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74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包括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拨码控制板,驱动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外部供电单元、外部信号采样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色温调节单元,外部供电单元为驱动板供电,灯具所需的电压经过外部信号采样单元采样后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利用功率控制单元调节灯具的功率,色温调节单元调节灯具的色温,可对不同的灯具提供不同的电压,实用且简便。实用且简便。实用且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板,特别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控制板。

技术介绍

[0002]灯具等电器采用并不相同的电源供电,这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驱动板以提供不同的电压,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适配多种灯具的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包括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拨码控制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外部供电单元、外部信号采样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色温调节单元。
[0006]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U2,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是FT61F132A

RB,所述外部信号采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稳压电路、接口电路、分压电路和第一RC滤波电路以及采样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入感应器、智能控制器等控制器以实现整灯接入智能控制,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2、电容C50、线性稳压芯片U1、电容C4和电容C8,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1的型号是SE8533,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阻R22、PNP型三极管Q7、PNP型三极管Q8、电阻R23和二极管ZD3,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24和电阻R25,所述第一RC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26、电容C11、电阻R38和电容C12,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容C5、电阻R2、电阻R5、电容C6、电阻R3、电阻R6、电容C7、连接器CN1和连接器CN3,连接器CN1连接拨码控制板,连接器CN1的1引脚为色温端,2引脚为电源开关端,3引脚为光敏电阻连接端,4引脚为GND端,连接器CN3的1引脚是电源端,2引脚是数据端,3引脚是时钟端,4引脚是GND端,所述外部供电单元包括连接器CN2、电阻R28和电阻R29,连接器CN2的1引脚是0至10V电压采样端,2引脚和4引脚是GND端,3引脚是电压输入端,5引脚是输出0至10V的电压端,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37、电阻R36、电阻R35、运算放大器U6、电容C33、电阻R27、电容C34、电阻R11,所述电容C2和电容C50并联连在一起组成第一电容组,所述电容C4和电容C8并联连在一起组成第二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的一端和线性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接在一起后接12V直流电,所述第二电容组的一端和线性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接在一起后输出3.3V直流电,所述第一电容组的另一端、线性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和第二电容组的另一端接在一起后接地,连接器CN1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1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3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5接地,连接器CN1的2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2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2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5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6接地,连接器CN1的3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3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
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1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6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7接地,连接器CN1的4引脚接地,连接器CN3的1引脚接3.3V直流电,2引脚接控制芯片U2的9引脚,3引脚接控制芯片U2的8引脚,4引脚接地,连接器CN2的3引脚接12V直流电,电阻R36的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电阻R37接连接器CN2的5引脚,另一路接运算放大器U6的1引脚,运算放大器U6的2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36的一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35接地,运算放大器U6的3引脚、6引脚和7引脚接在一起,控制芯片U2的14引脚接地,运算放大器U6的5引脚和电阻R27的一端接在一起后通过电容C33接地,运算放大器U6的8引脚接12V直流电,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两路,一路通过电容C34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2的7引脚,连接器CN2的1引脚接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8的另一端接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分三路,第一路接二极管ZD3的负极,第二路接PNP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三路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26的一端,另一路通过电阻R25接地,电阻R26的另一端和电阻R38的一端接在一起后通过电容C26接地,电阻R38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U2的10引脚接在一起后通过电容C12接地,PNP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22的一端,另一路接PNP型三极管Q7的基极,PNP型三极管Q8的基极和PNP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在一起后通过电阻R23接地,PNP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12V直流电,二极管ZD3的正极接地。
[0007]所述色温调节单元包括连接器CN4、MOS管Q5、电阻R14、二极管ZD1、电容C9、光耦U3、电阻R13、MOS管Q6、电阻R15、二极管ZD2、电容C10、光耦U4、电阻R16,所述连接器CN4的1引脚和2引脚是灯具正极接入端,3引脚是暖光接入端,4引脚是冷白光接入端,5引脚是灯具负极端,电阻R15的一端分两路,一路接连接器CN4的4引脚和5引脚,另一路接电阻R14的一端,MOS管Q5的漏极接连接器CN4的3引脚,MOS管Q5的源极接地,MOS管Q5的栅极分四路,第一路通过电容C9接地,第二路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三路接二极管ZD1的负极,第四路接光耦U3的集电极,光耦U3的发射极接地,光耦U3的正极通过电阻R13接控制芯片U2的5引脚,光耦U3的负极接地,MOS管Q6的漏极接连接器CN4的2引脚,MOS管Q6的源极接地,MOS管Q6的栅极分四路,第一路通过电容C10接地,第二路接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三路接二极管ZD2的负极,第四路接光耦U4的集电极,光耦U4的发射极接地,光耦U4的正极通过电阻R16接控制芯片U2的6引脚,光耦U4的负极接地,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ZD2的正极接地, 连接器CN4的1引脚接地。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部供电单元为驱动板供电,灯具所需的电压经过外部信号采样单元采样后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利用功率控制单元调节灯具的功率,色温调节单元调节灯具的色温,可对不同的灯具提供不同的电压,实用且简便。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包括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拨码控制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外部供电单元、外
部信号采样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色温调节单元,外部供电单元为驱动板供电,灯具所需的电压经过外部信号采样单元采样后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利用功率控制单元调节灯具的功率,色温调节单元调节灯具的色温,可对不同的灯具提供不同的电压,实用且简便。
[0012]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拨码控制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外部供电单元、外部信号采样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色温调节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U2,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是FT61F132A

R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号采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稳压电路、接口电路、分压电路和第一RC滤波电路以及采样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2、电容C50、线性稳压芯片U1、电容C4和电容C8,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1的型号是SE8533,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阻R22、PNP型三极管Q7、PNP型三极管Q8、电阻R23和二极管ZD3,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24和电阻R25,所述第一RC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26、电容C11、电阻R38和电容C12,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4、电容C5、电阻R2、电阻R5、电容C6、电阻R3、电阻R6、电容C7、连接器CN1和连接器CN3,连接器CN1连接拨码控制板,连接器CN1的1引脚为色温端,2引脚为电源开关端,3引脚为光敏电阻连接端,4引脚为GND端,连接器CN3的1引脚是电源端,2引脚是数据端,3引脚是时钟端,4引脚是GND端,所述外部供电单元包括连接器CN2、电阻R28和电阻R29,连接器CN2的1引脚是0至10V电压采样端,2引脚和4引脚是GND端,3引脚是电压输入端,5引脚是输出0至10V的电压端,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37、电阻R36、电阻R35、运算放大器U6、电容C33、电阻R27、电容C34、电阻R11,所述电容C2和电容C50并联连在一起组成第一电容组,所述电容C4和电容C8并联连在一起组成第二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的一端和线性稳压芯片U1的Vin引脚接在一起后接12V直流电,所述第二电容组的一端和线性稳压芯片U1的Vout引脚接在一起后输出3.3V直流电,所述第一电容组的另一端、线性稳压芯片U1的GND引脚和第二电容组的另一端接在一起后接地,连接器CN1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1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3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5接地,连接器CN1的2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2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2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5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6接地,连接器CN1的3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3的一端,另一路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3.3V直流电,控制芯片U2的11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阻R6的另一端,另一路通过电容C7接地,连接器CN1的4引脚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旺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贝斯旺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