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50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属于发音辅助器械领域,包括颈部罩体,颈部罩体上设置一个通管,通管内分隔成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两路通道,发音管路上设置有发音带,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的气体流动通道上设置有推拉式的实现发音和呼吸自由切换的切换开关片,通管进气端延伸至颈部罩体内、通管出气端通过输气管连接仅罩住嘴巴的口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无喉患者使用,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音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使用的发声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喉切除失掉说话功能的痛苦,是健康者很难体会的。无喉者发音有四种措施:配戴笛式人工喉、配戴电子喉、食管发声和喉腔重建术。
[0003]早期的笛式人工喉需两只手把持,一只手持呼吸罩,一只手持发音管放于口内,后来改为一只手使用的人工喉,导管改用塑料管,扩大了音量。笛式人工喉优点是容易掌握,长时间讲话不感疲乏。缺点是发音单调,在他人面前使用非常引人注意,且不卫生。电子人工喉在发声频率、特性等方面均接近人类语言声,其使用要点是,于颈前上部找到最佳传音点,用正常人讲话的语言动作,控制好电子喉开关,使之与讲话起止同步。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价格相对昂贵,且需要充电等注意事项。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适用于广大无喉患者的发音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包括颈部罩体,颈部罩体上设置一个通管,通管内分隔成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两路通道,发音管路上设置有发音带,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的气体流动通道上设置有推拉式的实现发音和呼吸自由切换的切换开关片,通管进气端延伸至颈部罩体内、通管出气端通过输气管连接仅罩住嘴巴的口罩。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音带为十字交叉型的橡胶薄片,发音带设置在发音管路靠近颈部罩体一端的端口。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管为硬质塑料管,所述颈部罩体为硅胶材质,颈部罩体两端设置绑带。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管从靠近颈部罩体的进气端开始分隔成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在通管中部结束分隔,切换开关片设置在结束分隔的位置。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管靠近颈部罩体一端外轮廓为圆柱状,切换开关片后端的通管为外轮廓为收口的漏斗状。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管沿径向设置有矩形滑道,切换开关片为与矩形滑道匹配的长方体薄片,整个长方体薄片横穿通管,从其中一侧抽拉切换开关片来选择打开发音管路或呼吸管路。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均为圆孔状,
靠近切换开关片一端的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上均设置有向外扩大的台阶孔,台阶孔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且橡胶密封圈端部与切换开关片挤压接触。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4]本技术在颈部罩体上设置的通管内部被分隔成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并通过推拉式的切换开关片选择打开其中任何一个通道,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
[0015]发音带为十字交叉型的橡胶薄片,在保障发音功能的前提下将结构简单化,控制发音器的制作成本。硅胶材质的颈部罩体具有更好的亲肤性,佩戴更舒适。
[0016]上端圆柱下端漏斗状的通管确保发声的响亮程度。长方体薄片状的切换开关片和通管内矩形滑道配合使用,结构简单且发音和呼吸通道切换简便、快速。
[0017]发音管路和呼吸管路端部设计成台阶孔并配合设置橡胶密封圈,确保各个通道密封效果;且通过橡胶密封圈对切换开关片的摩擦力实现对切换开关片的固定,避免使用过程中切换开关片松动或者遗失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呼吸状态示意图;
[0022]图4是发声状态示意图;
[0023]图5是使用本技术后气体路线图;
[0024]其中,1、颈部罩体,2、通管,2

1、发音管路,2

2、呼吸管路,3、发音带,4、切换开关片,5、输气管,6、口罩,7、绑带,8、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颈部罩体1、通管2、输气管5和仅罩住嘴巴的口罩6,颈部罩体1罩在颈部,能罩住大约直径2CM的颈部呼吸口即可,口罩6正常佩戴在患者口部位置。
[0028]颈部罩体1中部设置开口,且通管2密封的连接在颈部罩体1开口处,且通管2端部可以与颈部罩体1里面平齐。通管2内分隔成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两路通道,发音管路2

1靠近颈部罩体1的端口设置有发音带3,发音带3为十字交叉型的橡胶薄片。通管2进气端延伸至颈部罩体1内,通管2出气端通过输气管5连接口罩6。通管2中部设置有推拉式的切换开关片4,切换开关片4滑动的设置在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的气体流动通道上,具体的,可以沿通管2径向设置有矩形滑道,切换开关片4为与矩形滑道匹配的长方体薄片,整个长方体薄片横穿通管2,如图3、4所示,从左侧抽拉切换开关片4,可以打开右侧的呼吸管
路2

2,从右侧抽拉切换开关片4,可以打开左侧的发音管路2

1,通过移动切换开关片4的位置选择打开任何一个通道,实现发音和呼吸的自由切换。
[0029]其中通管2可以选用硬质塑料管,通管2靠近颈部罩体1一端外轮廓为圆柱状,切换开关片4后端的通管2为外轮廓为收口的漏斗状。通管2从靠近颈部罩体1的进气端开始分隔成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在通管2中部结束分隔,切换开关片4设置在结束分隔的位置,即圆柱和漏斗交界的位置。
[0030]进一步的,颈部罩体1选用硅胶材质,具有更好的亲肤性,佩戴更舒适。还可以在颈部罩体1两端设置绑带7,方便固定。
[0031]工作原理:
[0032]如图5所示,气体从外界依次鼻腔、口腔、口罩、输气管、颈部罩体,实线的走向是发声路线,虚线走向是呼吸路线,发声和呼吸路线通过抽拉切换开关片4来实现自由切换。
[0033]实施例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部罩体(1),颈部罩体(1)上设置一个通管(2),通管(2)内分隔成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两路通道,发音管路(2

1)上设置有发音带(3),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路(2

2)的气体流动通道上设置有推拉式的实现发音和呼吸自由切换的切换开关片(4),通管(2)进气端延伸至颈部罩体(1)内、通管(2)出气端通过输气管(5)连接仅罩住嘴巴的口罩(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带(3)为十字交叉型的橡胶薄片,发音带(3)设置在发音管路(2

1)靠近颈部罩体(1)一端的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2)为硬质塑料管,所述颈部罩体(1)为硅胶材质,颈部罩体(1)两端设置绑带(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无喉患者的发音器和仿生人工鼻二合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2)从靠近颈部罩体(1)的进气端开始分隔成发音管路(2

1)和呼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旭东姚冬静于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