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99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7
本申请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包括主体、加热装置。其中,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加热装置与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加热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在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间切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光纤容纳部,光纤容纳部用于容纳光纤。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内设有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容纳于光纤容纳部的光纤。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避免了热量流失,布线速度快,布线难度低,布线美观度和可靠性高,远优于传统热熔或工具布纤方案。统热熔或工具布纤方案。统热熔或工具布纤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布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布线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接入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多,用户对网络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全光家庭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光纤到房间(Fiber to the Room,FTTR)成为了新的市场机会。目前,主要通过光纤布线装置(例如,热熔枪、热风枪等)对光纤进行加热,以使得光纤固定在目标位置处(例如,墙面、天花板等),从而将光纤铺设至各个房间,光纤能够将各个房间内的主从设备连接,以实现光纤到房间的组网方案。但是现有的光纤布线装置的施工效率低下,操作不便,导致布线速度慢,布线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及客户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光纤到房间的推广。另外,现有的布线方式美观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布线装置,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包括主体和加热装置,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加热装置与主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其中,加热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在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间切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形成光纤容纳部,光纤容纳部用于容纳光纤;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内设有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容纳于光纤容纳部的光纤。
[0005]例如,上述第一方向可以为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X方向。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上述光纤为透明光缆。也就是说,上述光纤的外层形成有热熔胶涂层。在使用上述光纤布线装置进行光纤布线时,首先,在加热装置位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光纤引出,再将加热装置切换至闭合状态,此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形成光纤容纳部,光纤位于该光纤容纳部内。再通过加热件对位于光纤容纳部内的光纤进行加热,以使得光纤朝向目标位置(例如,墙面)处的表面的热熔胶涂层受热融化。与此同时,光纤布线装置的第一部分靠近墙面,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作用,将光纤按压至墙面处,当光纤上的热熔胶涂层凝固后,光纤就被固定在墙面处。
[0007]上述光纤布线装置,通过将加热件设于加热装置的第一部分的内部,实现了包裹式加热头的设计,有效减少了加热过程中的无效散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布线速度大大提升,延长了续航时间。
[0008]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转动连接。
[0009]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光纤容纳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0010]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于第一壳体;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设于第二壳体。
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以形成光纤容纳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沿第二方向,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加热件,或者,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设有加热件。
[0011]例如,上述第二方向可以为后文实施例中提及的Y方向。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沿第二方向,加热件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的表面或第二限位件的表面相贴合。基于此,加热件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将热量传递至光纤,以实现加热光纤的目的,同时也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对光纤造成损坏。
[0013]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0014]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限位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部,第二限位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形成光纤容纳部。
[0015]基于此,在布线时,光纤被限制在上述光纤容纳部中,光纤容纳部能够避免光纤四处窜动,即使在拐角与平面内转弯布线时,光纤也不会脱离原本的布线路径,能够满足任意方向的布线,布线灵活度高,布线难度低。
[0016]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在闭合状态,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包裹加热件。
[0017]示例性地,第一壳体为空腔壳体结构,第一隔热件注塑成型于第一壳体内,以包裹第一限位件和加热件;同理,第二壳体也为空腔壳体结构,第二隔热件注塑成型于第二壳体内,以包裹第二限位件。基于此,在加热装置位于闭合状态下,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共同包裹上述加热件,以起到隔热作用,从而避免加热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流失,进一步提升了加热效率。
[0018]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分别由非金属材质制成。
[0019]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未设有加热件的壳体的端部呈圆弧状,未设有加热件的壳体上的限位件延伸至圆弧状的端部,并与端部的形状相仿形。
[0020]例如,第二壳体中未设有加热件,第二壳体的端部呈圆弧状,设于第二壳体的第二限位件延伸至圆弧状的端部,第二限位件延伸至第二端部的部分弯曲成圆弧状,并与圆弧状的第二端部相贴合。圆弧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限位件能够有效避免在阴角(即,凹进去的墙角,例如顶面与四周墙壁的夹角)布线时,因施工不当导致光纤折断的问题。
[0021]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设有加热件的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斜面,斜面沿朝向加热件的方向倾斜。
[0022]例如,第一壳体中设有加热件。则第一壳体的外表面靠近端部的区域形成有斜面,斜面沿朝向加热件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沿第一方向,越靠近第一部分的端部,第一部分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就越小。通过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斜面,能够避免在布线时,第一部分与其他物体(例如,墙体、柜体等)发生干涉。此外,上述斜面也有利于在狭小空间中布线,适用范围广。
[0023]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包括弹性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弹性件转动连接。
[0024]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包括测速轮,设于加热装置,用于检测光纤的布线速度。
[002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测速轮设于加热装置的第二部分内。光纤绕设于测速轮,并沿着第二凹部延伸。在布线时,位于光纤布线装置内的光纤会沿着第二凹部的路径被拉伸出光纤布线装置,并被按压至墙面。测速轮可以通过光纤拉伸的快慢来监测光纤布线装置的布线速度,当光纤布线装置的布线速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测速轮会发出警示声,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布线速度过高的问题,从而避免热熔胶涂层熔化不充分导致热熔胶熔化再凝固后的透明度低,整体布线美观度差的问题。
[0026]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包括外接电源供电接口,设于主体,用于外接电源,以向加热件供电。
[0027]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包括电池仓,电池仓与主体可拆卸连接。
[0028]电池仓可以作为主体的加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和加热装置(200),所述主体(10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加热装置(200)与所述主体(10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加热装置(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能够在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间切换,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能够形成光纤容纳部(250),所述光纤容纳部(250)用于容纳光纤(20);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中的任意一个内设有加热件(240),所述加热件(240)用于加热容纳于所述光纤容纳部(250)的所述光纤(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容纳部(25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0)包括第一壳体(211)和第一限位件(212),所述第一限位件(21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1);所述第二部分(220)包括第二壳体(221)和第二限位件(222),所述第二限位件(22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21);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限位件(21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2)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光纤容纳部(250),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一限位件(212)之间设有所述加热件(240),或者,所述第二壳体(22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2)之间设有所述加热件(24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部(2121),所述第二限位件(22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部(2221),所述第一凹部(2121)和所述第二凹部(2221)形成所述光纤容纳部(250)。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热件(260)和第二隔热件(270);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一限位件(212)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隔热件(260),所述第二壳体(22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2)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270);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隔热件(260)和所述第二隔热件(270)包裹所述加热件(240)。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260)和所述第二隔热件(270)分别由非金属材质制成。9.如权利要求4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二壳体(221)中未设有所述加热件(240)的壳体的端部呈圆弧状,未设有所述加热件(240)的壳体上的限位件延伸至圆弧状的所述端部,并与所述端部的形状相仿形。10.如权利要求4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二壳体(221)中设有所述加热件(240)的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斜面(2113),所述斜面(2113)沿朝向所述加热件(240)的方向倾斜。11.如权利要求1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
(230),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通过所述弹性件(230)转动连接。12.如权利要求1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速轮(280),设于所述加热装置(200),用于检测所述光纤(20)的布线速度。13.如权利要求1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接电源供电接口(140),设于所述主体(100),用于外接电源,以向所述加热件(240)供电。14.如权利要求1至6、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仓(400),所述电池仓(400)与所述主体(100)可拆卸连接。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400)内设有电源(440),所述电源(440)用于向所述加热件(240)供电。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布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炜熊伟姜永硕何伯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