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84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面板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本体,包括面板主体部,面板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为外观面,第二端面为非外观面;进胶过渡结构,具有用于与模具的第一浇口相对应的第一浇口成型区,进胶过渡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第二端面连接;其中由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进胶过渡结构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面板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的面板部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家用电器品类的日益丰富及消费者审美品味的提升,家电产品的精美外观已成为了重要的需求。如何让电器外观更具档次和质感是本应用技术的焦点。目前家电产品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喷涂为主,且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但喷涂工艺缺点明显:成本昂贵,不能回收,报废率高;且普通喷涂材料中含有VOC、苯类化合物、重金属等物质,使工人处于具有毒害的环境中,也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设计自由度低制约外观创新方案。
[0003]面对全球化的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绿色家电产品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热点,让“贸易披上绿装”已是大势所趋。免喷涂技术应运而生,该注塑技术有设计自由度高、成本低、环保、可回收利用等优势,通过在材料中添加金属粉或珠光粉等,其塑件表面具有独特的光影效果和金属光泽,使塑件不经过二次处理即可达到媲美喷涂的外观效果;在经济,环保,甚至美学层面都优于传统的喷涂或电镀工艺。
[0004]但是,闪粉类型的免喷涂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极易出现流痕、熔接线、汇合线、浇口痕等外观缺陷,一致性差。主要跟免喷涂材料、结构设计、模流Moldflow仿真方案、模具设计方案、成型工艺条件等因素相关。而家电产品外观件内部不可避免的设计很多装配特征和定位特征,以及功能性开孔特征,料厚渐变等,导致存在综合特征复杂,形状多变,加剧了以上缺陷出现的风险。因此,免喷涂材料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制约。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的面板部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板部件,面板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本体,包括面板主体部,面板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为外观面,第二端面为非外观面;进胶过渡结构,具有用于与模具的第一浇口相对应的第一浇口成型区,进胶过渡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第二端面连接;其中,由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进胶过渡结构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0007]进一步地,进胶过渡结构呈圆台形。
[0008]进一步地,连接端的直径为面板主体部的平均料厚的1倍至1.25倍。
[0009]进一步地,自由端的直径为面板主体部的平均料厚的0.9倍至1.15倍。
[0010]进一步地,进胶过渡结构沿其延伸方向的最小高度大于或等于12mm。
[0011]进一步地,面板主体部包括板体和与板体连接的凸起部,凸起部凸出于板体的表面设置,进胶过渡结构设置于凸起部;其中,凸起部的边缘与板体平滑过渡连接;由凸起部
的边缘至凸起部的中部,凸起部的厚度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地,凸起部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20mm且小于或等于50mm;和/或,凸起部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20mm且小于或等于50mm;和/或,凸起部的平均厚度为面板主体部的平均料厚的0.15倍至0.25倍。
[0013]进一步地,面板本体的最大尺寸大于或等于400mm。
[0014]进一步地,第二端面具有多个用于与模具的第二浇口相对应的第二浇口成型区,多个第二浇口成型区环绕进胶过渡结构设置。
[0015]进一步地,第二端面相对预定对称轴对称设置,预定对称轴穿过连接端设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面板部件。
[0017]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面板部件的型腔,型腔包括用于成型面板部件的面板本体的第一型腔和用于成型进胶过渡结构的第二型腔;模具还具有第一浇口,第一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模具还具有多个第二浇口,多个第二浇口均与第一型腔相连通,多个第二浇口环绕第一浇口设置。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面板部件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该面板部件为注塑成型制品且由免喷涂材料制成。该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本体和进胶过渡结构,进胶过渡结构具有用于与模具的第一浇口相对应的第一浇口成型区,当注塑加工开始时,第一浇口打开,塑胶熔体从第一浇口流入,先成型进胶过渡结构后才开始填充面板本体,避免第一浇口对外观面直接冲击而导致剪切速率过大,避免面板部件产生浇口纹,优化了第一浇口的浇口纹缺陷;并且,由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进胶过渡结构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能够减小塑胶熔体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减少了浇口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免喷涂技术制成的面板部件容易产生外观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0022]图2示出了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第一端面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5]图5示出了图4中A

A处截面的剖视图;
[0026]图6示出了图4中B

B处截面的剖视图;
[0027]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8]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0029]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面板部件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0030]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模具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2]1、面板本体;10、面板主体部;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21、第二浇口;122、第
二浇口成型区;13、板体;14、凸起部;15、安装部;16、加强部;20、进胶过渡结构;21、第一浇口;22、第一浇口成型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4]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部件为免喷涂注塑件,所述面板部件包括:面板本体(1),包括面板主体部(10),所述面板主体部(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所述第一端面(11)为外观面,所述第二端面(12)为非外观面;进胶过渡结构(20),具有用于与模具的第一浇口(21)相对应的第一浇口成型区(22),所述进胶过渡结构(20)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依次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端面(12)连接;其中,由所述连接端至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上,所述进胶过渡结构(20)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过渡结构(20)呈圆台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直径为所述面板主体部(10)的平均料厚的1倍至1.25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为所述面板主体部(10)的平均料厚的0.9倍至1.1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过渡结构(20)沿其延伸方向的最小高度大于或等于12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部(10)包括板体(13)和与所述板体(13)连接的凸起部(14),所述凸起部(14)凸出于所述板体(13)的表面设置,所述进胶过渡结构(20)设置于所述凸起部(14);其中,所述凸起部(14)的边缘与所述板体(13)平滑过渡连接;由所述凸起部(14)的边缘至所述凸起部(14)的中部,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云钲李林仕丘晓宏李婷婷陈浩浩何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