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07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第一冷却结构连接在第二冷却结构的中心位置,且第一冷却结构、第二冷却结构相密封固定,第一冷却结构用于一级冷却处理,采用单通路设计,第二冷却结构用于二级冷却处理,为双通式结构设计,第一冷却结构包括连导管、承载座、连通座、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环形支管,连导管的下端与承载座相连通,承载座下端与连通座相连通,连通座下端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相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平行分布,连通座通过环形支管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多级冷却器,通过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的设置,实现高效冷却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器
,具体为多级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
[0003]它适用于冷却器、冷凝、加热、蒸发、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冷却器,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
[0004]根据中国专利号CN212774453U,涉及机油冷却器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快速拆卸的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连接耳、安装机构和安装架,所述冷却器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四个连接耳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机构分别位于冷却器的两侧位置,所述安装机构的后方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耳的前方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分别与发动机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限位孔。但是目前多级冷却器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的多级冷却器大多采用单管式螺旋结构设计,通过冷凝液的传导,带走内部的热量,但在导热时存在不便于进行多段多位置的冷却导热工作的现象,会造成一定的不便,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冷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连接在第二冷却结构的中心位置,且第一冷却结构、第二冷却结构相密封固定;
[0007]所述第一冷却结构用于一级冷却处理,采用单通路设计;
[0008]所述第二冷却结构用于二级冷却处理,为双通式结构设计,通过结构的设计,进行多段冷却处理工作。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连导管、承载座、连通座、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环形支管,所述连导管的下端与承载座相连通,所述承载座下端与连通座相连通,所述连通座下端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平行分布,所述连通座通过环形支管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相连通,连导管、承载座、连通座、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环形支管的组合设置,进行一级冷却,扩大了冷却液的接触范围。
[0010]具体的,所述连导管、承载座、连通座关于环形支管对称分布,且底部位置的连导管、承载座、连通座处于第二冷却结构的底端,能够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导排处理工作。
[0011]具体的,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环形支管整体采用通路式结构设计,且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为C型结构设计,扩大接触面积。
[0012]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环导盘、入水管、出水管、第一对接盘、螺栓、导管、
螺纹管、冷却盘、第二对接盘和套壳,所述套壳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盘,所述第二对接盘通过螺栓与第一对接盘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盘的中心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导管与冷却盘相连通,所述冷却盘通过螺纹管与环导盘相连通,所述环导盘与入水管相连通,环导盘、入水管、出水管、第一对接盘、螺栓、导管、螺纹管、冷却盘、第二对接盘和套壳的组合设置,方便进行二级冷却处理工作。
[0013]具体的,所述第一对接盘位于出水管的下端位置处设有孔体,且孔体与套壳内部相连通,方便进行溶液的导排工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一、通过安装第一冷却结构的结构设计,进行一级冷却处理,连导管通过承载座与连通座相连通,可进行冷却液的传导,此时的连通座下端与环形支管相连通,环形支管的侧端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相连通,扩大接触范围,更好的进行冷却处理,之后通过环形支管冷却液到达底部位置的连通座处,通过承载座传导至底部位置的连导管内,实现整体式冷却处理工作。
[0016]二、通过安装第二冷却结构,第二冷却结构进行二级冷却处理,入水管、环导盘相连通,冷却液通过螺纹管到达冷却盘位置处,且冷却盘与导管相连通,通过导管进行冷却液的继续传导,之后通过出水管进行集中处理,且第一对接盘通过螺栓与第二对接盘相固定,套壳用于存储导液工作,第一对接盘位于出水管的下端设有孔体,方便进行传输液的连通冷却处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主体的拆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二冷却结构的拆分图。
[0020]图中:1

第一冷却结构;2

第二冷却结构;3

连导管;4

承载座;5

连通座;6

第一支管;7

第二支管;8

环形支管;9

环导盘;10

入水管;11

出水管;12

第一对接盘;13

螺栓;14

导管;15

螺纹管;16

冷却盘;17

第二对接盘;18

套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结构1和第二冷却结构2,第一冷却结构1连接在第二冷却结构2的中心位置,且第一冷却结构1、第二冷却结构2相密封固定;
[0023]第一冷却结构1用于一级冷却处理,采用单通路设计;
[0024]第二冷却结构2用于二级冷却处理,为双通式结构设计。
[0025]第一冷却结构1包括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和环形支管8,连导管3的下端与承载座4相连通,承载座4下端与连通座5相连通,连通座5下端与第一
支管6、第二支管7相连通,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平行分布,连通座5通过环形支管8与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相连通,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关于环形支管8对称分布,且底部位置的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处于第二冷却结构2的底端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环形支管8整体采用通路式结构设计,且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为C型结构设计,通过安装第一冷却结构1的结构设计,进行一级冷却处理,连导管3通过承载座4与连通座5相连通,可进行冷却液的传导,此时的连通座5下端与环形支管8相连通,环形支管8的侧端与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相连通,扩大接触范围,更好的进行冷却处理,之后通过环形支管8冷却液到达底部位置的连通座5处,通过承载座4传导至底部位置的连导管3内,实现整体式冷却处理工作。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级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结构(1)和第二冷却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连接在第二冷却结构(2)的中心位置,且第一冷却结构(1)、第二冷却结构(2)相密封固定;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用于一级冷却处理,采用单通路设计;所述第二冷却结构(2)用于二级冷却处理,为双通式结构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结构(1)包括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和环形支管(8),所述连导管(3)的下端与承载座(4)相连通,所述承载座(4)下端与连通座(5)相连通,所述连通座(5)下端与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平行分布,所述连通座(5)通过环形支管(8)与第一支管(6)、第二支管(7)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关于环形支管(8)对称分布,且底部位置的连导管(3)、承载座(4)、连通座(5)处于第二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兵曹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尤利达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