优化集成灶结构布局,为用户实施排水操作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蜗壳,进风口位于蜗壳顶部,风道位于蜗壳内,蜗壳底部开口,开口与离心风机相对;盖板,与蜗壳连接,盖合开口,蜗壳和盖板围合
出安装腔。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蜗壳和盖板,蜗壳形成第一壳体的全部侧壁以及部分底壁,风道布置在蜗壳内,且蜗壳顶部开设有连通风道顶端的进风口。蜗壳内风道的周侧成型有底部开口的空间,盖板与蜗壳连接,完成盖板的安装后盖板盖合该开口,以配合蜗壳围合出安装腔。
[0021]通过设置开口和盖板能够为离心风机的拆装提供便利条件,拆装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开口向第一壳体内装入离心风机,或通过开口取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离心风机。该开口还可以在离心风机出现故障时供维护人员探入操作。进而实现降低离心风机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0022]具体地,在需要清洗集成灶内部时,用户可在拆下盖板后清理盖板内表面所残留的污垢,还可以有开口探入清理蜗壳底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包括安装腔、风道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风道周侧,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背离所述进风口,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相间隔;其中,部分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朝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凹陷,在所述风道和/或所述安装腔内侧形成凸台,所述凸台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凸台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排水孔;第二凸台,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凸台包括第二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筋,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凸筋横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蜗壳,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蜗壳顶部,所述风道位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底部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相对;盖板,与所述蜗壳连接,盖合所述开口,所述蜗壳和所述盖板围合出所述安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蜗壳的底壁向所述风道内凹陷,在所述风道内形成所述第一凸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盖板朝所述安装腔内凹陷,在所述安装腔内形成所述第二凸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离心风机的面上,除所述第二凸台以外的至少部分区域朝所述第二凸台凹陷。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离心风机的面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业辉彭志伟吴慧民谢锋高文祥江太阳王国海陈德鑫郑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