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属于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采用的供电方式是通过充电进行的,而这样的设计并不适用在户外的使用,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存在通过太阳能进行供电的设计,但是能源的传输并不稳定,而且也无法实现无线传输使用,为此设计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利用被测一次线路与传感器之间的电场耦合,在传感器上感应出电电压,经信号放大器IC2放大后传输给无线收发器IC1,无线收发器将电压信号转换微数字信号后方式出去,供其他设备接受使用。
[0004]能量收集单元将太阳能电池采集的不稳定能量转换为稳定的电压后存储于锂离子电容器C50,供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使用。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6]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包括能量收集模块、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以及传感器;
[0007]所述能量收集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耦合所述无线收发器;
[0008]被测一次线路与传感器之间的电场耦合,传感器感应出电压后经信号放大器放大再传输至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放出; >[0009]所述能量收集模块获取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给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能量收集模块包括芯片BQ25504,所述芯片BQ25504的1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一端,所述芯片BQ25504的2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以及太阳能电池BT1的阳极,且太阳能电池BT1的阴极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3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BT1的阳极,所述芯片BQ25504的4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
[0011]所述芯片BQ25504的5接线端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6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3的一端和电阻R3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并电性连接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8接线端和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和电阻R3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7接线端。
[0012]优选的,所述芯片BQ25504的9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9的一端和电阻R38的一端,
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10接线端和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12接线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13接线端并接地;
[0013]所述芯片BQ25504的14接线端电性连接有极电容C50的阳极,有极电容C50的阴极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15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和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BQ25504的16接线端电性连接电感L5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一端。
[0014]优选的,所述信号放大器包括芯片SGM8040
‑
1YN5G,所述芯片SGM8040
‑
1YN5G的1接线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电性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SGM8040
‑
1YN5G的4接线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7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接地,芯片SGM8040
‑
1YN5G的5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SGM8040
‑
1YN5G的2和3接线端接地。
[0015]优选的,所述芯片SGM8040
‑
1YN5G的4接线端还电性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传感器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16]优选的,所述无线收发器包括芯片CC1110,所述芯片CC1110的2接线电性连接电容C22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CC1110的2接线端电性连接芯片CC1110的10接线端,所述芯片CC1110的15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38的一端,所述芯片CC1110的16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39的一端,电容C39的另一端基地,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CC1110的30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30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
[0017]优选的,所述芯片CC1110的29和28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和电感bead的一端,电感bead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以及所述芯片CC1110的26、25、22和19接线端,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001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利用被测一次线路与传感器之间的电场耦合,在传感器上感应出电电压,经信号放大器IC2放大后传输给无线收发器IC1,无线收发器将电压信号转换微数字信号后方式出去,供其他设备接受使用。
[0020]能量收集单元将太阳能电池采集的不稳定能量转换为稳定的电压后存储于锂离子电容器C50,供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能量收集单元电路图;
[0022]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信号放大器电路图;
[0023]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无线收发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如图1
‑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包括能量收集模块、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以及传感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收集模块、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以及传感器;所述能量收集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耦合所述无线收发器;被测一次线路与传感器之间的电场耦合,传感器感应出电压后经信号放大器放大再传输至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放出;所述能量收集模块获取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给信号放大器和无线收发器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包括芯片BQ25504,所述芯片BQ25504的1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一端,所述芯片BQ25504的2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以及太阳能电池BT1的阳极,且太阳能电池BT1的阴极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3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BT1的阳极,所述芯片BQ25504的4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1的一端,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5接线端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6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3的一端和电阻R3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并电性连接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8接线端和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和电阻R3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7接线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无线传输带电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BQ25504的9接线端电性连接电阻R39的一端和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10接线端和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12接线端电性连接芯片BQ25504的13接线端并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14接线端电性连接有极电容C50的阳极,有极电容C50的阴极接地,所述芯片BQ25504的15接线端电性连接电容C43的一端、电容C42的一端,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和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BQ25504的16接线端电性连接电感L5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0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田旭,吴章江,于磊,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科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