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景观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15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面景观灯,涉及景观灯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地面景观灯角度不能修改,不能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的问题。地面景观灯,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内部设有内灯体;所述上盖体下部设有外壳体;所述内灯体侧面固定有侧蜗轮轴,侧蜗轮轴和蜗杆啮合连接,蜗杆顶端和上盖体转动连接,上盖体顶端延伸至上盖体顶部,透光板处于内灯体的上方,内灯体顶部为发光端,内灯体围绕侧蜗轮轴为中心转动。本实用通过内灯体围绕侧蜗轮轴调整角度,内灯体向着景观的一侧倾斜,避免容易照射近距离的人员的缺点,角度修改调整,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提升灯管照射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升夜间光效。提升夜间光效。提升夜间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面景观灯


[0001]本技术属于景观灯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地面景观灯。

技术介绍

[0002]地面景观灯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灯具,通过地面景观灯对周围的照明,增强周围景物效果,营造一种优美的夜晚景观。
[0003]地面景观灯通过灯管照射周围植被或者假山等景观,但是地面景观灯顶部发光端为同一平面的发光结构,地面景观灯的灯管如同手电筒一样向周围进行照射,水平放置的地面景观灯的只能一侧照射景观,另一侧则容易照射近距离的人员,干扰人员观赏的问题,如果地面景观灯倾斜设置则需要调整地面的水泥固定结构,建造修改难度加大,且角度不能修改,不能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地面景观灯,以解决地面景观灯的灯管如同手电筒一样向周围进行照射,水平放置的地面景观灯的只能一侧照射景观,另一侧则容易照射近距离的人员,干扰人员观赏的问题,如果地面景观灯倾斜设置则需要调整地面的水泥固定结构,建造修改难度加大,且角度不能修改,不能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的问题。
[0005]本技术地面景观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地面景观灯,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内部设有内灯体,上盖体下部设有外壳体,上盖体为环形结构,上盖体外侧转动套装有外紧固盖,上盖体顶部中心固定设置有透光板,透光板顶部和底部均和上盖体的顶部和底部齐平,透光板为圆形透明的平板结构,上盖体外侧贯穿有外固定螺钉,上盖体外侧的外固定螺钉为环形阵列设置,上盖体下部固定有内壳体,内壳体为桶形结构,内壳体和外壳体滑动套装,内灯体处于内壳体的内部,内灯体侧面固定有侧蜗轮轴,侧蜗轮轴尾端和内壳体转动连接,侧蜗轮轴外部齿块和蜗杆的螺旋齿啮合连接,蜗杆顶端和上盖体转动连接,上盖体顶端延伸至上盖体顶部,透光板处于内灯体的上方,内灯体顶部为发光端,内灯体围绕侧蜗轮轴为中心转动,外壳体外侧环绕设置有外凸条,外凸条凸出至外壳体的外侧,外紧固盖内侧和外壳体顶部螺纹连接,外固定螺钉下端和外紧固盖上部螺接,外壳体套装设置在内壳体的外部,外壳体和内壳体均设置有线路通孔,内灯体和上方的上盖体为间隔设置,内灯体和下方的内壳体的底部为间隔设置,留出内灯体角度调整转动的滑动冗余。
[0007]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本技术通过内灯体围绕侧蜗轮轴调整角度,内灯体向着景观的一侧倾斜,避免容易照射近距离的人员的缺点,角度修改调整,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提升灯管照射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升夜间光效。
[0009]2、本技术通过外壳体和地面进行固定,内灯体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进行安装,方便内灯体损坏更换,避免现有一体式设置导致更换需要刨开周围的水泥固定位,更换
难度大的问题。
[0010]3、本技术内灯体的调整转动还能够扩大内灯体对周围景观的照射面积,使得在不扩大内灯体的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灯光的照射面积,提升景观灯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纵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6]1、上盖体;101、外紧固盖;102、透光板;103、外固定螺钉;104、内壳体;2、内灯体;201、侧蜗轮轴;202、蜗杆;3、外壳体;301、外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实施例:
[0019]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0]本技术提供地面景观灯,包括上盖体1;上盖体1为环形结构,上盖体1外侧转动套装有外紧固盖101,上盖体1顶部中心固定设置有透光板102,透光板102顶部和底部均和上盖体1的顶部和底部齐平,透光板102为圆形透明的平板结构,上盖体1外侧贯穿有外固定螺钉103,上盖体1外侧的外固定螺钉103为环形阵列设置,上盖体1下部固定有内壳体104,内壳体104为桶形结构,内壳体104和外壳体3滑动套装,内灯体2处于内壳体104的内部,内壳体104对内灯体2进行保护和支撑;上盖体1内部设有内灯体2,内灯体2侧面固定有侧蜗轮轴201,侧蜗轮轴201尾端和内壳体104转动连接,侧蜗轮轴201外部齿块和蜗杆202的螺旋齿啮合连接,蜗杆202顶端和上盖体1转动连接,上盖体1顶端延伸至上盖体1顶部,内灯体2的调整转动还能够扩大内灯体2对周围景观的照射面积,使得在不扩大内灯体2的尺寸的情况下最大化灯光的照射面积,提升景观灯的性价比;
[0021]上盖体1下部设有外壳体3,外壳体3外侧环绕设置有外凸条301,外凸条301凸出至外壳体3的外侧,基础结构和进行固定连接外壳体3,外凸条301之间填充混凝土或者打胶固定,连接外壳体3和外凸条301一体化制造,外凸条301增强和基础结构的固定效果,避免表面光滑的连接外壳体3容易和混凝土或胶分离松脱,容易出现裂缝或开胶等固定不牢度的情况,外壳体3套装设置在内壳体104的外部,外壳体3和内壳体104均设置有线路通孔,内灯体2和上方的上盖体1为间隔设置,内灯体2和下方的内壳体104的底部为间隔设置,留出内灯体2角度调整转动的滑动冗余。
[0022]其中,外紧固盖101内侧和外壳体3顶部螺纹连接,外固定螺钉103下端和外紧固盖101上部螺接,加强外紧固盖101和外壳体3的固定效果,上盖体1、外紧固盖101笼罩在外壳体3上方,能够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到外壳体3。
[0023]其中,透光板102处于内灯体2的上方,内灯体2顶部为发光端,内灯体2围绕侧蜗轮轴201为中心转动,通过上盖体1顶部齐平的蜗杆202转动,蜗杆202啮合带动侧蜗轮轴201转
动,侧蜗轮轴201和内灯体2同步进行转动,内灯体2围绕侧蜗轮轴201为中心转动调整角度,内灯体2向着景观的一侧倾斜,避免垂直放置的内灯体2容易照射近距离的人员的缺点,无需在设置倾斜的基础结构,降低基础结构的施工难度,也降低基础结构的找平标准,加快基础施工进度,适应非标准平整的基础结构,内灯体2角度的修改调整,适应植被的生长变化,提升灯管照射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升夜间光效,提升夜晚景观效果。
[002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25]本技术中,在需要的灯光照射的位置通过砖块混凝土进行基础结构的构造,基础结构和进行固定连接外壳体3,外凸条301之间填充混凝土或者打胶固定,连接外壳体3和外凸条301一体化制造,外凸条301增强和基础结构的固定效果,避免表面光滑的连接外壳体3容易和混凝土或胶分离松脱,容易出现裂缝或开胶等固定不牢度的情况,外壳体3和地面进行固定后,内壳体104进行滑动放入外壳体3的内侧,上盖体1、外紧固盖101笼罩在外壳体3上方,能够防止地面雨水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面景观灯,其特征在于:地面景观灯包括上盖体(1);所述上盖体(1)内部设有内灯体(2);所述上盖体(1)下部设有外壳体(3);所述内灯体(2)侧面固定有侧蜗轮轴(201),侧蜗轮轴(201)和蜗杆(202)啮合连接,蜗杆(202)顶端和上盖体(1)转动连接,上盖体(1)顶端延伸至上盖体(1)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面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外侧转动套装有外紧固盖(101),上盖体(1)顶部中心固定设置有透光板(102),上盖体(1)外侧贯穿有外固定螺钉(103),上盖体(1)下部固定有内壳体(1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地面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4)为桶形结构,内壳体(104)和外壳体(3)滑动套装,内灯体(2)处于内壳体(104)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地面景观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顺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柯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