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80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它涉及小微水体净化领域。包括渔网、种植体、扎带和浮盘,相邻浮盘之间通过扎带固定,多个浮盘拼接成整体,整体通过渔网包裹固定,浮盘结合部的下方安装有人工水草,人工水草底部连接有网兜碎石坠重,浮盘上设置有种植体,分别种有香根草、狐尾藻、菖蒲、鸢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生态净化床及湿地植物、人工水草等修复技术于一身,基于水体生态修复原理,发挥各种修复作用协同净化优势,可实现小微水体污染物高效去除目的。实现小微水体污染物高效去除目的。实现小微水体污染物高效去除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小微水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广泛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沟、渠、溪、塘等小微水体,因其规模小、数量多、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等特点,导致水体污染问题频发,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的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生态协同治理技术,集生态净化床及湿地植物、人工水草等修复技术于一身,基于水体生态修复原理,发挥各种修复作用协同净化优势,可实现小微水体污染物高效去除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生态协同净化效果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包括渔网、种植体、扎带和浮盘,相邻浮盘之间通过扎带固定,多个浮盘拼接成整体,整体通过渔网包裹固定,浮盘结合部的下方安装有人工水草,人工水草底部连接有网兜碎石坠重,浮盘上设置有种植体,分别种有香根草、狐尾藻、菖蒲、鸢尾。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人工水草比表面积≥300m2;空隙率>99%,长500mm,直径Ф50~80mm;人工水草之间的安装间距为666mm
×
666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浮盘上设置有花盘,花盘内填充陶粒塑料体并种植挺水植物。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人工水草采用超细立体纤维生态填料的人工水草。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充分利用小微水体的水域面积,将景观美化与水体净化修复相结合。
[0011]2、可选作的净化植物的种类较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多用抗氧化材质,无污染,耐腐蚀,经久耐用。
[0012]3、装置浮体结构新颖,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不会造成水体淤积。
[0013]4、跟人工湿地相比,水生植物更容易栽培。
[0014]5、装置管理方便,只需要定期清理维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费保养费。
[0015]6、装置生态协同净化效果好。生态协同净化装置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其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65%以上。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单体图;
[0020]图4为图3的A

A向剖视图。
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包括渔网1、种植体2、扎带3和浮盘4,相邻浮盘4之间通过扎带3固定,多个浮盘4拼接成整体,整体通过渔网1包裹固定,浮盘4结合部的下方安装有人工水草5,人工水草5底部连接有网兜碎石坠重6,浮盘4上设置有种植体2,分别种有香根草21、狐尾藻22、菖蒲23、鸢尾24。所述的浮盘4上设置有花盘7,花盘7内填充陶粒塑料体71并种植挺水植物8。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小微水体生态协同净化装置浮盘单体由单个浮盘拼接而成,并且采用渔网包裹固定,分别种植香根草、狐尾藻、菖蒲、鸢尾。装置浮体由浮盘拼接而成,相邻浮盘之间通过扎带固定,拼装完成后整体采用渔网包裹固定。人工水草选择超细立体纤维生态填料的人工水草,比表面积≥300m2;空隙率>99%,长500mm,直径Ф50~80mm;其底端设有网兜石坠重,布置于浮盘单体结合部下方,其安装应于浮盘单体拼装同时进行,安装间距为666mm
×
666mm。
[002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净化原理:小微水体生态协同净化装置,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设计要求,拼接、组合以及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和几何形状,放入小微水体中,并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植物(吸收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降低化学需氧量;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的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生物载体下方设置人工水草,附着大量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形成人工生物膜,进一步降解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澄清水质。小微水体生态系统净化装置是人工营造的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小微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可有效降低水体净化效果反复的风险。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协同作用如下:
[0026]1、生物膜作用
[0027]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及人工水草,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能过滤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形成富氧环境;此外,逐渐在植物根系及水草表面形成生物膜,而膜内微生物既产生多聚糖,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也能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为无机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水生植物和
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物质。
[0028]2、遮光作用
[0029]小微水体生态协同净化装置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装置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0030]3、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再造自然生态平衡
[0031]①ꢀ
装置各环节产品具有良好的自然适应性。小微水体协同净化装置是一种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在需净化水体中装置上植物悬浮于水中的根系,除了能够吸收水中的有机质外,还能给水中输送充足的氧气;植物根系及人工水草为各种生物、微生物提供适合栖息、附着、繁衍的空间,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吸收、摄食、吸附、分解等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水体污染得以修复,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环境。
[0032]②
为鱼类提供生息场所:生态协同净化装置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生息的良好条件。
[0033]③
为鸟类提供休憩空间:小微水体生态协同净化装置,种植的水生植物及其花朵,可吸引鸟类在装置上搭窝,为鸟类休憩提供优美环境。
[0034]4、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渔网(1)、种植体(2)和扎带(3)、浮盘(4),相邻浮盘(4)之间通过扎带(3)固定,多个浮盘(4)拼接成整体,整体通过渔网(1)包裹固定,浮盘(4)结合部的下方安装有人工水草(5),人工水草(5)底部连接有网兜碎石坠重(6),浮盘(4)上设置有种植体(2),分别种有香根草(21)、狐尾藻(22)、菖蒲(23)、鸢尾(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水质净化的生态协同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秀青王静李志强贺可可印得澈王亮巫进泉生沈思彤段军波张时明祝付营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湖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