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04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波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车架的底端设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升降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接收器的升降调节和转动收纳,提升了装置的调节性和防护性。提升了装置的调节性和防护性。提升了装置的调节性和防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震波探测
,具体为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维地震探测是利用人工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路径、时间和波场,探测地下岩层的埋藏深度、形状和速度结构等几何和物理属性,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发现隐伏断裂、特殊地质构造如发震断裂和孕震构造等地下结构的技术,与当代医学广泛使用的B超、彩超和CT等成像技术类似,三维地震探测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地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较之传统的二维探测技术,能够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三维地震探测技术主要可应用于资源能源勘探领域以及地震、火山、活动构造、大陆深部构造研究等领域。
[0003]现有装置主要是将接收器有序的排列在监测地面上来完成对地震波数据的接收,使得部分装置难以快速的将接收器均匀分布在监测区域的地面上,从而导致产生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部分接收器在转移过程中容易使得受到碎石的剐蹭,从而导致部分接收器损坏,降低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包括:
[0006]车架,所述车架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车架的底端设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升降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机箱的内部,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端穿过调节箱并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机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台。
[0008]优选的,所述主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底端贯穿调节箱、副齿轮和车架并固定连接在升降箱的顶端中部,所述副齿轮的内壁开设有与升降螺杆对应的螺纹孔。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箱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穿过车架。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架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底部插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的顶端位于伸缩杆的外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架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套,所述螺套固定连接在传动箱的右侧,所述螺套的
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的左端穿过传动箱并活动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端活动连接在传动箱的内部顶端,所述齿条板的底端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右端穿过升降箱并活动连接在转动架的左侧,所述转动架的右侧活动连接在升降箱的内壁右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种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控制台启动电机带动传动轴、主齿轮合格副齿轮转动,使得升降螺杆带动升降箱上下滑动,升降箱通过转动架带动接收器同步滑动,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对接收器的升降调节,避免部分装置难以快速的将接收器均匀分布在监测区域的地面上,从而避免产生大量的准备工作,使得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调节性和实用性。
[0015]2、该种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设置有转动机构,通过转动握把,带动转动螺杆同步转动,转动螺杆受到螺套的限制,使得转动螺杆带动齿条板左右滑动,齿条板啮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架和接收器转动,实现对接收器的转动收纳,避免部分接收器在转移过程中容易使得受到碎石的剐蹭,从而避免部分接收器损坏,使得防护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车架和升降机构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传动箱和转动机构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1]图中:11、车架;12、调节箱;13、机箱;15、升降箱;16、转动架;18、传动箱;2、升降机构;21、电机;22、传动轴;23、主齿轮;25、副齿轮;26、升降螺杆;28、控制台;31、螺纹孔;32、限位杆;51、活动槽;52、伸缩杆;53、接收器;58、弹簧;6、转动机构;61、螺套;62、转动螺杆;63、握把;65、齿条板;66、传动齿轮;68、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4]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包括:
[0025]车架11,车架1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12,调节箱1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13,车架11的底端设有升降箱15,升降箱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架16,转动架16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51,活动槽51的底部插设有伸缩杆52,伸缩杆5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收器53,接收器53的顶端位于伸缩杆52的外环固定连接有弹簧58,弹簧5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
转动架16的底部,通过该设计,实现了接收器53的受力缓冲,使得接收器53可以同时贴合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升降箱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18,调节箱12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2,传动箱18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6。
[0026]升降机构2包括电机21,电机21固定连接在机箱13的内部,电机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2,传动轴22的底端穿过调节箱12并固定连接有主齿轮23,机箱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8,通过该设计,实现了主齿轮23的限位转动,主齿轮23的左侧啮合连接有副齿轮25,副齿轮2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螺杆26,升降螺杆26的底端贯穿调节箱12、副齿轮25和车架11并固定连接在升降箱15的顶端中部,副齿轮25的内壁开设有与升降螺杆26对应的螺纹孔31,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升降螺杆26带动升降箱15上下滑动,升降箱15的顶端四角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2,限位杆32的顶端穿过车架11,通过该设计,实现了提升升降箱15的滑动稳定性。
[0027]转动机构6包括螺套61,螺套61固定连接在传动箱18的右侧,螺套6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螺杆62,转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包括车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12),所述调节箱(1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机箱(13),所述车架(11)的底端设有升降箱(15),所述升降箱(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架(16),所述升降箱(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18),所述调节箱(12)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传动箱(18)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固定连接在机箱(13)的内部,所述电机(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2),所述传动轴(22)的底端穿过调节箱(12)并固定连接有主齿轮(23),所述机箱(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3)的左侧啮合连接有副齿轮(25),所述副齿轮(2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螺杆(26),所述升降螺杆(26)的底端贯穿调节箱(12)、副齿轮(25)和车架(11)并固定连接在升降箱(15)的顶端中部,所述副齿轮(25)的内壁开设有与升降螺杆(26)对应的螺纹孔(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探测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臣何家金程武祥边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和田布雅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