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做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69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做功系统,做功系统包括做功绳和设置在所述做功绳上的做功模块,所述做功模块具有可展开的迎风面,所述做功绳的一端连接空中平衡模块,另一端连接至地面系统,所述迎风面的外沿通过若干第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所述外沿内侧的迎风面通过若干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所述做功绳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连接件长度的第一驱动器。将用于调整迎风面姿态的驱动器固定在做功绳上,对做功绳不会产生磨损等不利影响。此外,通过调节设置在迎风面外沿内侧的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来调整迎风面,能够有效减小用于控制做功模块的功耗,整个系统稳健可靠。整个系统稳健可靠。整个系统稳健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做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利用高空风能做功
,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做功系统和做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空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且蕴含巨大的能量,将风能转换为电能是现有的利用风能的方式之一。而利用高空做功模块(如,做功伞/帆等)将风能先转换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用于为地面系统(例如,发电机等)提供持续动力,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方式之一。在该过程中,对做功模块的高效控制是提高风能转换效率的关键。
[0003]申请号为CN200910108994.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伞型风力系统,其包括固定绳、升力导引体和至少一串伞,所述固定绳的一端穿过伞系住所述升力导引体,固定绳上固定有至少一串伞,另一端固定于受力物;所述升力导引体和所述伞之间保持有距离;所述伞至少有三根细绳,每一根细绳的一端系住伞的边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绳;每一个所述的伞都与其相邻的伞之间保持有距离,所述伞的开孔上安装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滑动套接于所述固定绳。
[0004]该方案采取的技术路线是通过绳上的行走驱动器即滑动装置,来控制做功模块的周期性开合并带动做功绳拉动地面系统做功,但滑动装置的反复使用易造成做功绳的磨损,做功绳具有断裂的风险,因此对做功绳的耐磨性/可靠性能存在较高要求。
[0005]申请号为CN201310618638.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装置的风筝组件,主要由主风帆、副风帆a、副风帆b、副风帆c、副风帆d、主风帆拉线、副风帆拉线、风筝拉线、主风帆支架、风筝拉杆、风筝飞行姿态切换装置构成。风筝装置在拉动卷扬机发电的时候,就会由风筝飞行姿态切换装置通过风帆拉线拉起几面副风帆,增大风阻面积,加大了风筝的受力,这样就可以同时拉动卷扬机、发电机进行风筝发电,当把卷扬机拉到终点时候,通过风筝飞行姿态切换装置,将几面副风帆降下,减少风筝所受的风阻力,由卷扬机将风筝拉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就可以使风筝往复运动,带动卷扬机以及发电机进行发电。
[0006]上述方案通过一个风筝飞行姿态切换装置控制风帆拉线拉起或降下几面副风帆的方式,实现做功与回收模式的切换。但由于外围副风帆拉线实际受力最大,控制该组风帆拉线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可操作性低,且拉线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对做功伞/帆姿态进行调整的装置和方法可靠性、功耗大且操作性差,导致获取高空风能的挑战较大。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提供一种风力做功系统,包括做功绳和设置在所述做功绳上的做功模块,所述做功模块具有可展开的迎风面,所述做功绳的一端连接空中平衡模块另一端连接至地面系统,所述迎风面的外沿通过若干第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所述外沿内侧的迎风面通
过若干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所述做功绳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连接件长度的第一驱动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在所述迎风面距离迎风面中心不超过1/2半径处;更优选地,所述做功绳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连接件长度的第二驱动器。
[0011]优选地,所述做功模块的迎风面中心设有供所述做功绳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边缘通过若干第三连接件连接至位于所述迎风面中心处的做功绳;更优选地,位于所述迎风面中心处的做功绳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三连接件长度的第三驱动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包括绳索,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三驱动器包括卷扬机。
[0013]优选地,所述风力做功系统设有供电模块以及分别用于监测风况和海拔的传感器模块和GPS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供电;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GPS模块分别通过无线接收模块连接至地面模块。
[0014]更优选地,所述地面模块根据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GPS模块传输的数据自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或第二驱动器,和/或第三驱动器;或者,地面操作人员根据所述数据手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或第二驱动器,和/或第三驱动器。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做功系统的做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做功模块的迎风面上行至上限高度时,缩短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使所述迎风面向内凹以减小所述迎风面的面积;
[0017]2)地面系统收回所述做功绳,所述做功模块下行;
[0018]3)所述做功模块下行至下限高度时,释放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使迎风面展开;
[0019]4)地面系统释放做功绳,所述做功模块在风力作用下上行,通过做功绳驱动所述地面系统做功;
[0020]5)重复上述步骤1)至4);
[0021]其中,所述迎风面的外沿通过若干第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所述外沿内侧的迎风面通过若干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做功绳。
[0022]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调整第一连接件的长度的步骤:
[0023]所述做功模块的迎风面上行至上限高度时,释放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所述做功模块的迎风面下行至下限高度时,缩短并锁定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
[0024]优选地,所述做功方法还包括同时调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
[0025]更优选地,所述做功绳穿过所述迎风面中心的开孔,所述开孔通过若干第三连接件连接至位于所述开孔中心的做功绳,所述做功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开孔大小的步骤:
[0026]所述做功模块下行至下限高度时,缩短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长度以缩小所述开孔;
[0027]所述做功模块上行至上限高度时,释放所述第三连接件的长度以扩大所述开孔,释放所述迎风面的压力。
[0028]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申请设置的用于调整做功模块迎风面姿态的驱动器固定在做功绳上,与现有
技术中设置在做功绳上的行走驱动器相比,对做功绳不会产生磨损等不利影响。
[0030]2)本申请主要通过调节设置在迎风面外沿内侧的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来调整迎风面,相比于迎风面的外沿,连接在此位置的第二连接件受力较小,因此相比于调节外沿伞绳(帆绳)的控制方式,本申请能够大大减小用于控制做功模块的功耗,整个系统稳健可靠。
[0031]3)本申请还可以将对第二连接件的控制与对连接至迎风面外沿的第一连接件的控制相结合,利用对第二连接件长度的控制来辅助微调迎风面的姿态,可以实现做功模块迎风面大小的机动调整,从而保障系统功率的平稳输出。
[0032]4)本申请还通过对做功模块迎风面中心开孔孔径大小的调节来来释放迎风面的压力,从而有效减小在收缩做功模块的迎风面时第二连接件的载荷,这时第一驱动器仅需消耗更小的功率即可拉回第二连接件,进一步减小用于控制做功模块的功耗,使整个系统更加稳健可靠。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风力做功系统主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做功系统,包括做功绳(201)和设置在所述做功绳上的做功模块(301),所述做功模块(301)具有可展开的迎风面,所述做功绳(201)的一端连接空中平衡模块(101)另一端连接至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的外沿通过若干第一连接件(701)连接至所述做功绳(201),所述外沿内侧的迎风面通过若干第二连接件(601)连接至所述做功绳(201),所述做功绳(201)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连接件(601)长度的第一驱动器(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做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01)分别连接在所述迎风面距离迎风面中心不超过1/2半径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做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绳(201)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连接件(701)长度的第二驱动器(5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做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模块(301)的迎风面中心设有供所述做功绳(201)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边缘通过若干第三连接件(901)连接至位于所述迎风面中心处的做功绳(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做功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迎风面中心处的做功绳(201)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三连接件(901)长度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井蹊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