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07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灌肠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灌肠结束拔出肛管后带出残留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有输液管的储液瓶以及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包括内管和插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为出液端,所述插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套设在内管的出液端并密封固连,所述出液端位于插管内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所述插管管壁开设有灌洗口,所述灌洗口上具有将灌洗口封闭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具有可通过弹性形变撑开的灌洗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膜弹性作用封闭灌洗口避免灌肠结束拔出肛管后带出残留液。拔出肛管后带出残留液。拔出肛管后带出残留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灌肠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灌肠器。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是通过灌肠器肛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灌肠液,以达到通便排气清洁肠道的治疗方法,也是部分疾病术前准备的重要手段之一。灌肠器一般悬挂在高处,由储液罐、输液管和肛管组成,三者相互连通,灌肠液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储液管和肛管再通过肛管注入到患者体内。现有技术中,在结束灌肠后管道内有部分残留灌肠液,由于肛管出液孔较多,即使在速度调节器锁闭状态下速度调节器以下的管内扔具有残留液,导致拔出肛管后可能会带出残留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漏灌肠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灌肠液漏出。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漏灌肠器,包括连接有输液管的储液瓶以及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包括内管和插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为出液端,所述插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套设在内管的出液端并密封固连,所述出液端位于插管内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所述插管管壁开设有灌洗口,所述灌洗口上具有将灌洗口遮盖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具有可通过弹性形变撑开的灌洗缝。
[0005]灌肠时,所述储液瓶内的灌洗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灌洗液流经所述输液管和所述肛管的内管,随后通过所述内管的出液孔流向插管,由于灌洗时插管内压力增大,所述灌洗缝开口扩大,使得灌洗液可以从灌洗口处滴入至人体内;灌洗结束,管内气压减小,灌洗口被所述弹性膜封闭,将残留液封闭在插管内,确保再拔出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灌洗口处漏出,造成卫生污染。
[0006]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弹性膜由一对橡胶片组成,两所述橡胶片之间形成所述灌洗缝,在肛管内压力作用下两所述橡胶片中间部分彼此分开。橡胶片具有很好的弹性,在灌肠结束后可以回到封闭灌洗口的状态,保证防漏效果。
[0007]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出液孔有两组,两组所述出液孔对称设置,且均沿内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灌洗口有两个,且均呈长条状,且两所述灌洗口对称设置。出液孔的对称设置可以使灌洗液均匀流出。
[0008]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内管呈圆管状,所述插管呈纺锤状,所述内管与插管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通过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灌洗液从出液孔流进缓冲腔,灌洗液在缓冲腔内聚集,通过灌洗口滴入人体内,将现有技术中流入人改良成了滴入人体,大大降低了的不适感。
[0009]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防漏灌肠器还包括充气囊、气管以及气阀,所述储液瓶顶
部具有进气孔,所述充气囊与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气管连接,所述气阀设置在所述气管上。使用加压组件可以在储液罐悬挂高度不足以使灌洗液顺利流入人体的情况下向储液瓶充入气体加压,将灌洗液压入人体。
[0010]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输液管上具有滴管,所述滴管的下方设置有速度调节器。所述速度调节器为现有技术,一般包括能够进行具有导向槽和贯穿口的壳体以及调节轮,输液管通过所述贯穿口贯穿所述壳体,滑动调节轮可以不同程度的挤压输液管改变灌洗液流速。滴管和速度调节器,使得灌洗液流速得到控制,可以提高人体舒适性,降低流速过大造成的不适感。
[0011]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肛管具有多个刻度槽,所述刻度槽沿肛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刻度槽可以直观地反映肛管插入人体的深度,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0012]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输液管与所述肛管螺纹连接,所述输液管和所述肛管在靠近螺纹连接处均穿设固定有握把。输液管与肛管的分体式设计可以只更换肛管,使得输液管可以重复使用,节约资源不造成浪费,握把的设计便于输液管和肛管的装卸。
[0013]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所述储液瓶包括壳体以及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呈桶状,且沿轴向设置有刻度线。壳盖分离可以在灌洗液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液,便利实用性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弹性膜片的设置会根据管内气压的大小自动封闭或开启灌洗口,满足灌洗过程中正常向人体注入灌洗液,也满足结束灌洗后能够封闭灌洗口防止肛管拔出过程中漏出残留液;其次,输液管与肛管的分体式设计可以只更换肛管,使得输液管可以重复使用,不造成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中,1、储液瓶;11、壳体;12、上盖;13、刻度线;14、进气孔;2、输液管;3、肛管;31、内管;311、出液端;312、出液孔;313、刻度槽;32、插管;321、灌洗口;33、缓冲腔;4、弹性膜;41、灌洗缝;42、橡胶片;5、充气囊;6、气管;7、气阀;8、滴管;9、速度调节器;10、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本防漏灌肠器包括连接有输液管2的储液瓶1以及肛管3,其特征在于,肛管3包括内管31和插管32,内管31的一端与输液管2连通,内管31的另一端为出液端311,插管3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套设在内管31的出液端311并密封固连,内管31呈圆管状,插管32呈纺锤状,出液端311位于插管32内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312,出液孔312有两组,两组出液孔312对称设置,且均沿内管3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插管32管壁开设有灌洗口321,灌洗口321有两个,均呈长条状,且两灌洗口321对称设置,灌洗口321上具有将灌洗口321遮盖的弹性膜4,弹性膜4具有可通过弹性形变撑开的灌洗缝41,弹性膜4由一对橡胶片42组成,两橡胶片42中间部分之间形成灌洗缝41,在肛管3内压力作用下两橡胶片42中间部分彼
此分开,灌洗缝41变大。灌洗液在重力作用下向流经输液管2和肛管3的内管31,随后通过内管31的出液孔312流向插管32,由于灌洗时插管32内压力增大,灌洗缝41开口扩大,使得灌洗液可以从灌洗口321处滴入至人体内;灌洗结束,管内气压减小,灌洗口321被封闭,将残留液封闭在管内,确保再拔出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灌洗口321处漏出,造成卫生污染。插管32管壁涂有润滑剂并包覆有保护膜,润滑剂可以采用干皂,可以在插入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便于顺利插入人体,保护薄膜可以保护润滑剂不暴露在空气中失效。
[0020]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漏灌肠器中,内管31和插管32之间形成一个缓冲腔33,缓冲腔33通过出液孔312与内管31内腔连通,当灌洗液流入内管31后通过出液孔312流经缓冲腔33,通过灌洗口321滴入人体内,将现有技术中流入人改良成了滴入人体,大大降低了的不适感。
[0021]进一步地,防漏灌肠器还包括充气囊5、气管6以及气阀7,储液瓶1顶部具有进气孔14,充气囊5与进气孔14通过气管6连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灌肠器,包括连接有输液管(2)的储液瓶(1)以及肛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3)包括内管(31)和插管(32),所述内管(31)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2)连通,所述内管(31)的另一端为出液端(311),所述插管(3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套设在内管(31)的出液端(311)并密封固连,所述出液端(311)位于插管(32)内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312),所述插管(32)管壁开设有灌洗口(321),所述灌洗口(321)上具有将灌洗口(321)遮盖的弹性膜(4),所述弹性膜(4)上具有可通过弹性形变撑开的灌洗缝(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4)由一对橡胶片(42)组成,两所述橡胶片(42)之间形成所述灌洗缝(41),在肛管(3)内压力作用下两所述橡胶片(42)中间部分彼此分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312)有两组,两组所述出液孔(312)对称设置,且均沿内管(3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灌洗口(321)有两个,且均呈长条状,且两所述灌洗口(321)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1)呈圆管状,所述插管(32)呈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赛丽潘敏林美爱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