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43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包括车道板、侧墙、回填料和地下室底板,车道板延伸至所述回填料内,车道板下方沿纵向方向开设有暗沟,地下室底板下方开设有连通市政管网的集水坑,暗沟内埋设有滤水管,滤水管于车道板底端处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连通集水坑。该抗浮结构具有施工简单快捷、周期短、抗浮效果好、费用低的优点。费用低的优点。费用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抗浮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常采用锚桩法、压重法或疏水法来解决地下水浮力的问题。
[0003]锚桩法是将地下室底板所承受的水浮力传递给锚桩,再由锚桩将其所分担的力传递给周边的土体,该方法施工工序多,工期长且造价高;压重法是采用回填材料或地下室结构自重来平衡水浮力,施工相对简单快捷,但在施工期间主体结构及回填尚未完成时,易发生压重不足导致抗浮失败而出现质量事故,且当地下室埋置深度越深,地下水浮力越大的情况,回填材料及地下室自身结构的建筑材料消耗就越大、造价越高,结构设计难度加大,因此压重法只适用于地下室埋置深度浅的情形;疏水法是指通过在地下室底板或侧墙上设置泄水孔、泄水管等措施,将地下水排出以减小水浮力的方法,该方法适用条件要求较高,只适用于地势较高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施工简单快捷、成本低、抗浮效果好的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包括车道板、侧墙、回填料和地下室底板,所述车道板延伸至所述回填料内,所述车道板下方沿纵向方向开设有暗沟,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开设有连通市政管网的集水坑,所述暗沟内埋设有滤水管,所述滤水管于车道板底端处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集水坑。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排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接驳口,所述接驳口通过水管连通地下排水系统。
[0009]所述滤水管于垂直方向上均匀间隔连接有多根预埋管。
[0010]各所述预埋管之间设置汇水管连通,所述汇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
[0011]所述汇水管设置于车道板与侧墙连接处,所述汇水管上设置有保护台。
[0012]所述暗沟内设置有反滤层。
[0013]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连通市政管网的管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本技术的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较传统抗浮结构而言,该抗浮结构采用车道板结构自重及其上方的侧墙与回填料的覆重或摩擦阻力来平衡地下水浮力,施工简单快捷,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该抗浮结构还通过设置暗沟、滤水管和排水管将部分地下水排至集水坑内,然后通过排水系统汇入市政管网,来减少地下水浮力,可
减少地下室出入口自身结构建筑材料的消耗,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设置暗沟、滤水管和排水管排走地下水,可避免施工期间,因暴雨等因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引发抗浮不足导致结构破坏的问题,该结构采用压重和疏水相结合的设计,通过车道本身重力及相应范围内土体的重力或摩阻力作用,通过排水管的高度及接驳口的高度来调节车道处水位标高,从而更经济有效地实现抗浮,并降低对车道结构的承载力要求,不仅施工简单快捷、周期短、抗浮效果好,同时,排水管上的接驳口可接入水处理系统,为实现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19]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0]1、车道板;2、侧墙;3、回填料;4、地下室底板;5、暗沟;51、反滤层;6、集水坑;61、水泵;62、管道;7、滤水管;8、排水管;81、接驳口;9、预埋管;10、汇水管;11、保护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包括车道板1、侧墙2、回填料3和地下室底板4,车道板1延伸至回填料3内,车道板1下方沿纵向方向开设有暗沟5,地下室底板4下方开设有连通市政管网的集水坑6,暗沟5内埋设有滤水管7,滤水管7于车道板1底端处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有排水管8,排水管8连通集水坑6。较传统抗浮结构而言,该抗浮结构采用车道板1结构自重及其上方的侧墙2与回填料3的覆重来平衡地下水浮力,施工简单快捷,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该抗浮结构还通过设置暗沟5、滤水管7和排水管8将部分地下水排至集水坑6内,再抽排汇入市政管网,来减少地下水浮力,可减少地下室出入口自身结构建筑材料的消耗,降低对压重的要求,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设置暗沟5、滤水管7和排水管8排走地下水,可避免施工期间,因暴雨等因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引发抗浮不足的问题,该结构中,垂直设置的排水管8的高度决定了车道处地下水位的高度,在施工时,均衡考虑车道板1及其上方的结构自重来合理设置排水管8的高度,通过压重与疏水相结合的方式,车道板1也可以不延伸至回填料3内,依靠车道板1自重及侧墙2与回填料3之间的摩擦阻力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0023]本实施例中,排水管8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接驳口81,接驳口81通过水管连通地下排水系统。通过垂直间隔设置多个接驳口81,调节车道处地下水位标高,其可通过水管连接水处理系统,为实现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0024]本实施例中,滤水管7于垂直方向上均匀间隔连接有多根预埋管9。在该结构中,滤水管7管外用土工布包裹,防止土壤流失。
[0025]本实施例中,各预埋管9之间设置汇水管10连通,汇水管10连通排水管8。该结构中,通过设置多根预埋管9和汇水管10,可在地下水量较大时,加快地下水的排出,同时降低对暗沟5的施工要求。
[0026]本实施例中,汇水管10设置于车道板1与侧墙2连接处,汇水管10上设置有保护台11。该结构中,将汇水管10设置在车道板1与侧墙2连接处,保护台11设置为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结构,起到保护汇水管10不被损坏的作用。
[0027]本实施例中,暗沟5内设置有反滤层51。该结构中,反滤层51采用多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碎石或卵石等材料,保证地下水流畅通的同时,防止土壤中细粒随地下水流失。
[0028]本实施例中,集水坑6内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水泵61,水泵61上连接有连通市政管网的管道62。通过水泵61和管道62及时将水排至市政管网,防止溢流。
[0029]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道板(1)、侧墙(2)、回填料(3)和地下室底板(4),所述车道板(1)延伸至所述回填料(3)内,所述车道板(1)下方沿纵向方向开设有暗沟(5),所述地下室底板(4)下方开设有连通市政管网的集水坑(6),所述暗沟(5)内埋设有滤水管(7),所述滤水管(7)于车道板(1)底端处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通集水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8)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接驳口(81),所述接驳口(81)通过水管连通地下排水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出入口车道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建武李爱文李琤珺刘晓明蒋拥军张涛苑丽婧夏俊周宏亮宁惠芳黎艳
申请(专利权)人: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